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即使偶有鬆動,「動態清零」的鐐銬也絕不會解除

有評論認為,中國防疫紅黃碼起到了電子鐐銬的作用,嚴重依賴監控治理的官僚體系不可能不濫用這個技術工具。即便有可能逐步放鬆,也不會對「動態清零」四個字特別是後兩個字做任何改動。

有評論認為,中國防疫紅黃碼起到了電子鐐銬的作用,嚴重依賴監控治理的官僚體系不可能不濫用這個技術工具。即便有可能逐步放鬆,也不會對「動態清零」四個字特別是後兩個字做任何改動。

台灣「上報」發表文章《所有中國人將被戴上功能完備的「數位手銬」》(見後附「延伸閱讀」),作者簡易說,中共三大部門近日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每個居民擁有「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而事實上,健康碼早已成為中共隨意控制民眾的「數字手銬」。

文章說,規劃提出的「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建立居民以身份證號碼為主、其他證件號碼為補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動『一碼通用』」,結合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所說,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強化網絡、數據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這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顯然將成為中共政府隨意管控民眾的「功能完備」的工具。

動態清零折射出政治抗疫的本質

新加坡「端傳媒」發表文章《「動態清零」不可持續的原因,與官僚系統徹底缺失的道德責任》,作者在野認為,以疫情防控的名義,紅黃碼起到了電子鐐銬的作用,令行禁止,有絕對的權力,面對如此誘惑,嚴重依賴監控治理的官僚體系不可能不濫用這個技術工具。其原因歸根結底在於處在權力金字塔中下層的地方決策者承擔了執行動態清零的全部責任,一旦疫情肆虐,傳播外溢就面臨權力上層的問責懲罰,這就迫使他們採取一切可用的手段來追蹤隔離病毒及其載體,而健康碼的管理本身就已服從政治上的需要,成為一種趁手的管控工具。

文章說,動態清零成為一項社會工程,折射出政治抗疫的本質,即官僚體系宣稱的「對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要綜合看、系統看、長遠看,特別是要從政治上看,算政治賬」。但這項工程所付出的經濟和社會代價不可謂不大,中國與全球供應鏈脫鈎的速度加快,動搖了出口作為拉動經濟三駕馬車之一的地位,而不斷發生的人道主義災難對官僚體系的道德合法性帶來挑戰,影響民心向背。

作者認為,但即使是如此,「動態清零」的總方針仍然不可動搖,即便有可能逐步放鬆,也不會對這四個字特別是後兩個字做任何改動,背後的根源在於政治力量顯着地凌駕於經濟和社會力量之上。掌握着權力之舵的人以「宏偉」的設計賦予抗疫鬥爭以合法性,官僚體系賦予了它工具,而最終社會的癱瘓則賦予它「道路暢通」的信號。

參與抗爭是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網絡媒體「歪腦」發表文章《自述:在海外四通橋聲援運動中,我們這樣克服恐懼》,作者米米亞娜說,「我看見了」——微博上的用戶曾激動地流傳着這句暗語。當我們看見了四通橋上一個普通人孤注一擲、以身殉道的決絕反抗時,我們也看到了自己的羞恥心,以及這個民族在歷史加速的關口引頸待戮的恥辱。倘若終究沒有這樣一個人出現,我們何堪於面對如此恥辱?

文章說,「一個人的勇敢不應該沒有回聲。」活躍在Instagram上的反抗賬號「公民日報」(CitizensdailyCN)在事發後立即呼籲,擊中了人們的這種羞恥心。ta們帶頭髮起了全球範圍內的貼標語活動,倡議所有海外華人和留學生將四通橋的標語和聲援口號用所在國的語言和中文一起打印出來,張貼在學校和街頭。

跨國的公共參與者面臨着來自四面八方的挑戰。但是,作者認為,在這樣的時代里,我們憑什麼預設這條路不會舉步維艱呢?比起身在國內的泛自由主義者和沉默的大多數,我們掌握的自由和能動性已是極大的特權。甚至縱觀中國社會,無論從民族、階級還是成長時代來說,我們都充滿了既得利益者的「原罪」,在更弱勢更邊緣的群體承受着不反抗或反抗的代價的時候,我們早已無地自容。我們的恐懼和愧疚都是真實的,但是,如何把恐懼和愧疚向外導向對他人的共情和行動的動力,而非向內導向自輕自賤、自我放逐、迴避和犬儒的心態,是我們每個人的功課。擺脫極權的馴服和毒化,本來就是一條自我救贖的道路。

延伸閱讀:

所有中國人將被戴上功能完備的「數位手銬」

來源:上報

中國健康碼系統「允許當局以公共衛生的名義管控民眾」,其運作方式明顯缺乏透明度。(美聯社

中共三大部門近日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其中提出,到2025年每個居民擁有「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而健康碼早已成為中共隨意控制民眾的「數字手銬」。

據中共《人民網》10日消息,中共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近日印發《「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根據《規劃》內容,到2025年,中國將初步建成「互聯互通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支撐保障體系,基本實現公立醫療衛生機構與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聯通全覆蓋」。

《規劃》還提出,「到2025年,二級以上醫院基本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三級醫院實現核心信息全國互通共享。全員人口信息、居民電子健康檔案、電子病歷和基礎資源等資料庫將更加完善」。「每個居民擁有一份動態管理的電子健康檔案和一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

其中,《規劃》要求,「建立居民以身份證號碼為主、其他證件號碼為補充的唯一主索引,推動『一碼通用』」。

以及「統籌推進與相關部門信息系統聯通,提高監測預警、實時分析、集中研判和輔助決策的能力。建立集中統一高效的應急指揮輔助決策體系,提升疫情應急處置能力和精準防控水平;加強健康碼標準規範使用,強化賦碼和轉碼規則規範實施,推進互通互認、一碼通行」。

結合習近平在中共二十大報告中所說,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健全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強化網絡、數據等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這個「功能完備的電子健康碼」,顯然將成為中共政府隨意管控民眾的「功能完備」的工具。

大規模數字監控社會實驗

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孫天澍近日撰文指出,自2020年下半年以來,中共應對疫情的方式,或者說防疫手段,逐漸從應對真實疫情演變成「以疫情為理由開展的大規模數字監控社會實驗」。

他說「基於數字科技、大數據的健康碼行程碼正在逐漸淪為中共對人口流動、維持穩定的宏觀調控工具。各種網格員、流調人員各行其是,把用數碼技術操弄人民的手段玩到了極致。2022年的河南銀行對儲戶賦紅碼事件,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二十大之前,中國各地各種所謂高風險地區呈現井噴態勢,各省對往來人員相互亂給紅碼,為的就是二十大期間維穩。為此,不惜犧牲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有些地區連基本的吃穿用度都告急,更不要提新疆封鎖了快三個月至今依然靜默,百姓們有苦不能言、不敢言。」

他所說的是河南省省會鄭州,幾個月前鄭州農村銀行發生了金融暴雷,銀行儲戶被拒絕用任何方式取錢,於是很多儲戶進行抗議。而許多身在外地的儲戶也去鄭州抗議。然而,當一千多外地儲戶到達鄭州時,中共政府官員故意將這些人的健康碼改為紅色,使得他們無法到處自由行走、參與抗議活動。

健康碼一副「數字手銬」

中國14億公民在瘟疫大流行的兩年多時間裏,人們的日常生活取決於智能手機應用程式(APP)上健康碼的顏色。現在,健康碼已經成為控制民眾的「數字手銬」。

進入任何機構、乘坐公交車、在公園裏散步,甚至在一些城市裏回家,都取決於健康碼的顏色,這項技術已經被中共官員用作管控人民的工具。

金融時報》7月報道,北京居民郭銳發現,政府已將個人手機的定位數據、身份證號碼、核酸檢測結果、疫苗接種情況以及個人信息通過健康代碼系統統綁在一起。

總部設在美國的「人權觀察」的王松蓮(Maya Wang)對《金融時報》說,健康碼系統「允許當局以公共衛生的名義管控民眾」,其運作方式明顯缺乏透明度。

王說:「健康碼系統是中共政府所謂的新社會管理理念的具體體現,它依賴於使用高新科技手段進行社會管控和治理。」

一位網友嘲諷說,「這是一個『數字手銬』的新時代。」而中共三大部門的新規劃是,2025年,每人擁有一副功能完備的「數字手銬」。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14/1829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