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台學者郭育仁:台日國會外交正走向機制化

作者:

2022年7月28日,包括兩名日本前防務大臣在內的日本國會議員代表團訪問台北,與總統蔡英文會晤。 AP

2022年9月29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邦交正常化50周年。此前兩天,日本政府隆重為今年7月初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中國政府只派出了很少在重要外交場合露面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代表出席,凸顯當前中日關係的低落。而與日本沒有正式外交關係的台灣則派出了由前民進黨籍立法院長蘇嘉全、前國民黨籍立法院長王金平以及現任駐日代表、前民進黨籍行政院長謝長廷三人參加弔唁。應該說安倍晉三是首次公開將台海安全視作攸關日本自身安全的日本政屆要人。而日本政府自此不再掩飾對台灣的支持,使得本已冷淡的中日關係更加難以走出低谷。那麼已經中斷官方外交往來半個世紀的台日關係目前究竟處於怎樣的狀態呢?中美緊張關係是否是台日關係回暖的唯一動力?台灣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教授、當代日本研究學會會長郭育仁先生近日來巴黎參加學術活動時,向本台談了他的觀察與分析。

日本社會討厭中國和親近台灣這兩種情感彼此加速

法廣:202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也是日本與台灣斷交五十周年。您如何概括當前日本與台灣的關係現狀?

郭育仁:「在今年7月8日安倍前首相在奈良遭遇不幸的槍擊事件之後,很多人認為,台日關係會因為安倍首相辭世而倒退。但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安倍晉三2012年底上台,他與二戰後日本歷任首相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在中日關係中加入了軍事元素。就是說,在安倍任內,日本的中日關係管理中,安全議題變得非常重要。而加入這個新元素之後,台灣對日本的安全和外交政策也變得不可或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背景。」

「台日關係並沒有因為今年7月8日的不幸事件而倒退。安倍在任的7年多時間裏,並沒有在任何國際場合提到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雖然他的戰略方向一直朝這個方向推進,可是,日本首相第一次在國際場合提及台海是在2021年4月16日,他的接任者菅義偉去華府與拜登首次峰會的時候。菅義偉(2020年9月16日起當任首相,直到2021年9月底——法廣注)在他任期內也就這一次提及台海。2021年10月,岸田文雄接任首相之後,到目前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他已經無數次在國際場合不斷強調,台海和平穩定不只是對日本安全,也對區域及國際格局都有舉足輕重的重要性。也就是說,安倍雖然在其七年多任期中都沒有在國際場合提到台海和平的重要性,但他的戰略方向被後來的接任者所繼承。」

法廣:在中日台這個三角關係中,日本政府目前的取向更是因為受到中、美、台三角關係的影響,還是日本國內對相關問題有新的認識,其外交政策也有一種內部動力呢?

郭育仁:「其實持平來講,這兩種因素都有。我們先看日本國內。日本社會對台灣的觀感最大的改變是2011年的3-11大地震。出乎日本人意料之外,僅台灣一國捐獻的總額就超過全球捐獻總額!這讓日本人非常意外。從那時起,整個日本社會對台灣的情感就產生質變。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是反差。2011年,日本社會對台灣改觀之後,2012年9月11日,日本時任首先野田佳彥將釣魚台收歸國有(此舉導致中日關係迅速惡化——法廣注),日本社會對中國的反感度,就是厭中感,開始不斷攀升。到去年,2021年的民調統計,厭中感的比例最高,日本人民對中國的厭中感突破了九成!所以,日本社會相對討厭中國和親近台灣這兩種情感之間彼此加速,這當然會影響到日本政府的對台政策。」

台海和平穩定對日本來說是『攸關生死』

郭育仁:「另外一個因素就是剛才所說,有外有內。基本上從2018年3月川普總統開始對中國展開貿易戰,這讓日本完全無法置身事外。在貿易上,在科技上,美中關係越是走向戰略競爭,日本的戰略選擇就一直不斷在縮線。所以,除了日本國內的(民意)走向之外,整個國際格局的改變,也使得日本不得不重視台灣的重要性。史無前例的是,2021年日本防衛白皮書第一次提到台灣,而且提到台灣的方式非常特別,它首先強調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要性對日本來說是『攸關生死』!第二點是說,日本注意到在台灣周邊有兩股勢力對沖,一邊是中國在台灣周邊的軍事活動頻度和強度一直不斷增加,另外一股勢力是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決心和承諾逐年攀升。這兩股勢力非常有可能對沖。萬一台灣周邊真的出事,日本完全無法置身事外。」

法廣:您是否可以具體說明一下為什麼日本會把台海的安全穩定看作是「攸關生死」的議題

郭育仁:「第一點當然是因為在國際航道上,我們知道,日本超過八成的原物料依賴進口,超過九成的能源依賴進口。日本的所謂海上生命線通通在台灣周邊。所以,從國際航道角度來看,日本當然無法(對台海安全)置身事外。」

「第二點是地緣政治。比如今年8月4日到8月8日的中共軍演發射導彈,就有導彈打到日本的經濟專屬區水域。日本與那國島距離台灣才110公里。所以,根本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天中國非理性地攻擊台灣,會把日本晾在一邊。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戰略地緣因素也讓日本脫不了干係。」

「第三點是軍事部署。美國在全球超過一百個國家有超過三千個軍事基地。但美國在海外最大的海軍陸戰隊基地是普天間(沖繩),在海外最大的空軍基地在嘉手納,也在沖繩!換句話說,如果中國不理性到要攻擊台灣,美國不可能讓這兩個美軍基地按兵不動,更不用說日本自2013年開始在西南諸島不斷強化駐軍。這樣形成一種軍事上的犄角之勢,解放軍也不可能置之不理。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之前,必須先設想沖繩和西南諸島的美軍和日本自衛隊可能會有什麼反應,需要事先反思。」

「以上三點都讓日本對台海形勢無法置身事外。換句話說就是,台海形勢,或是台灣的安全對日本來講,當然是攸關生死,至關重要。」

法廣:您提到美國的對台政策走向對日本的政策選擇有相當大的影響。在美台關係、美中關係影響之下,如果台海發生衝突,日本民意是否會跟隨政府的選擇,日本民間面對台海可能的衝突形勢,是否會支持政府在這樣複雜的關係中選邊站呢?

郭育仁:「持平來說,我不認為日本政府或日本人民有選擇的空間。實際上的軍事實務來講,如果真有一天中國不理性地攻擊台灣,日本幾乎沒有選擇餘地,一定會被捲入。差別只是捲入程度深淺的問題。正如我剛才提到,美國之所以在沖繩有這麼大的軍事基地,並不只是為了防衛日本,它一樣要防範朝鮮半島有事和台海有事。所以,但美軍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地被捲入台海戰事,在這過程中,日本自衛隊完全無法置身事外,因為它是美國在亞太地區最主要的軍事盟國。當美軍有需要的時候,至少軍機艦防護和基地防護這兩項任務就會讓日本自衛隊變成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擊的目標。所以,我從來不認為日本政府或日本社會有這種選擇的餘地。日本一定會被整個情勢的發展卷着走。」

國會外交機制化是台日關係非常實質性的發展

法廣:日本和台灣之間1952年曾簽署一項«中日和約»。當19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關係後,這項«合約»也就不再有效。在此之後,台日關係是否還有什麼可依據的框架呢?美國有«台灣關係法»,同時也引據中美三個聯合公報,還有近期解密的里根政府時期對台灣的六項保證。台日關係是否也有類似的框架呢?

郭育仁:「從結果上來說,我認為日本政府或國會突破慣例,為台灣制定特別法,或者一項一般法,去規範台灣與日本的關係,這個難度非常高。雖然有關於一種日本版的台灣關係法的討論,當這些討論還只是停留在自民黨黨內,並沒有作為正式提案,提交外務省,或者外務委員會討論。如此這般已經幾十年。我覺得,其中原因是,在過去五十年,日本對台灣有點鴕鳥心態。他們不斷強調所謂1972年體制,也就是1972年台日斷交開始,日本只與台灣維持非官方關係。但這有點自欺欺人。認真講來,其實所謂1972年體制,應該是1971年體制,台灣退出聯合國的2758號決議是在1971年10月25日。從那時開始就幾乎已經確定,很多國家與台灣的關係屬於純民間關係。所謂從1972開始,各國與台灣只有非官方關係的說法根本不是事實。美國與台灣,只要有軍售,就一定有官方關係。日本目前駐台代表泉裕泰,他自己的名片上寫的都是『大使』:沒有官方性質的民間單位怎麼會自稱『大使』和『大使官邸』?!所以,我認為,日本在過去五十年當然因為顧忌與中國的關係,在對台關係上非常自欺欺人。但我覺得這種自欺欺人的餘地從現在開始已經越來越難存在。無論在安全、軍事,還是外交,甚至商務、經濟方面,他們都會越來越難以保持他們聲稱的『非官方關係』。我認為,縱使在日本國會立法非常困難,但日本政府,即行政部門在對台往來的實務方面,會開始鬆動。」

法廣:在中日-台日這樣一個複雜的三角關係中,在當前台海關係緊張的背景下,日本又視台海安全攸關生死,在這樣的背景下,台日關係繼續向前發展的空間有多大呢?

郭育仁:「我剛才提到,日本實際上越來越關注台海和台灣的安全。第二,大概是去年9月舉行了首次台日2+2,就是日本自民黨與台灣民進黨的國會議員會晤。今年2月又有了第二次台日2+2。我覺得兩國在試圖把這種所謂的國會外交機制化、功能化。其實在2021年以前,台灣國會與日本國會也有非常多的往來,但那些往來的性質還處於聯誼階段,屬於增加個人關係或個人情感的性質。可是2021年日本佐藤正久參議員提出台日2+2,目前的發展狀態是要把國會間的往來機制化和功能化。台日兩國雖然社會關係良好,兩國人民相互好感度非常高,另外,台灣與日本無論是在政治合作,還是軍事合作,很多時候都是「under table」,就是在台面下進行,一直缺乏一種最上位結構的政治共識形成的機制。所以,到目前為止的兩屆台日2+2使得台日國會之間的往來變成以國會委員會為往來單位,包含日本的國防和外交委員會,和台灣立法院的國防、外交委員會。用『一軌』或『二軌』來形容這種機制都不過分。日本是內閣制,國會議員隨時有可能成為外務大臣或防衛大臣,台灣狀況也一樣。所以,台日的國會以委員會為單位的往來模式機制化和功能化,我覺得這是台日關係中非常實質性的發展,它不再是那種以促進聯誼與感情為主的交流方式」。

事實上,中國近年來在印太地區迅速擴展實力的努力使得這一地區正日益成為大國較量的核心。在中美競爭之外,在印太地區有大面積經濟專屬區的法國自然也不甘置身世外。郭育仁先生此次巴黎之行,正是為了參加法國國防部主辦的一次印太夥伴國交流活動。台灣與數十個該地區國家的代表參加活動。但其中沒有中國代表。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1015/1816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