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中方幾乎全部陣亡!1969年中蘇鐵列克提衝突事件

1960年代,中蘇交惡。在1969年3月珍寶島事件中,蘇軍被中國瀋陽軍區司令陳錫聯預先部署的部隊伏擊遭受損失後,中國和蘇聯的關係急劇惡化,雙方迅速在邊境集結了上百萬的軍隊。在鐵列克提,中蘇之間有一個幾十公里寬的爭議地帶。1969年,中蘇雙方都在爭議地帶上修建了軍事設施。

在隨後的6月10日新疆塔城地區的巴爾魯克山附近,以及同年7月8日黑龍江八岔島附近,中蘇軍隊以及民間爆發了系列衝突,蘇聯方面損失略大。蘇聯政府積極尋求機會實施報復行動,最終選擇了易於蘇軍機械化部隊行動的鐵列克提地區。

1969年8月11日,我軍例行發信號邀請蘇聯方面軍事長官會談。然而,蘇軍一改常態未與會。8月13日上午8時,解放軍邊防人員三支巡邏隊共90人左右按照既定巡邏路線開始巡邏,蘇軍出動直升機掩護坦克裝甲部隊,在炮火支援下襲擊在鐵列克提地區包圍了解放軍巡邏隊的其中一支。

1969年8月13日清晨,鐵列克堤邊防站巡邏分隊8人在裴映章副站長帶領下按計劃巡邏,巡邏隊中有八一電影製片廠攝影師李連祥,和本部隊翻譯王明遠。為預防萬一,12日晚在易遭敵襲擊的巡邏地段我側預設了掩護。早上蘇軍首先開出指揮車、裝甲車、卡車多輛,步兵數十人,越界進入中國一無名高地(695.5)西側,當中國巡邏分隊行至此處時,蘇軍突然開槍射擊,打傷我方戰士,我方陣地派人把受傷戰士背回,巡邏分隊立即進入無名高地,與掩護班匯合,進入戰鬥位置。

圖為當時解放軍部分裝備

無名高地打了兩發點射提出抗議,蘇方不顧中方抗議又繼續開槍。我們被迫自衛還擊,擊退了在3輛裝甲車掩護下的數十名蘇軍的進攻。接着蘇軍又從南側進攻,再次被擊退,不久蘇軍發動第三次進攻,裝甲車從南北兩個方向迂迴到無名高地後側,並以猛烈炮火掩護步兵進攻,遭到了我們中國邊防戰士的頑強抵抗,多次衝擊被擊退,但是由於蘇軍人數眾多,出動了10多輛裝甲車及T-62坦克、卡車、步兵300餘人、多挺重機槍、直升機2架圍攻我陣地,對我陣地進行猛烈炮擊,我邊防軍人配備的都是輕型武器。因巡邏地段地形開闊對我不利,在光禿的小山頂上,既無工事掩體也無草木遮擋偽裝,我方暴露在蘇軍火力控制之下,蘇軍的炮火愈演愈烈,向我方陣地發起圍攻,經過一小時十五分,我方幾十人損失過半,寡不敵眾,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空曠戈壁灘變成了血腥的屠場......

巡邏隊依仗地形激戰5個多小時,由於事前缺乏準備,我軍增援軍隊未能及時趕到,並缺乏重武器支援,以至主陣地(695.5無名高地)被圍的22名邊防人員(包括3名隨軍記者)全部陣亡(包括被俘的3人中2人於蘇軍運送的路途中因重傷不治犧牲),支援部隊也有6人陣亡,數人受傷,包括民兵。另1名被俘生還的戰士經外交交涉在數月後的9月22日被送回中國,這名戰士因在被俘期間臨死不懼,竭力抗爭,榮立二等功。2008年8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新疆軍區將當年的主陣地無名高地命名為「忠勇山」,並立「忠勇山烈士紀念碑」,以示紀念。

這是一張臨戰前的合影,初步辨認(有的不一定準確):第二排左1溫炳林烈士,左2李連祥烈士,左3王明遠烈士,左4楊振林烈士,左5程古欒,右二司長順;第一排右1機槍手丁新年烈士。

事後中國方面調查為什麼在幾天前就發現蘇軍異動,而塔城軍分區一直沒有準備。1971年林彪死後,從前林彪的部下,紅軍強攻大渡河的十八勇士之一,新疆軍區司令員龍書金被認為要擔負主要責任。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知識都學雜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909/1800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