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一年多五次暫停 百餘天靜默 我離傾家蕩產僅一米

那麼多人需要還房貸、車貸、信用卡,以及拆東牆補西牆的各種網貸,那麼多的家庭開始發愁下月的鍋是不是還有可下的米,那麼多小公司的員工都在擔心老闆會不會出去找工作。鄭州一個開飯店的姐姐告訴我:「我在農業路上走,從經三路走到中州大道,沿途幾乎商鋪都關着門,我數了數有7家門上貼着:「旺鋪轉讓」,我第一次感覺自己離傾家蕩產只有一米的距離。

今天立冬,按照秋收冬藏的傳統,進入冬天,就該積蓄力量休養生息了。但對於大多數鄭州人來說,恐怕不行。

從去年720開始,這座城市可謂多災多難、禍不單行。特別是疫情原因,過去一年多,我們的生活最少被五次按下了暫停鍵,每一次重啟,當你擼起了袖子,還未來得及加油,猝不及防的靜默就悄然而至。

那麼多人需要還房貸、車貸、信用卡,以及拆東牆補西牆的各種網貸,那麼多的家庭開始發愁下月的鍋是不是還有可下的米,那麼多小公司的員工都在擔心老闆會不會出去找工作。

這個時候,歲月靜好里的「鄭州加油」是不是蒼白無力?民生多艱的殘酷現實是不是比「錯過了十八歲女兒的成人禮」更讓人揪心。

資深餐飲自媒體人譚野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是《我離傾家蕩產只有一米的距離》。這是疫情開始之初部分餐飲老闆的感慨,三年的時間,恐怕會有更多的行業和更多的人,對這句話有了更為切膚之痛的共鳴。

無論如何,這座城市正在向好,正在慢慢恢復元氣,惟願這個冬天,放開的步子和力度更大些。讓每個試圖拼盡全力的人們,用自己奔跑的速度,多少追回點被疫情偷走的時光。——豫記按

我曾經在為《餐飲進化論》一書作序時寫過:商業叢林中,抗打擊力最強的物種是誰?生命最脆弱的個體又是誰?答案是:餐飲業與餐飲老闆。餐飲業之所以綿延千年不絕,且進化成世界上最強韌的行業,恰恰是因為每個餐館都是脆弱的,每分鐘都有餐館關門破產。

一語成讖,無言以對。我知道疫情過後,街上的新餐館還會一個個冒出來,人們依舊推杯換盞,而那些曾經在這裏討生活的小老闆們也會有自己的新選擇,但是還是禁不住的傷感。疫情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黎明仿佛已經不遠,但是很多人會倒在黎明前。

以下是摘選的大眾對周邊餐飲行業的一些觀察和看法。

01

昨天鄭州一個開飯店的姐姐告訴我:「我在農業路上走,從經三路走到中州大道,沿途幾乎商鋪都關着門,我數了數有7家門上貼着:「旺鋪轉讓」,我第一次感覺自己離傾家蕩產只有一米的距離。

這一個多月的早上,我基本都是只能喝喝酸奶,看着樓下路上的人多了起來,我開車去附近一家常去的胡辣湯店,到了發現,門上貼着4個大字:退卡轉讓。

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一個個支離破碎的家庭!

在一個餐飲老闆群里,還看到一個老闆說:如果一兩個月內疫情可以全面解除全面復工,他就會召回所有的員工,逐步開始營業,慢慢的把這幾個月的損失追回來,如果不明朗或繼續惡化,他就要下定決心這400家店都不要了,立即止損,斷臂求生。

一個朋友告訴我,他現在很矛盾:如果現在關門,他只是蕩產。如果想再撐兩個月就要賣房子和車子,可如果兩個月內堂食無法恢復,他的房子車子就沒了,那對他而言就是傾家蕩產。他說:我有老婆孩子,我得讓她們在這個城市有個家。

小飯店不像海底撈、巴奴什麼的那么正規,招的員工都是親戚介紹的,幹活按天算,一月休2天。壓根就沒有節假日社保什麼的。(所以疫情期間沒有工資)

吃、穿、住、行是人類生存進步的基本條件,吃排在第一位,也是活着的第一必要條件。餐飲行業在災難來臨的時候首當其衝,也是災後第一個活躍起來的產業,經營者量力而行,實在堅持不住就放棄吧,蕩產不重要,不要搞到傾家就徹底完了……

對於一個嚴重依賴現金流的行業來說,斷了現金流真的就是斷了續命的藥了。真有些跟我說你們頂多就是少賺了或者賠不了什麼錢的人,我也只能回敬一聲嘆息。這世上多的只是冷暖自知,從不指望誰能感同身受!

02

餐飲越來越難做,其中的痛只有做過的人才能體會到。餐飲界有句話說:如果你跟誰有仇,請叫他去做餐飲,餐飲有暴利,不信你就試試!

老闆們現在都會哭窮!也就停業這一兩個月呢!光想賺不賠,那是不可萬能的!賺的流油的時候也沒見幾個出來做慈善啊!再說,人生也都有磕磕絆絆!外賣弄的那麼貴,老百姓買了,那誰可憐老百姓呢?!難道老百姓就沒受影響麼!這作者考慮問題太狹隘了!

為什麼總會有人把餐飲老闆和老百姓這三個字對立起來?難道餐飲老闆不是老百姓?不止餐飲老闆們,其他中小企業主也一樣不好過,經此一疫,無數中小企業主和個體老闆們從中產淪為赤貧,已經是社會底層了,離傾家蕩產只有一米距離絕非危言聳聽。都這樣了,不看評論我還不覺得有多悲涼,這些人承擔着大多數社會就業的責任,滿足着消費者儘可能的多樣化需求,還要承受着整個社會最深的誤解,真的太難了。

大家做任何生意都是想賺錢的,但大家都清楚沒有隻賺不賠的。所以不是接受不接受哭窮不哭窮,是也許真的有難處了。因為很多賠的時候你們看不到罷了,有很多只是個謀生的小店。大災面前,如魚飲水吧。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做餐飲生意大部分人一不坑蒙拐騙二不昧良心賺錢,都是普通老百姓,餐飲人交不交稅?給國家帶來了貢獻沒有?餐飲人雇不僱員工?為國家解決就業問題沒有?疫情期間有一些餐飲人把積壓的菜肉免費送給周邊百姓,有的則成本價格賣給周邊居民,更有一些連鎖品牌老闆在自身虧損的狀態下還往疫區捐獻物資。

有一次我在豐慶路北環路東,看到連着的七個門面居然有3家火鍋店,我當時想鄭州人把肚子吃爆了也養不起這麼多火鍋店啊。誰掙到錢了?四川的火鍋供應鏈把錢掙了,福州這個茶飲小餐飲品牌孵化基地把韭菜割了。今天說的有點多,總結就是跟疫情有關係,但沒有疫情鄭州餐飲也屬於二八比例。輸在沒有意識,扎堆,哪個行業容易,賺錢多做哪個,導致供求失衡,最後誰都沒錢掙,把一個品類做死。

03

「站着,別倒下」是另一種成功。

從喊「武漢加油」到喊「自己加油」。

加油!堅持!活下去!待疫情過後,我們一起再喝湯!

我們不要加油,我們要力所能及的幫助。

我聽到的危情要比這多的多,可我不想再羅列這樣的反饋了。因為我們都是大洪流里的小草芥,生生滅滅都是日常。,哪管你是門客三千,還是門可羅雀。中國有7000多萬個各類小店,它們是那麼的不起眼,卻是日常社會的細胞級存在,聽說人體的細胞每7年更新一遍,或許社會亦是如此。

作為一個行業觀察者和報道者,我與店主打交道已經9年了,疫情開始的時候,我爭取能給身邊的他們一點點務實的幫助,可是我知道還有更多的人正在離開他們付諸了青春的行業。

我也不想再呼籲國家給政策,銀行給貸款,因為遠水解不了近渴,我想給你說的是,很多你喜歡的飯店,現在也都上外賣了,能點外賣時儘量點一份吧,雖然可能救不了一家店,但會給他多一點堅持的希望。

謝謝大家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豫記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08/182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