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風暴再起 美國會參院13日審議重磅法案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預訂星期三(9月14日)審議已經兩度被推遲審議的《2022年台灣政策法》。上星期,白宮國安顧問曾表明拜登行政當局對此法案部分內容有所擔憂。有專家認為,歷屆行政當局經常因為擔憂刺激中國而反對國會在關於台灣的立法中加入一些具有象徵性的文字,但這種擔憂是沒有道理的,支持台灣並不表示美國只是為「戳北京眼睛」。

台灣總統蔡英文8月15日在總統府會晤美國參議員馬基率領的國會參眾議員代表團

由參議院外委會主席鮑勃·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及預算委員會首席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共同提出的《台灣政策法》旨在強化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支持,也是對1979年《台灣關係法》的重要調整,法案包含提供台灣45億美元安全援助、指定台灣為「主要非北約盟友」(Major non-NATO Ally)、提升派駐對方的代表性地位,以「台灣代表處」名稱取代目前的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並將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改稱代表,同時要求此一職位必須經過參議院確認等。

白宮有擔憂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Jake Sullivan)上星期在彭博社一個電視專訪的節目預告中針對拜登政府是否支持台灣政策法的問題表示,法案中有一些條文的確能加強美國對台灣的安全援助、有效改善台灣安全,但也有部分內容「讓我們感到一些關切。」

美國參議院外委會原本排定7月19日審議《2022年台灣政策法》,後來外委會主席梅嫩德斯因共和黨希望有更多時間審視法案內容將法案延至8月3日審議;但8月3日又因梅嫩德斯必須處理關於北約納入芬蘭瑞典的立法程序而再次推遲。

彭博社8月4日曾根據國會消息來源報道說,拜登政府擔憂法案中關於台灣地位的強烈措辭「可能破壞美國在台灣議題上既有的平衡」,正在遊說民主黨議員對此案「踩剎車」。

白宮國安會發言人阿德利安·沃森(Adrienne Watson)在給彭博社的電郵中說,白宮的確對法案中一些內容感到關切。

這份電郵說:「我們的確對這個法案中一些元素感到關切,它們可能牴觸並削弱美國政府長期以來的『一個中國』政策,與總統的憲法權力有衝突。根據憲法,總統有權決定美國對台灣地位的立場,並決定美國與台灣的代表進行外交溝通的方式。」

一位不具名前白宮官員告訴美國之音,美國行政當局通常不會喜歡國會在關於台灣的立法中包含暗示台灣地位的象徵性的內容,可以想見拜登政府對《台灣政策法》也是一樣的立場。

有看法認為,推遲審議這個法案或許有助於解決白宮方面的關切,因為一些議員可能提出修正案,例如外委會成員、來自康涅狄格州的民主黨參議員克里斯·墨菲(Chris Murphy)的修正案在法案文字上做出一些更動,包括對審視美國「保衛台灣」策略的文字改為「遏阻中華人民共和國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等。

象徵性措施有正面效果

全球枱灣研究中心執行主任蕭良其(Russell Hsiao)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他認為拜登政府這些對所謂「象徵性」措施的擔憂是多餘的,因為他們「似乎過度專注於北京的反應,而不夠注意這些措施能展現的正面效果;不僅是對台灣而已,而且在與中國戰略競爭的背景下,甚至更重要的是(這些措施)對盟友及夥伴的效果。在我的看法中,它們不是單純為了要戳北京的眼睛。」

他認為,當台灣在外交和國際空間上面對北京嚴厲的政治壓力之際,這些提高台灣地位的象徵性的措施將顯示重要的支持。他說,北京挖走台灣的邦交國、阻止台灣政府及其人民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使用軍事脅迫手段恫嚇台灣及其他國家不要與台灣接觸等等,這些都是破壞穩定的行動,也清楚地代表北京試圖改變台海現狀的意圖。

蕭良其認為,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展示對台灣的政治支持甚至更為重要,因為「它們對其他盟友和夥伴有強力的展示效果」,可以讓這些盟友和夥伴的民眾知道,即便在北京的壓力下,它們可以而且也應該與台灣維持互利的關係。

此外,蕭良其還表示,從政策觀點來說,如果華盛頓想要聯合盟友和夥伴形成對中國的整合性的威懾力,其他國家也需要說服本國的人民,「只是在幕後進行這些對話無助於那些與美國持同樣立場的人說服本國人民」,因此公開展示對台灣的支持非常重要。

蕭良其提到法案中正式將台灣指定為「主要非北約盟友」的條文的例子。他認為,這能對美國的盟友和夥伴發出一個重要政治信號,讓其他國家在整合性的威懾政策上重新考慮它們應該如何與台灣接觸。

他說,美國在這方面發揮領導力至為關鍵,因為如果沒有美國的領導,「沒有一個國家能在現實上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舞台上強加其『一個中國原則』並協助我們重返一個更具客觀代表性的現狀。」

須考慮北京反應

不過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名譽教授丁樹范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台灣政策法》對台灣的利弊得失目前還難以評估,雖然它「的確能讓台灣議題更國際化,但北京一定會有極端強烈的反應」,他認為台北必須考慮是否對此有所準備。

「台灣政策法裏面有幾個層面,比如說我們駐美代表處改名,這是有高度的象徵性。我認為如果能在軍事上讓台灣跟美國有更密切的合作、提升台灣的自我防衛能力,這應該是我們能夠考慮的。可是就某些高度象徵性的東西,我們到底能夠得到什麼可能真的要考慮一下。」

丁樹范說,根據他的理解,台灣政府並沒有在推動或遊說這項案。

台灣長久以來受到美國國會兩黨支持,儘管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初訪台後中國在台灣周邊進行一系列實彈演習,軍機頻繁進入台灣防空識別區,甚至越過台灣海峽中線,但包括民主黨參議員愛德華·馬基(Edward Markey)、共和黨參議員瑪莎·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及民主黨眾議員斯蒂芬妮·墨菲(Stephnie Murphy)等國會議員仍然不理會中國的警告接連分批訪問台灣。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上星期四在一個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眾議員墨菲帶領的八位國會議員代表團訪台一事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

她說,美國國會有關議員「竄訪中國台灣地區」違反美方做出的僅同台灣保持非官方關係的承諾,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她敦促美國立即停止與台灣開展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

中國要消滅台灣主權象徵

台灣願景基金會執行長賴怡忠對美國之音表示,現在已經很明顯的是,無論是之前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或近來多個國會議員團訪台,中國就是會以更多的飛機對台灣做更多的軍事襲擾,對台灣做出更大的軍事威脅。

「它的主要作為就是希望能讓國會,不管是美國或其他國家的國會議員,日本或歐洲等等,都要儘量減少,減少台灣和這些國家之間的互動,讓台灣在國際上被孤立化,它要達到的目標就在這裏。」

賴怡忠說,中國對台灣的軍事、經濟及外交施壓種種作為,目的就是要抹去台灣的主權和法律正當性,所有對台灣的軍事作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政治意義,那就是它「要把台灣的主權象徵完全消滅掉,要讓全世界認為台灣不是一個國家,是中國內部的一部分」。他呼籲國際社會能注意這個問題,因為這可能對國際社會將來在援助台灣時帶來法律上的障礙。

在美國如何協助台灣抗拒中國的政治壓力的問題上,賴怡忠說,美國或許現在不方便與台灣建立正式外交關係,但「美國必須把台灣當成一個國家,台灣就是一個未建交的國家,其他國家也必須這樣,這是國際上很重要的一個共同認知,如此才有辦法讓中國在國際上想要消除台灣國家存在的做法能被有效的抗衡。」

《2022年台灣政策法》目前還沒有眾議院版本。一部議案若要送交總統簽署成法,必須在參眾兩院的相關委員會過關,並分別由兩院全院通過文字相同的版本。在美國國會,很多議員推出的各項法案最後會無疾而終,還有很多議案雖然在立法程序中不斷推進,但被會被加進一些修正案。有分析人士說,即使《2022年台灣政策法》本身在本屆國會得不到通過,但是其中一些實質性的內容,比如軍售,會被納入其他必須通過的法案,比如一年一度的《國防授權法》。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13/180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