新聞 > 軍政 > 正文

軍工官僚全面上位 習用人策略倒退40年

40年前,鄧小平拋棄意識形態之爭,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旗幟下,一批具有市場意識的實用主義官僚得到重用。40年後,習近平要求官員要「敢於鬥爭,學會鬥爭本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表述,已經從二十大報告中消失,很多觀察人士認為,這是向毛時代的一個大倒退。

2022年11月19日,習近平(中)在泰國曼谷的APEC峰會會場外。

二十大上,習近平大力提拔軍工官僚,在二十屆中央委員會中,具有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核工業技術專長的官員有81名,佔比近40%,在十九屆中委中,這一比例不到18%。

40年前,鄧小平拋棄意識形態之爭,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旗幟下,一批具有市場意識的實用主義官僚得到重用。40年後,習近平要求官員要「敢於鬥爭,學會鬥爭本領」,「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表述,已經從二十大報告中消失,很多觀察人士認為,這是向毛時代的一個大倒退。

美中科技競爭

西方研究者在研究中共高層政治時,習慣於將中共官員劃分成「政治官僚」(bureaucrat)與「技術官僚」(technocrat),「政治官僚」屬於「革命老幹部」,多來自農村或軍隊,但難以滿足現代化的專業需求。

中共建政後,雖然有少數科技人員被黨政部門吸收,但難以進入中高層,這一狀況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之後才有所改變,「革命老幹部」逐漸被具有科學和管理專業的技術官僚所取代。

江澤民朱鎔基時期,中共高層官員以水利、電機等工程出身的人居多,胡錦濤時代官員多具有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文科背景。

但在習近平的第三任期,具有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核工業技術專長的中委官員有81名,佔比近40%,在十九屆中委中,這一比例不到18%。24位政治局委員中,具有科技背景的官員人數由2人增至8人。與江胡時代的不同之處還有,這些官員得到了火速提拔、缺乏政治歷練。

比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曾任航天科技集團總裁,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曾任航天科技集團副總裁,湖南省委書記張慶偉曾任中國商用飛機董事長,中央政治局委員、本月28日起不再兼任遼寧書記的張國清曾是北方工業公司總裁,原北京市長、新上任的上海黨委書記陳吉寧是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環境分析博士,曾任清華大學校長。

習近平重用技術官僚,西方媒體一般解讀為,習近平欲幫助中國擺脫西方技術封鎖。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教授謝田大紀元表示,「中共可能一直在希望跟美國進行科技競爭,或者希望在技術上超越美國,這個肯定是它的一個國策。從當年鄧小平提出四個現代化的時候,中共就有這個目標。」

沈棟說,許多大學的校長被授予高級職位,包括新任命的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他曾是清華大學校長。沈棟認為與陳希有很大關係,陳希之前一直在教育部門工作,這些任命符合習近平的指示。技術專家進入習的視野,因為他們缺乏政治派別色彩,軍事機構級別只是副部級,他們只是職能人員,受教育程度較高,腐敗程度較低,這就是為什麼這麼多高級任命來自教育/科學部門。然後,美國的制裁促使習近平強調科學發展,但是這些任命早在十年前就開始了。

謝田認為,「我認為這次習近平,選擇了這樣一個中央政治局和常委(的班底),不一定是從技術官僚這個角度出發,實際上是為了維護習近平的政權、他個人的領導地位,完全是從政治的角度,從維護共產黨的政權的角度,去選拔這些人的。

「中共實際上有這個傳統,技術官僚被認為是比較容易管理,比較聽話、順從。比方說前幾屆政治局裏邊有一個清華幫,清華以前有一個口號是刻苦學習。它培養的一些理工科類科技人員,不那麼關注自由、民主、人權,只是想做共產黨統治機器上的一個螺絲釘。北大畢業的就不一樣了,北大人可能更關注於自由和人權。」

「洋務派」與「軍工派」

自從入世以來,中國有大批熟悉美國和世界事務的技術官僚出現,他們具有經濟學、管理學、歷史和哲學等文科背景,這些學科在歷史上被批判為「資產階級」學說。

二十大之後,與軍工派的崛起相反,具有經濟學、哲學文科背景、被認為支持改革開放的「團派」被團滅,李克強王岐山,以及持自由市場立場而聞名的人如財政官員劉鶴、易綱和郭樹清,紛紛離職。

同時,習近平還在中國各大學成立馬克思主義學院,並清理西方教材,似乎習近平正在復辟毛時代的政治生態。

科技自力更生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說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一大批被提拔的專家,大部分都受過高等教育,擁有豐富的研究或行業經驗,許多人都擁有研究生或博士學位,曾在海外學習,並管理過大學或跨國公司。在美國技術封鎖的情況下,習近平似乎把科技自立自強的希望寄托在他們身上。

謝田表示,習近平實際上很崇拜毛澤東時代的舉國體制、閉關鎖國的這種策略。但技術發展首先需要有基礎科學作為基礎,還需要有一個非常自由、開放、包容的創新環境,而中國共產黨嚴格控制社會,連基本信息都不通暢,更沒有這種開放和自由環境。所以中國實際上在基礎科學領域,除了數學和統計,有些中國人腦瓜比較好使之外,其它領域幾乎沒有世界領先的。

謝田說,「技術領域,中情局的那些報告,說什麼中國在半導體、量子信息、生物技術、綠色能源,都有什麼長足進展,我看並不是這樣。

「半導體技術最先進的晶片生產,中國大概只在35、65納米上面有自己的能力製造,還都是西方給的,最新的晶片已經到7納米,到3納米、2納米,差距很遠,中共在國際封鎖之下,很難突破。

「至於量子科學,基本上就是中共的一個騙局,實際上全是在玩虛的,就是吹牛,國家級吹牛,什麼都沒有。真正的量子計算機是美國,只有兩家公司在做,谷歌和IBM有這個真正的突破,中國根本沒有這個突破。

「生物技術實際上我們也看到,從病毒研究到基因工程改造,完全是從歐美吸收來的科學家,到中國去兼職,把中國帶起來了,但實際上真正的硬體設施都在美國。綠色能源,我看不出綠色能源有什麼太多技術上的突破,中國就是把整個太陽電池板市場給搞亂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30/1836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