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何立峰若接替劉鶴 對中國經濟有何影響

中共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二十大後成為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國觀察家預計他可能會在明年3月接替中共副總理劉鶴的職務。但專家們認為,何立峰是政客,而非經濟技術官僚,難以挽回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市場失去的信息。

中共發改委主任何立峰在二十大後成為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國觀察家預計他可能會在明年3月接替中共副總理劉鶴的職務。但專家們認為,何立峰是政客,而非經濟技術官僚,難以挽回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和市場失去的信息。

在剛過去的二十大上,習近平獲得了第三個領導任期,並在10月23日的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新的政治局常委,一些中國觀察家將新領導班子視為「戰爭內閣」,沒有納入任何經濟技術官僚或改革者。

劉鶴是中共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該委員會負責制定中國總體經濟目標;他還是金融政策的關鍵推動者,並在與美國的貿易戰中擔任中方首席談判代表。自2016年左右以來,習近平通過劉鶴越來越多地參與經濟政策。

包括劉鶴、最高銀行業監管機構郭樹清和央行行長易綱在內的改革派官員的預期離職,引發了人們對中共政策制定質量的擔憂,外界認為,中共官員們越來越關注對習近平的忠誠,而不是對治理和經濟表現出關注。

專家:何立峰不是經濟技術專家而是政客

傑富瑞全球股票策略主管克里斯托弗·伍德(Christopher Wood)在上周四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對於投資者而言,推動經濟增長的改革時代正式結束,只能被視為長期的負面影響。」「同樣令人擔憂的是,近年來主持明智去槓桿政策的主要技術官僚現在似乎即將退休,目前尚不清楚誰將接替他們。」

市場觀察(MarketWatch)10月28日報道,歐亞集團高級中國分析師尼爾·托馬斯(Neil Thomas)認為,過去幾年推動金融去槓桿計劃的劉鶴很可能會被何立峰取代。但根據托馬斯的說法,何根本不是經濟技術專家,而是政客。

現年67歲的何立峰是習近平的心腹之一,成為中央政治局委員為他的升職鋪平道路,而70歲的劉鶴將於明年3月卸任。何立峰若接替劉鶴的職務,首要挑戰將是和可能成為總理的李強共同面對中國經濟困境問題。

自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清零政策抑制消費者支出,打擊經濟增長;而對開發商施加的借貸限制導致房地產市場急劇下滑;對互聯網和民辦教育行業的全面打壓已經讓中國許多大公司損失了數千億美元的市值,並讓企業家群體感到寒意,令大批的人失業,目前中國年輕人失業率達歷史新高,外資也在持續大量外流。這一系列因素導致中國經濟前景堪憂。

歐亞集團高級分析師牛犇(Neil Thomas)也發推說,相比於劉鶴的技術官僚身份,何立峰是政客,因此無法達到劉鶴在市場上的可信度,也無法安撫市場。

「也許(何)更關注短期刺激而不是(所需要的)長期改革。」牛犇寫道。

凱投宏觀的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在一份報告中說:「如果何立峰確實得到了這份工作,他的職務將與新總理李強的職務重疊。」「誰會在實踐中產生更大影響還有待觀察。」

更傾向採用中央集權經濟管理方法?

和劉鶴曾在哈佛受訓的經歷相比,何立峰是一名本土出身的經濟學家,且與習近平關係密切,他在福建省工作了25年,然後於2009年搬到天津市。2014年,何立峰被任命為發改委副主任,然後在2017年全面掌管發改委。此後,他一直陪習近平進行國內訪問、外交會議和海外活動。

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何的履歷表明,他可能更傾向於採用更加中央集權的經濟管理方法。

托馬斯告訴市場觀察,何立峰不太可能對金融去槓桿帶來同樣程度的關注,而習近平的報告似乎也下調了對去槓桿的關注,這對於中國短期增長前景可能更積極,但對中國長期經濟軌跡而言,如果沒有人將這一議程推到最高層,那麼以後可能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投資者希望從二十大獲得有關潛在清零政策變化、對陷入困境的房地產行業的支持,以及放鬆對科技行業打擊跡象的提示,但他們沒有得到想要的信息。

「在我看來,當(中共)政府決定做某事時,它們就會去做。監管變化的迅速性和嚴重性要嚴重得多,」Summit Financial首席投資官凱文·巴里(Kevin Barry)對市場觀察表示,「我認為你應該面臨(市盈率)較低的情況,因為你在中國面臨更多的監管風險……(以及)中國公司的政府政策監管風險,這是我低估的一個領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策人士對路透社說:「如果(中共)官員只談政治,不遵守經濟規則,政策失誤的可能性會更大。」

全球投資者拋售中國股票凸顯對中共新領導層沒信心

二十大閉幕後首個交易日,在香港和紐約上市的中國科技公司遭遇大量拋售。高盛最近一份報告顯示,中國股市通常在黨代會結束後不久表現良好,高層領導換屆,這反映了市場預期新任領導人將優先考慮增長。

然而,這家投資銀行指出,這一次即將上任的中共領導人可以說更關注意識形態和政治,而即將退休的政策制定者似乎更注重經濟和市場意識。

「日經亞洲」10月31日報道,晨星亞洲股票研究主管Lorraine Tan表示,拋售反映了對常委新組成的失望。

「這表明經濟增長放緩的風險更大,消費者支出將保持疲軟。」她說,「因此,2023年的盈利預期可能會降低。」

美國投資研究公司Stansberry Research的亞洲股市分析師布萊恩·泰康科(Brian Tycangco)對「日經亞洲」表示,習近平講話中缺乏對科技公司的支持性政策,以及對經濟採取更多國家主導措施的跡象,令投資者感到擔憂。他說,美中在各個領域緊張局勢日益緊張也加劇了逆風。

泰康科說,這些因素「在最糟糕的時候」聚集在一起。「(10月24)拋售的程度和強度似乎表明國際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正在惡化。」

香港富布萊特證券研究主管史蒂文·譚(Steven Tam)對「日經亞洲」表示,全球投資者一直在拋售股票,因為他們對中共領導層「沒有信心」,而中共領導層缺乏具有強大財務背景的官員。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31/1823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