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娛樂評論 > 正文

肖申克的救贖:票房慘敗又沒獎,為何總排第一?

「上帝為了,補償人間諸般煩惱事,給了我們希望和睡眠。」

——思想家·伏爾泰

「逝於1778年5月30日」

代表作品:《哲學通信》

……

01.

今天我要講一個跟「時間」有關的故事,雖然我以前已經講過了無數個跟它有關的精彩故事,但它們都比不上這一個。

說起麗塔·海華絲,大部分中國觀眾對她都不熟。她是電影明星、海報女郎,上世紀40年代荷里活最受歡迎的性感天使。第二任丈夫是偉大電影《公民凱恩》的導演奧遜·威爾斯。據傳奧大師當年只看了一眼她的畫報照片,就決定娶她為妻。跟奧大師離婚後,她又嫁給了一位貨真價實的王子。

許多年後,一個叫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家(這位不用我多做介紹了吧),寫了一篇和越獄有關的小說,特意把麗塔·海華絲用在了裏面。小說主人公安迪用來遮擋越獄洞口的海報之一,就是這位荷里活美人兒。

沒錯,那篇小說的名字,就叫《麗塔·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

「麗塔·海華絲,換我我也喜歡」

這篇小說收錄在史蒂芬·金的合集《四季奇譚》裏,首發於1982年。這時金已名揚美國,讀者遍地。其中有個叫弗蘭克·德拉邦特的愣頭青,高中畢業後就跑到荷里活打拼,籍籍無名,卻幻想做導演。當然不可能,他只能從叉車司機、低成本電影佈景師這種活兒干起,一點點積累經驗。

1983年,德拉邦特找到了金,花1美元,從他手上買了個故事。

史蒂芬·金有個規矩,每個菜鳥或說新手,都可以用1美元買他的故事。德拉邦特買的那個,叫做《房間裏的女人》,拍成了業餘短片。實際上,他最喜歡的,是頭一年出版的《麗塔·海華絲和肖申克的救贖》。

這篇小說並不長,故事也不複雜。但因為德拉邦特太愛它了,捨不得糟蹋,他決定自己在荷里活混出個人樣,再問金買這篇故事。

為此,德拉邦特選擇了等待,讓時間淬鍊自己。他懷揣着這個願望,從低成本電影佈景師一步步熬成了編劇。這一煉,就是整整4年。4年後,他編劇的《猛鬼街3》廣受業內好評。德拉邦特這才有點底氣,掏5000美元,買下了那篇只有96頁的中篇小說。拿到版權後,卻又遲疑了。

「早禿的德拉邦特」

這實在是一件神奇的事。那4年間,沒有其他導演、編劇對這篇越獄小說痴迷如此。因為原著故事過於簡單,完全不是金的恐怖小說風格,情節瑣碎,沒什麼高潮,最大的懸念也只是越獄方式。德拉邦特卻將其視為至寶。史蒂芬·金授權後對他說,這故事我都不知道要怎麼改,你打算怎麼弄?

德拉邦特說,我就是知道怎麼改它,把它變成一部傑作。

「但不是現在。」

由於德拉邦特覺得自己的技巧或對某些事的理解還不夠深刻,他不想辜負這96頁的故事,於是乎,他再次將劇本擱置,等自己再變成熟一些。

等了多久呢?

五年。

五年後,也就是1992年,德拉邦特才開始坐下來,寫劇本。

並給電影起了個當時大部分觀眾都莫名其妙的名字:《肖申克的救贖》。

02.

1992年,德拉邦特33歲,是應該建功立業的年紀了。在做了多年的爛片佈景和二流電影編劇後,他終於決定為自己的夢想奮力一搏。

花8個星期改編劇本的過程中,德拉邦特大體上尊重了原著敘事,通過瑞德對安迪的追憶,來介紹他在監獄裏的遭際。原小說里有許多瑞德的內心獨白,德拉邦特將其變成了旁白,還搬了不少對話到劇本里。

但為了強化主題,他把看圖書館的那個老頭的結局改了,讓他出獄後,選擇了上吊自殺。原著里他的形象沒有那麼立體,死得也沒有那麼震撼人心。還有那個受到安迪幫助考上高中的慣偷,知道安迪是被冤枉的那小子,原著里只是被送去其他監獄,劇本里則被監獄長殺死。至於監獄長,是拿數任監獄長之惡捏在一起塑造的,最後吞槍自殺也是改編,原著里不過是蹲大獄去了。

寫劇本時,德拉邦特一邊寫一邊聽《費加羅的婚禮》。聽着聽着,突發奇想,決定把音樂用到電影裏。於是有了安迪冒着被關小黑屋的風險,給整個監獄放唱片的情節。這成了全片的一個小高潮。

「電影裏,andy播放唱片」

改編完成後,德拉邦特運氣也不錯,劇本很快輾轉到了「城堡石娛樂公司」的女製片人麗茲的手上。麗茲是個「監獄故事沉迷者」,讀完《肖申克的救贖》趕緊拿給了老闆,說這是我讀過的最好的劇本,你必須拍,你要是不拍,老娘我就拍屁股走人,帶着劇本跳槽去別的公司找別人拍了。

「我保證,這部電影會像老虎機一樣賺錢。」

巧的是,城堡石娛樂公司的老闆不是別人,是著名導演羅伯·萊納。這個名字諸位大家不熟,沒關係。大家一定熟悉那句「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知道那部叫《怦然心動》的電影。這部片子,就是萊納拍的。

在拍這部電影之前,羅伯·萊納還拍過什麼呢?

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伴我同行》、《危情十日》。著名愛情片《當哈利遇上莎莉》,和著名雞湯片《遺願清單》。實際上,萊納正是靠拍了《伴我同行》才獲得成功,並成立了「城堡石娛樂公司」。

「城堡石」這地方,就是史蒂芬·金虛構的。

《伴我同行》的原著《屍體》,正巧也出自合集《四季奇譚》。《屍體》是「秋」章節,《肖申克》則是「春」章節。前者寫純真的消失,後者寫希望的降臨。另外囉嗦一句,《伴我同行》裏的一個小孩,是天才演員瑞凡·菲尼克斯演的,不幸吸毒早逝,被業內嘆為巨大遺憾。多年後,瑞凡的弟弟傑昆·菲尼克斯為世人送上了一場偉大的表演,摘下奧斯卡影帝。

那部電影,就是《小丑》。

「《伴我同行》裏的瑞凡,左二」

說回德拉邦特。劇本輾轉到羅伯·萊納手上後,這位史蒂芬·金的老讀者,瞬間來勁兒,對這個故事充滿了興趣。於是他對德拉邦特說:

「我花300萬美元,買你的執導權。而且我保證,下一次,無論你想拍一部什麼樣的電影,我們城堡石都投你,全力支持你的創作。」

德拉邦特從小在難民營長大,高中畢業後,過着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做過許多苦力來維持生計,當編劇時經常連房租都掏不出來。

此時此刻,300萬美金的條件開在了他面前。

這個33歲的年輕人,居然拒絕了。

一番深思熟慮後,他堅持要由自己來拍這部電影,理由是:

「一旦拿了這筆錢,以後我會不斷拿夢想換金錢,然後一事無成地死掉。」

比起300萬美金,這個傻小子,更想為這個世界留下一點東西,證明自己來過。

03.

《肖申克的救贖》選角過程,並不怎麼順利。

德拉邦特是個菜鳥,此前根本沒拍過一部完整電影。很多演員不願冒險合作。

1992年,拍《好人寥寥》時,萊納和湯姆·克魯斯搭上了線。萊納把劇本給了阿湯哥,阿湯哥很喜歡,甚至還試了戲。但他還是懷疑德拉邦特的能力,就提議說讓萊納做電影拍攝指導。但萊納最終給的答覆是:

「你要是想演,就全聽德拉邦特的。這是他的電影,我無權插手。」

阿湯哥最終沒去。德拉邦特又去找湯姆·漢克斯和凱文·科斯特納。前者無需我多言了,後者自導自演《與狼共舞》,拿了奧斯卡。他就是演《完美的世界》裏罪犯的那個迷人男子。這倆人,也都拒絕了德拉邦特。

「andy和red」

演安迪的人沒找到,演瑞德的人也不好找。德拉邦特心目中的人選,是吉恩·哈克曼和羅伯特·杜瓦爾。前者演過著名影片《雌雄大盜》,後者是《教父》裏那位養子,兩人都是荷里活黃金男配。可惜都拒絕了。

主要人物請不來人,一些配角也勾搭不上。

在德拉邦特找過的男演員里,一個叫布拉德·皮特,一個叫詹姆斯·甘多菲尼。前面這個帥小伙,因演《末路狂花》迎來電影生涯轉折,從此不接配角了,只演主角,所以考上高中被監獄長殘殺的湯米,他是不會演的。

後面這位靠HBO劇《黑道家族》聞名全美的男人,德拉邦特本來想請他演「三姐妹」中的一位,但他演了另一部叫《真實羅曼史》的電影。

有意思的是,《真實羅曼史》的劇本早幾年就寫好了。

它的作者,叫昆汀·塔倫提諾。

1991年,他把它賣了,拿到了5萬美元。正是靠着這筆錢,昆汀開了自己的電影工作室,正式做起了導演,拍了處女作《落水狗》。

「《落水狗》裏的昆汀」

德拉邦特估計沒想到,1994年的奧斯卡頒獎禮,拒絕他的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阿甘正傳》和昆汀的代表作《低俗小說》,自己會與它們同台競爭。

當時他沒空想什麼奧斯卡,因為沒有一個白人願意演瑞德。最後公司說,要不然咱們找個黑人來演?於是,劇本輾轉到了摩根·弗里曼的手上。摩根一讀,愛不釋手。當即決定出演瑞德。而且他還向德拉邦特推薦了蒂姆·羅賓斯。那一年,蒂姆·羅賓斯剛靠《大逃亡》拿下康城影帝,風頭正健。蒂姆連夜看了劇本,讚不絕口,聲稱是自己有生以來讀過的最好的劇作。

不過,他也有點怕德拉邦特太菜鳥,於是請來了一位合作夥伴。此前,他拍過科恩兄弟的《影子大亨》,攝影師叫羅傑·狄金斯。蒂姆覺得,只要有羅傑來,一定能幫德拉邦特解決一系列拍攝上的麻煩。

這話不假,拍攝過程中,羅傑幫了不少忙。

看看羅大師這輩子參與的影片就知道啥水平了:《冰血暴》、《美麗心靈》、《朗讀者》,還有《銀翼殺手2049》和《1917》。

就這樣,靠着互相推薦,菜鳥德拉邦特終於湊齊了一支隊伍。

1993年6月,《肖申克的救贖》正式開拍。

「德拉邦特與羅傑」

04.

據德拉邦特日後回憶,拍片過程中,自己經常處在崩潰的邊緣。

影片投資2500萬美元,拍攝周期3個月。這意味着每周工作6天,每天拍15到18個小時,片刻不停地工作,每天的量絕對要拍夠。拍攝期間,天氣酷熱潮濕,又是遭遇龍捲風,又是遭遇冰雹。德拉邦特回憶說:

「感覺那陣兒我每天腦漿子都要流出來了。」

電影正式開拍前,演員和劇組都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蒂姆·羅賓斯接觸了不少服刑人員,甚至去動物園看了猴子。劇組在俄亥俄州找到了一座被關閉的監獄。關閉理由,是因為這曾發生不少不人道的事。聽說後,蒂姆又去找到當初被關押在此的囚犯,聽了些駭人聽聞的虐囚故事。

劇組進入監獄後,生活變得枯燥起來。沒娛樂,與世隔絕,監獄的陰暗氣氛也搞得人心情不好。但這些困難都被克服了。主要還是因為劇本迷人,大家都心照不宣,覺得這是一次「心靈洗滌」。由於拍攝強度大,演員和導演的關係一度鬧得有些緊張。最讓大家搞不明白的是,德拉邦特這個菜鳥,一定要把一個場景反覆拍反覆拍,拍到所有人都拍不動為止。

對此,摩根·弗里曼意見最大。安迪接近瑞德想買一把錘子那場戲,他和蒂姆居然拍了9個小時。那場戲,他要和另一個囚犯打棒球,拍完後,弗里曼的肩膀就動不了了。最後安迪逃脫,他有一場戲是要不斷大笑,也是反覆拍,笑得最後弗里曼嗓子都不行了。但他實在看不出有啥區別。

估計德拉邦特自己也沒譜。

拍攝期間,他還在看馬丁·斯科塞斯的《好傢夥》補課,學習怎麼用畫外音銜接鏡頭講故事。每天少拍一個場景,他就急得睡不着覺。

在所有演員回憶中,最令人愉悅的是喝啤酒那場戲。那天,天氣炎熱,大家要往屋頂上不斷抹瀝青,否則一冷卻,它就會變硬。演員得真干。而摩根·弗里曼的畫外音又是提前錄好的。導致演員們不得不一遍遍拍攝,讓鏡頭和講述保持一個節奏。就為這個,這場戲拍了一遍又一遍。最後完美銜接時,大家都累壞了,喝起了道具啤酒。

那一刻,所有人都淚流滿面。

「拍攝抹瀝青的戲」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場戲,日後成為了無數影迷心中念念不忘的迴響。

除了這個場景是萬千影迷心中的經典,還有一個,就是安迪和瑞德重逢的畫面。其實德拉邦特最後只想拍瑞德坐車,就結束了。但製片人說,你既然都拍他坐車去找安迪了,怎麼不拍出那片海?德拉邦特拍了,但還是想刪。

結果,在試映會上,不少觀眾因為那片自由的大海落淚,這段才保留下來。

電影一共近300個場景,粗剪時近三個小時,德拉邦特不得不捨棄一些畫面。比如瑞德出獄時,趕上嬉皮士運動巔峰,滿大街姑娘,胸前連一個奶罩都沒有(私以為可惜了)。還有安迪越獄那場戲,拍得非常細緻,剪輯時發現太冗長,刪了不少。那場戲裏,蒂姆·羅賓斯爬過的地方,都是牛糞,但他臉上抹的是巧克力醬。拍這段重頭戲他唯一的條件是,拍完了有熱水澡可以洗。

拍重逢戲時,德拉邦特本來想讓摩根·弗里曼吹起那個口琴,但被老爺子嚴詞拒絕了,因為這樣拍一點也不含蓄,太他媽煽情了。

「電影結尾,重逢」

他還想讓摩根·弗里曼夢見自己掉進了麗塔·海華絲的海報里,來到太平洋邊上整個人失魂落魄,以表現他出獄後的心境,但因為時間有限,沒能拍成。劇本上設計過圖書管理員老頭養的那隻烏鴉飛出去後,突然又飛回監獄,而且死掉。大概是為了隱喻,拍攝前也被刪掉了。

3個月的時間,德拉邦特就這麼在不斷妥協、摩擦、沮喪和自我懷疑中度過了自己的處女作拍攝。在巨大的壓力中,他唯一的期盼只有兩件事,第一是這部作品能儘快面世,第二是廣大人民群眾,能喜歡上它。

結果《肖申克》的命運,大大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05.

1800萬美元。這是電影第一輪上映的票房。

相比於2500萬的投資,簡直是慘不忍睹。

儘管上映之初,許多影評人給出了極高的評價,稱它是能與《飛越瘋人院》相媲美的傑作,但這種說法只流傳在某些專業圈子裏,民間觀眾對影片的冷淡堪比一支融不化的雪糕。首映夜,德拉邦特和製片人跑到日落大道一座大影院裏,以為能看到觀眾們被感動得稀里嘩啦,結果沒幾個人。

最後,他們甚至在影院門口堵住兩個姑娘,以「不好看就退票」為承諾,邀請對方看了《肖申克的救贖》。情況就是這麼慘澹。

「德拉邦特在片場」

影片上映後,口碑一直沒發酵過。人們不明白這電影是講什麼,「肖申克」是什麼意思?怎麼就救贖了?什麼,原來是一部監獄電影?沒有男女情愛,沒有精彩打鬥?那還看個毛啊?當時最受歡迎的商業電影是動作片,是施瓦辛格和布魯斯·威利斯這種孤膽英雄。前者在那年演了《真實的謊言》。

而後者,參演了昆汀的《低俗小說》。

票房慘敗後,製片方把希望轉移到了奧斯卡頒獎禮上。《肖申克的救贖》也很爭氣,一口氣提名了7個獎項。但很不幸,顆粒無收。

因為它碰到了《阿甘正傳》和《低俗小說》這兩部「神作」。

作為美國歷史、美國精神的濃縮產物,加上CG技術運用,讓阿甘跟美國總統握手,《阿甘正傳》毫無疑問要橫掃那一屆奧斯卡。這部作品雖然在時間推移下體現出越來越濃的雞湯味,但在那時期,沒什麼片子能跟它搶風頭。至於《低俗小說》,就算沒有《阿甘正傳》,《肖申克》也無力跟其抗衡。昆汀大兄弟用他驚人的鬼才把全世界電影人震驚了不說,還讓影迷們嗑了一次大麻。

奧斯卡7提0中後,《肖申克》借勢又上映一波,掙了1000萬美元,草草收場。

加上之前1800萬,還是虧得夠嗆。

菜鳥德拉邦特的荷里活名導之旅,眼看就要到頭了。沒想到,不到一年後,《肖申克的救贖》突然迎來了一次戲劇性的爆發。

這首先要感謝羅伯·萊納。他把城堡石賣給了TNT,TNT隨後又併入華納。TNT收購城堡石,是因為當時手上好看電影的電視版權實在太少,急需一大批優秀電影來吸引觀眾。1995年,華納賭博式地發行了32萬盤《肖申克》的錄像帶,使它成為當年的租賃冠軍,突然被大眾熟知。

隨後,TNT從一堆電影庫里挑出《肖申克的救贖》,從1997年6月開始在電視上一遍又一遍轟炸播出。果不其然,這部電影收視率節節攀升。無數的觀眾被它深深吸引、感動,紛紛推薦給身邊人收看。

「德拉邦特與弗里曼」

雖然它的名字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部宗教片,讓觀眾摸不着頭腦,但看了它的人會明白,這部電影適合一個人坐在家裏靜靜享受,享受它慢悠悠但引人入勝的敘事,享受它關於自由和希望的主題。相比於去影院看,人們似乎更喜歡在一個私密的空間、閒適的時刻,來享受這場關於靈魂的旅行。

所以,當TNT一年重播它150多個小時後,觀眾們仍舊不會感到厭倦。

據說曾有一段時間,美國觀眾一打開電視,就能看到《肖申克的救贖》,然後毫無防備地被這部電影擊中心靈。摩根·弗里曼說,要不是它起了這麼古怪的名字和營銷策略過於死板,可能早就火了。

這話委實不假,當年台灣地區引進《肖申克的救贖》,正因為名字太生僻,便引用了一處舊典:由於《騙中騙》這部經典電影被引入時,被翻譯為《刺激》,而《肖申克的救贖》看上去講的是一場長達20年的「欺騙」,於是台灣發片的老闆毫不猶豫地把它叫做《刺激1995》。

無數人衝着這個「刺激」的譯名,加上錄像帶封面上一個男人衣冠不整的側影,便抱着看「黃色錄像」的初心,興奮租下了它,結果拿回家一看,靈魂卻受到了巨大的震動,久久無語凝噎。

估計當初不少青少年,就是這樣「誤入歧途」,愛上電影的。

最終,1999年,《肖申克》在民間影迷中的聲名,達到了歷史巔峰。

那一年,在互聯網的幫助下,它得到了一個新頭銜:影史第一。

06.

IMDb創建於1990年,當時互聯網還沒發展成熟。一部好電影的評價標準,來自專業影評人和學院派,只有專家、從業者,有話語權。

而在1994年,互聯網有了更廣的受眾、更大的輻射面,普通人開始聚集在這個網站上,發表個人感受、意見。此後5年,在華納錄像帶和TNT頻道的狂轟濫炸下,看過《肖申克》的觀眾,紛紛跑去網上給出高分。

他們在網上訴說這部電影是如何讓自己感受到了自由和希望的力量,訴說它如何幫自己建立了生活新坐標,如何讓自己走出了人生泥潭。

時至1999年4月,《華爾街日報》發表了一篇關於「肖申克」熱潮的評論。從那時起,《肖申克的救贖》在IMDb「TOP250」投票中升至第一。此後,它雖一度被《教父》趕超,卻因為2008年《教父》影迷和《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影迷互刷低分,漁翁得利,牢牢佔據了「影史第一」的位置。

顯然,這不是專業的意見。因為在《視與聽》數十年的專業榜單上,牢牢佔據第一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是麗塔·海華絲第二任丈夫拍的《公民凱恩》。在影像、敘事的開創性,題材的突破性上,《肖申克的救贖》可能還遠不及同年競爭者《低俗小說》給整個電影界帶來的意義深遠。

但這並不妨礙它在無數觀眾心目中無可撼動的「封神」地位。

「在豆瓣,它自然也是NO.1」

普通觀眾可不在乎什麼影像探索、敘事實驗,他們看重的是故事本身,如果一個故事好懂、好看,還能引起心靈共鳴,那就是一部好電影。在這一點上,做到了雅俗共賞的《肖申克》,簡直就是完美模版。

尤其是它富含的深意,講述一個人如何在命運的戲弄中不屈不撓,勇敢反擊,飽含希望,用20年的時間去抗爭,重獲自由。簡單聽來,這是一個略微雞湯的故事,但由於德拉邦特講得是那麼真誠那麼質樸,在文本上花費了巨大的心思,安迪的抗爭並不顯得那麼童話、廉價,使無數觀眾心生敬意。

特別是電影裏那些台詞,一次次被網友截圖,爭相傳閱。安迪和獄友們在陽台上喝啤酒的片段,給監獄放《費加羅婚禮》的片段,成為了無數影迷心中難以超越的關於自由的經典。看完這部電影後,不知道多少人給蒂姆·羅賓斯寫信,說它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影響了自己的生活。

此後,蒂姆每到一個地方,都會有人告訴他:

「謝謝《肖申克的救贖》,它是我這輩子看過的最偉大的電影。」

在口碑不斷上升的年月里,它成了某些精神機構鼓勵病人的手段,甚至是曼德拉本人口中最愛的片子。數年間,德拉邦特一直收到各種各樣的信,有離婚的女人感謝他,有失去至親的人感謝他,有人因為看了它而放棄自殺,有人聲稱《肖申克》是最好的朋友,總會在自己絕望時,拉自己一把:

「直到這時我才意識到,我所做的不僅僅是一部2個小時的電影。」

在它的鼓勵性、積極性之外,影片更多的深意不斷被觀眾挖掘了出來。即便沒有經歷過苦難、幽暗的人,依然喜歡這部電影。因為它是人生在世的一個隱喻,一個絕妙寓言。就像蒂姆·羅賓斯說的,雖然並不是每個人都被關在監獄裏,但顯然,人們時常被工作、環境、人際關系所奴役和束縛。

許多人之所以把它視為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是因為這個故事隱喻了每個人身處體制中不自由的處境,而安迪的反抗、隱忍、心懷希望和絕不屈服,是我們每個身在環境囚籠里的人,內心深處渴望擁有的品質。

正如蒂姆所言:

「也許這部電影如此感人的原因,就在於它告訴觀眾,如果你有耐心、有信仰,就能到達光明的彼岸。它使人們看到希望,能走出他們自縛的繭。」

歸根結底,這才是《肖申克的救贖》不斷被視為神作的原因。

人們喜歡它,正如喜歡瑞德評價安迪的那句話:

「有些鳥兒是關不住的,它們每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

被《肖申克》感動的人們,恐怕每個人的心底,都棲息着這樣一隻鳥兒。只是他們在囚籠中困得太久,漸漸遺忘了。而《肖申克》的偉大之處,就在於讓大家想起了這隻鳥,勾起了他們內心深處關於自由的想像。

哪怕他們並不能真正自由地飛翔,但他們願意守護心中那些羽毛。

讓《費加羅婚禮》迴蕩在囚禁他們的世界裏,不甘心地抵抗。

07.

在今天這個故事裏,時間有一種奇妙的力量。

如果當年德拉邦特一拿到版權就急於拍攝,他應該在80年代末就拍出處女作,不會跟《阿甘正傳》《低俗小說》兩部大神片,去爭什麼奧斯卡。但它未必能趕上錄像帶租賃和互聯網的爆發,在電視機上被重播無數次。

可時間給予了時間回報。當票房慘澹、獲獎落空後,《肖申克》卻迎來了歷史級別的大翻身,只用了不到五年,就成了無數人心目中的影史最佳。此後十年間,飾演監獄長的那位演員,還能收到製片方的餘款。電影當年的票房雖不夠覆蓋投資,卻在電視轉播權上,創造了一億美元的利潤。

後來,電影公司給各大電視台授權電影版權時,只要願意給《肖申克的救贖》,其他無論你搭上什麼大爛片,電視台都欣然接受。

從被眾人冷落,到被送上神座,它沒能在一個時間點裏大放異彩,但在綿長的時間之風中,卻不斷地、不斷地綻放出了新的光輝。

「這把錘子,激勵了無數人」

這是德拉邦特耐心營造的結果。

他等了近10年,才改編並拍出這部電影。

而且為了它,拒絕了300萬美元巨款。

最終,他躋身一流導演之列,在洛杉磯買下別墅,做了布拉德·皮特的鄰居。

有意思的是,這哥們兒此後又改編了史蒂芬·金的另一部小說,拍成了《綠里奇蹟》,影片男主角,是演《阿甘正傳》的湯姆·漢克斯。再後來,他又拍了改編自史蒂芬·金小說的《迷霧》,用一個巨變態的結尾,啪啪打懵了觀眾。打這時起,德拉邦特操起舊業,寫起了恐怖向的影視作品。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風靡全球掀起了喪屍風潮的美劇,《行屍走肉》。

「這棵樹後來成為影迷的朝聖景點」

回看往事,33歲那年拒絕羅伯·萊納,可能是德拉邦特一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不管他賺了多少錢,恐怕都不及堅定地完成人生夢想來得重要。更重要的是,這個夢想一照進現實,就成了影史上被討論最多的電影之一。

不出意外的話,它還會頂着「影史第一」的頭銜,繼續流傳下去。

這是多少導演窮竭一生,都難以做到的事。

所以,無論戲裏戲外,德拉邦特和安迪的故事都在說明一件事:在艱難和誘惑面前,一個人保留信仰、希望、耐心和內心的不屈,是多麼重要。

你願意為一件事付出時間,時間總會想辦法回饋你。

也許不是現在,不是此時此刻,但總會在某一個時刻。

而我們能做的,只有像安迪那樣,手握石錘,不停地鑿向希望的彼岸。

————————

部分參考資料

[1]《肖申克20年,你被救贖多少回》,南方都市報

[2]《肖申克救贖:刺激二十年》,大眾電影

[3]《荷里活佳片年,神奇何在?》,時光網

[4]《「肖申克救贖」:持續20年的「吸金利器」》,虎嗅

[5]《荷里活奇才,昆汀·塔倫提諾》,BBC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宅總有理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829/179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