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高情商的孩子,愛把這4句話當「口頭禪」,將來更容易成大器

我帶女兒在小區玩,她選中了健身器材中走路的那一個,玩得不亦樂乎。旁邊有一位女士也正悠閒地健身,她一邊鍛煉一邊跟我女兒搭話。

這時候,一個胖胖的小男孩走過來,8、9歲的樣子。他徑直走向那位女士,開口就說:「下來,我要用這個。」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命令,女士顯然很詫異,她愣了半晌才回過神來,毫不客氣地回擊:「我正在用呢,你不會等會兒嗎?」

顯然,這位女士已經儘量克制自己,顯示出有教養的一面。

換作脾氣不好的,只怕得開口教育教育這孩子。太沒禮貌了,這樣的說話方式,誰願意搭理呢?

孩子雖然是孩子,但他們的說話方式、處事方式,很大程度展現的,就是他們的情商。情商低的孩子,別人雖然不會計較那麼多,但他們卻沒那麼受歡迎。將來長大,可能會錯失很多機會。

而情商高的孩子,往往被人喜愛。他們將來長大,更能把握機會,也更容易成功。

高情商的孩子,一般愛說以下這些「口頭禪」。作為父母,我們也可以多教孩子說,讓他成為一位高情商的娃,將來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一:「謝謝」

雖然有時候,我們付出並一定都求回報。但如果你的付出,能被人看見並且認可。那麼你會覺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也更願意繼續付出。

因為「謝謝」這兩個字,看起來很簡單,被經常使用,但它卻藏着巨大的威力。

首先,它代表的是一種回應。表示你的善良和無私被我感覺到了,我用語言回應,以此來肯定你的行為。

而當付出者被回應後,他能得到鼓勵,覺得自己的行為是有意義的,有貢獻的。他能從這種回應中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提高自尊。

其次,「謝謝」是與愛和感恩緊密相連的。尤其是孩子,他若能對父母的付出表示感謝,那麼,他就會常懷感恩之心,不會覺得父母為他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

能懂禮貌、知感恩的孩子,在社交中也會更受歡迎,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這樣的孩子,會讓人願意幫他,從而人生更廣闊。

二:「你看起來......」

每個人都有一定的「中心化」,喜歡從自己的視角去看待問題。

比如朋友遇到困難,情緒低落,心情鬱悶。我們安慰他「這沒什麼大不了的」、「振作起來,很快就會好的」、「這點小事沒必要難過」,這些話,看似是安慰,但其實,根本沒多大作用。

因為這些安慰的話語,在心理學中屬於「情感否定」。這些話看似有效,但在對方看來,卻是對自己真實感受的否定。這樣的溝通不僅很難得到有效合作,反而會遭遇到「情緒抵抗」。

我們沒有經歷過朋友的遭遇,自然覺得這是「小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這些事,卻讓朋友實實在在陷入了困境,擾亂了他的心緒。他的情緒沒有被人共情,沒有被理解,就算說一萬遍「沒什麼大不了」,他也難以好起來,還只會覺得別人不理解他。

所以,如果我們能理解他人的情緒,與之處在同一個頻道上,他人會更願意信任和親近我們。

《情緒陷阱》一書中將「你看起來+情緒詞」叫做「情感標記」。情感標記可以讓對方感受到自己被人理解和尊重,從而更加願意冷靜地講述自己的困難。

而且處於情緒中的人行為會被下層大腦(原始腦)支配,而被情感標記後,上層大腦(理性腦)開始支配他的行為,這個時候他更加容易與傾聽者通過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當孩子在社交中,遇到別人不開心的處境時,我們試着讓孩子識別他人的情緒,多說「你看起來不開心/生氣/難過…」。

心理學家道格拉斯·諾爾將常見的情緒總結為六種,分別是憤怒、恐懼、焦慮、厭惡、痛苦(羞愧、恥辱)、被拋棄感(不被愛的感覺)。

平時與孩子交流,我們可以感受並且識別孩子的這些情緒,並且嘗試情感標記。也可以將這個技巧教給孩子,讓他感受情緒的力量,訓練他的情商。

比如看到別的小朋友不開心,我們也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那個小朋友是什麼感受?

這樣的表達和提問,能讓孩子對情緒更敏感,更容易與他人共情,也就能不斷提高情商,使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

三:「我們」

心理學研究發現,經常說「我」的人,一般更關注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很少注重他人的存在。但常說「我們」的人,則更容易拉近和別人的距離,讓他人不自覺就把你當成朋友或者團體中的一分子。

很多孩子在跟其他小朋友玩耍時,嘴裏會不停地說「我」,這是我的玩具,我不喜歡,我不要......

一直在說「我」,會讓孩子將自己排除在他人之外,從而被孤立。而常說「我們」,比如我們一起玩這個吧,我們一起做遊戲吧,我們一起看看這個吧,這些話語,會讓孩子們更容易被接納。

常說「我」的孩子,會不知不覺就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將來長大後,不被人喜歡。

而常說「我們」的孩子,則會讓人有歸屬感,更讓人願意親近和合作。這樣的孩子,在以後會有更好的人緣,也更容易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四:「請」

有一次去朋友家玩,他兒子在沙發上看電視。孩子渴了,頭也不抬就跟朋友說,水。朋友一聽,二話沒說就給孩子倒水。

孩子眼皮都沒動一下,伸手接住水喝完,然後又把水杯直接遞到朋友手上。整個過程,感覺朋友就像是保姆,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

如今的孩子,被父母包辦多,他們只要一開口,父母就必定滿足需求。這也就導致,孩子覺得,父母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這會讓他們在面對別人的幫助時,也忘記了基本的禮貌。

有時候女兒也會有這樣的表現,想穿鞋了,直接喊我,爸爸給我拿鞋。我會糾正她說,你自己可以拿,如果你要我幫忙,要說「請」字。

女兒就會覺得不好意思,重新說,爸爸請幫我拿一下鞋。

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教會孩子禮貌用語,如「麻煩」、「請」、「不好意思」等,那孩子在社交中,需要別人幫忙時,他們自然而然也會說這樣的禮貌用語。

就像前文提到的那個男孩一樣,他若能對那位女士說,不好意思我也想玩這個,能不能麻煩你等會讓給我玩?

我相信,那位女士一定不會拒絕,願意配合。

願意說這些話的孩子,其實也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他的禮貌和教養,會讓人覺得舒服,願意答應他的請求。

也只有這樣的孩子,將來處理事情時,才會更順暢,少碰壁。

孩子的情商,能在環境中慢慢習得。

我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可以有意識地引導,讓他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娃。之後走入社會,他也就更容易成功,人生路更順暢。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穀媽媽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26/1780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