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幼童延誤送醫死亡 清零「代價」觸發民憤

在防疫封控讓中國部分民眾苦不堪言的情況下,互聯網上又傳出一起引發關注和憤怒的事件:蘭州一名三歲兒童昏迷後因無法及時送醫而死亡。

甘肅省會蘭州因新冠疫情處於封控管理之下已經數月。一個三歲男孩之死,再次在中國網絡上掀起震動。

綜合網絡媒體信息,這名孩子和母親都因昏迷急需送醫,但小區工作人員不予通行,也不同意用公車送病人到醫院。孩子父親撥打急救中心,救護車也遲遲不到。最終在附近居民群情激憤的聲討之下,防疫工作人員才放行。但因耽誤了兩個多小時搶救時間,三歲孩童不治身亡。

有關事件的視頻等發帖在社交媒體上立刻引起關注,迅速衝上微博熱搜,但很快就被撤下。到周三,與此相關的評論很多也被屏蔽,僅有零星可見。自媒體平台"網易號"用戶"兵叔評說"寫道:"病毒沒有致人死亡,但冷漠的人心卻導致一條又一條的生命離我們而去,最終成為'代價'之一。"

蘭州市七里河區應急管理局11月1日發佈一則通報稱:當天下午,該區西園街道一戶居民"在使用液化氣灶時,2人一氧化碳中毒,經送醫,1人搶救無效死亡,1人目前生命體徵平穩"。通報稱事件原因正在調查中。

孩子父親:沒有得到救助

路透社電話聯繫到了離世孩子的父親,這名經營一家肉食店的32歲妥姓男子在電話中表示:"經過第一個卡點時,那裏的工作人員沒有採取行動,他們無視和迴避了問題,可是在下一個卡點我們被攔了下來。"

疫情下中國很多採取封控的地方,居民需要就醫,要經由社區安排聯繫車輛或者放行。這一流程的合理性、必要性早已飽受詬病。從已知信息看,蘭州這位父親除了撥打急救熱線,還打電話聯繫社區及其他政府部門,但要麼電話打不通,要麼對方互相推諉。

蘭州公安七里河分局的通報稱:接到群眾求助警情,派警到場處置,"協助群眾將2人送往醫院救治。其中兒童搶救無效死亡"。但脫先生說,是他最後忍無可忍,衝過阻攔,有好心居民幫助叫到一輛出租車,送孩子去了醫院。

警方稱經鑑定,該戶居民"使用液化氣灶不當,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死亡"。但痛失幼子的這位父親對路透社記者說:"我們沒有得到幫助","我個人覺得他(孩子)是被間接殺死的"。

何為「生命至上」?

有網民批評當局通報避談病患求醫受阻的事實,是推卸責任、避重就輕的做法。"類似的事情不只發生了一次,為什麼就沒有應急預案,導致悲劇反覆上演?"有微博用戶寫道:"說什麼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我們悲戚,不是因為我們看不到末來,而恰恰是因為我們看到了未來。"

離世的孩子剛剛三歲,自出生就被疫情伴隨。有留言說:"好心酸,孩子從出生,到離開,沒過上一天沒有疫情沒有核酸的正常日子,他的認知里,世界應該就是這個樣子了吧!"

中國各地嚴酷執行"清零"防疫政策,屢屢造成危害到民眾生命、健康的案例,以及荒誕的場景。10月中,河南汝州一名14歲女孩在被隔離期間,患病未及時得到救治死亡,已經引起過輿論的憤怒。

上周,河北保定有一個父親,帶着刀出門給女兒買奶粉,因違反防疫規定,當地出動警察將他截捕。在引起輿情高度關注之下,警方只對他罰款100元,並"解決"了奶粉問題。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讓網民感慨,如今買奶粉,需要持刀並冒巨大危險。

另據第一財經報道,11月2日,中國國家衛健委召開直屬機關黨員幹部大會,傳達二十大精神。會議要求,要毫不動搖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決落實「四早」要求,努力以最小範圍、最短時間、最低成本控制住突發疫情;同時「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根本立場和公益性的價值導向」。

(綜合報道)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德國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103/1824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