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分析:中國城鎮住房近飽和 地產繁榮時代或結束

隨着恆大、華夏、花樣年等中國不動產商紛紛宣佈債務違約,市場信心低迷,房地產繁榮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圖為「鳳凰灣區財經論壇2022」於9月21至22日在香港和中國大陸同時舉行,中國房地產當下的局勢是論壇的話題之一。與會的經濟學家表示,「中國城鎮住房已接近飽和」,「房地產繁榮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了」。

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國經所)副所長王小魯在論壇上就「地產周期:前景與困局」議題發言。他表示,中國的城鎮住房已接近飽和——考慮空置房、正在施工和待售的住房,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接近54平方米,折合居住面積38平方米。

他估計,今後房地產即使只是保持現有的建設規模,平均每年都有三分之一的新建住房過剩。國經所創立於1996年,是研究經濟理論和政策的非營利機構。

為刺激低迷的房地產市場,中共多個地方當局出台了政策。截至9月15日,據《證券時報》梳理,今年已有120多座城市調整了住房公積金的貸款政策,如調整個人公積金的貸款額度,降首付等。

9月16日,中共統計局公佈8月份的經濟數據時稱,今年前8個月,中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7.4%,降幅比上個月擴大了1個百分點。中共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同日答記者問時稱:「房地產市場仍然在下行。」

那麼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是否會「回暖」呢?旅居日本的時政評論人士區鍇認為:「中國的房地產不存在『回暖』這麼一說。」

中國地產繁榮時代或已結束

區鍇對大紀元說:「房地產和中國的經濟,尤其是投資和融資高度相關。中國的不動產更多是作為資產投資,而非看重其使用目的,這是因為在中國本來就沒有多少可值得信任的投資渠道,而房產是少數『較為可信』的投資渠道。」

「但現在隨着恆大、華夏、花樣年等排名靠前的中國不動產商紛紛宣佈債務違約,甚至出現交叉違約的情況,市場信心低迷導致地產商也沒有意願再新建樓盤。而且即使出了新樓盤,市場的估值也會成問題,這會影響不動產作為抵押工具的價值。因此,從這個層面上講,中國的房地產不存在『回暖』這麼一說。」

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在論壇中傳遞了類似的信息。他說,房地產行業在過去十年積累的風險越來越高,房地產不會「大而不倒」,當下只是在逐步消化這些風險,並不意味着房地產政策會全面回歸到對房地產重新的救助、刺激的老路。

付鵬說,「不要幻想房地產繁榮周期到來」,「原則上講,房地產繁榮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了。」

中共統計局9月16日公佈了8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的銷售情況,一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微漲,二線、三線城市還比轉降或降幅擴大。一線城市指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

二線和三線城市當局為刺激低迷的房地產市場,繼續出台新的刺激政策,降低購房門檻。9月16日,天津住建委將購買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至40%。此外,海南、鄭州和邢台等地也降低了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至40%。

相比之下,房價目前仍在上漲的一線城市,是否也會有房價下跌的困局呢?

一線城市房價能撐多久?

就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房價是否也會走低,區鍇的看法是:「北上廣深的房價其實在2012年走到最高位之後,整體的房價一直就是呈下跌的趨勢,當然這也和一系列限制交易的政策有關。只是跌到什麼區間範圍內、下跌多少的問題。」

「如果像韓國泡沫經濟破裂,即不動產成為所有人的負資產時發生的情況,那麼中國的銀行業也會迎來系統性的崩盤,中共政府當然不會坐視這種事情的發生。這也是為什麼房價一直會處於高位,尤其是發達城市,有價無市的原因。這當中起作用的因素不是市場供需關係,因為如果按照這個供需關係,中國的不動產是非常過剩的,價格不應該如此之高。」

「房價如此之高的原因,正是中共政府限制不動產價格所導致。這也是時不時會看到哪個房地產商一降價,中共地方政府就警告『擾亂市場秩序』的原因。」

中共統計局公佈數據稱,6月份至8月份期間,除了上海外,其餘三座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環比下降。這三個月,北京的新建商品房銷售價格指數環比為100.8、100.5和100.4;廣州為100.3、100.3和99.8;深圳為100.2、99.8和99.6。

廣州當局已於9月中旬開始實施「帶押過戶」。所謂「帶押過戶」指抵押中的房產上市交易,無需提前還清貸款,也無需墊付資金解除抵押,就可以做抵押變更、轉移登記,或設立新的抵押。如無「帶押過戶」,賣方需提前還清二手房的貸款,解除原有的抵押後,才可以辦理過戶手續。過戶後,新的房主可再辦理抵押,申請銀行貸款。

「帶押過戶」是珠海市於今年4月16日最早實施的,此後不久,連雲港、廣州、無錫、福州和南京等更多城市開始實施。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專題部記者李思齊、王佳宜採訪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25/1807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