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指鹿為馬」,你真懂嗎?

奧威爾有個觀點,大意說,在某些亂世里,群氓之所以對一些核心問題茫然無知,主因並不是統治者封鎖真相——群氓的身邊,真相多了去了。他們之所以迷信和盲動,只是因為太缺乏「想像力」。

我今天要拆解的「指鹿為馬」,就很需要奧氏所謂的想像力。該典故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

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

後有不少專家認為這段或是司馬遷的演繹,畢竟史記很多章節都戲劇得像是網絡段子,最過分的就是「烽火戲諸侯」。

還有專家考證出,當時中土有一種長得像鹿的馬,趙高獻給二世的,就為此品種也未可知。

日語中還有個「馬鹿」的詞,指的是稀里糊塗的事和人。

我倒認為,無論事發當日,趙高牽給二世看的,是「馬鹿」還是「鹿馬」,都不影響「指鹿為馬」在成語辭典中的寓意。相反,那畜生「非鹿非馬」,才更有趙高們的操作空間。

再回到史記,在始皇帝駕崩時,趙高還只個中車府令,不屬於帝國官僚體系塔尖的三公九卿。但他是近臣,負責掌管皇帝的車馬璽印,這就厲害了,連太子扶蘇都死於趙高的陰謀下。

扶蘇一死,二世就上位了。趙高擁立新君的功勳,要比蒙恬王翦白起這些帝國鷹犬大得多。問題是,二世靠陰謀上位,自然難孚眾望。至少趙高是清楚他底細的,趙高生了不臣之心,「欲為亂」,是必然的。

在這種情勢下,二世的丞相和鐵杆鷹犬李斯就非死不可了。為什麼說李斯是二世的鐵杆鷹犬呢,很簡單,李斯貪圖榮華富貴,窮奢極欲是出了名的。而早先,他可是差點被二世他爹趕走的國外敵對勢力。(見《諫逐客書》)他一個外鄉依附者,生死榮辱全繫於皇帝,除了做鐵忠粉,別無生路。

但秦朝可怕就在於,鐵忠粉太多就不值錢了,而且鐵忠粉倘若擋了其他大人物的路,同樣不妨礙他們被治以謀逆的大罪。楚國人李斯之前,還有衛國人商鞅,都鼠兔同歸(不是錯別字),死在他們自己制定的酷刑下。

李斯及其族人黨羽被斬草除根,趙高做了丞相,二世無疑就成了信息繭房裏的「馬鹿」。趙高想對二世指鹿為馬,還是指馬為鹿,全憑事發當日的心情。

再看現場,二世「問左右」,這個「左右」恐怕也不是滿朝文武,而是皇帝的近臣,也就是趙高曾幹過的那些角色。還記得孟子見過的齊宣王,「顧左右而言他」,這都是同一類人。

如果在場的實權派太多,趙高一旦控不住場子會很麻煩,因此獻馬鹿,應該是一個不太嚴肅的場合,但在場的人加起來,足以決定二世每天看到什麼,聽到什麼。

控制了這群人,就控制了二世和秦朝。

再看這群「左右」的表現,「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沉默不語的人最聰明,其實「言馬以阿順趙高」的風險,並不亞於「言鹿」。原因有二:

如果二世沒有那麼昏聵,只是一直在裝傻,那麼一旦他奮起,今天跟着趙高騙他的人,都得死;

如果趙高只是想找個藉口殺人玩,為皇帝換換近臣,你曲言逢迎,下一分鐘趙高就會翻臉:

「這明明是鹿,我只是試探一下,你們就罔顧科學和天良,肆意欺君,殺你們冤嗎?」

至此我們不難看出,除了不作聲的,那一天言馬和言鹿的人,都是在賭:

言馬的人在賭趙高反意已決,要做忠誠度測試,此時趕緊站隊遞投名狀,來日富貴可期;

言鹿的人在賭趙高沒那麼壞,而二世沒那麼昏。

那麼,言鹿的人有沒有不屑於屈從趙高,故意做刺頭的呢?我感覺可能性很小。

之前,李斯被治謀逆的罪,李黨又被整肅,敢在趙高權焰熏天之後繼續做刺頭的人,早在李案偵辦中暴露無遺,連李斯領盒飯那天都活不到,遑論目擊趙高獻馬(鹿)呢?

歷史證明,那確實是一場忠誠度測試,言馬的人賭對了,倘若他們運氣一直這麼好,就可以活到項羽殺入咸陽那天啦。

要說忠誠度測試,題目當然出得越荒誕越好。否則,我怎麼知道你更愛科學天良,還是更愛我趙高?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賣杏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22/1806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