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文集 > 正文

何清漣:美中角力的新賽場——南太平洋島國論壇

作者:

The Pacific Islands Forum wrapped up in Fiji's capital on Thursday, following an all-day leaders retreat. Source: AFP/ WILLIAM WEST

太平洋島國不選邊站隊,廣結友不結仇的外交政策,反映了島國希望與國際社會各方進行全方位合作。

2022年南太平洋島國論壇閉幕,會議期間三個亮點:中國武官被驅逐(說明中國不受歡迎)、美國副總統哈里斯7月12日透過視訊參加論壇,並宣佈美國在未來十年中將每年提供6000萬美元,用於對付非法捕魚、增進海上安全和對付氣候變化;所羅門群島總理索加瓦雷(Manasseh Sogavare)對媒體公開表態,排除了中國在所羅門群島建立軍事基地的可能性。美國取得的一項主要成果就是通過宣佈《太平洋島嶼國家戰略》與《藍色太平洋夥伴》,表明了美國拜登政府將加強對太平洋島國的影響與關注。

美國將太平洋地區視為與中國角力的新戰場

1971年8月,澳大利亞、新西蘭與斐濟、薩摩亞、湯加、瑙魯、庫克群島等在惠靈頓召開南太平洋七方會議,正式成立「南太平洋論壇」,2000年10月更名為「太平洋島國論壇」。現在共有18個正式成員國,一個準會員;對話夥伴包括所有主要西方國家,外加中國、日本、印度、南韓等若干個亞洲國家與土耳其。近年來,作為南太平洋的「十字路口」,這些大大小小的島國在大國之間地緣政治中的戰略意義日益重要。

【觀點】澳美新戰略恐難抑制中國在太平洋島國的影響力

中國早就注意到南太平洋島國的重要性,於2006年成立了「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定位為「中國與太平洋島國密切經濟聯繫、促進共同發展的重要平台」,共開會三次(2006、2013、2019)。

儘管美國自二戰之後,一直是太平洋的安全提供者,但在中國通過經濟合作加強與南太平洋島國的合作關係之時,美國卻表現得不太在意。這次會議上,哈里斯宣佈今後10年每年援助6000萬美元時,帛琉漁業部長史蒂文感嘆說,距離上一次美國「大手筆」的援助大平洋島國,「已經過去了20年」。

太平洋島國為何受到各方重視?

太平洋島國之所以受到世界關注,乃因中國近年在中國在基里巴斯建立軍事基地,被視為「珍珠鏈戰略」(String Of Pearls)的一部分。珍珠鏈戰略是一個由印度政界提出的概念,用來描述該國對中國在印度洋施加影響力的意圖的猜想,具體指稱從中國大陸到非洲之角上蘇丹港之間,中國建成或在建的民用和軍用設施,以及這些設施與中國重要航道的關係。中國的重要航道經過幾個「瓶頸」,包括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和龍目海峽,以及沿岸的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馬爾代夫和索馬里等國家。由港口和機場項目組成的這些"珍珠"從中國大陸沿海延伸到波斯灣港口。從2013年中國推出「一帶一路」計劃開始,「中國悄悄在太平洋島國發展軍事基地」成為國際媒體經常報道的內容,中國本身也發表過《看看「一帶一路」上的那些機場》(2018年10月24日),列舉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約20個機場。[1]

2021年5月,英國媒體報道中國計劃改造距離夏威夷1800英里處的基里巴斯(Kiribati)的坎頓島上二戰機場,使它成為「不沉的航母」,可以用於部署戰鬥機或偵察機。該島是北美、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主要海上通道,這條消息當然會引起美國的高度警惕。基里巴斯這個小國曾是台灣邦交國,在2019年與台灣斷交,並於2020年5月與中國建交,在今年論壇年會開始前一周宣佈退出論壇。

拜登政府儘管對華外交一直處於戰略模糊狀態,但五角大樓肯定意識到了自己在這一地區的缺席,所以正在戰略性地調整與太平洋島國的關係,對太平洋地區表現出明顯的興趣,從《澳英美三方安全機制》(AUKUS)、《四方安全對話》(QUAD),再到不久前宣佈的《藍色太平洋夥伴關係》(Partnership for the Blue Pacific),明顯地針對中國。澳大利亞亦深為擔憂中國在太平洋地區的軍事擴張,澳廣SBS最近報道了澳洲洛伊研究所的最新民調,有四分之三的受訪者認為,未來20年內中國「非常」或「有點」可能成為澳大利亞的軍事威脅;88%的澳洲人「非常」或「有點」擔心,中國可能在太平洋島國開設軍事基地。這種情況下,美國加強與南太平洋地區的聯繫,當然會受到澳大利亞的歡迎。澳大利亞在南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國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

南太平洋島國希望「不站邊」

今年太平洋島國論壇是在極其特殊的國際形勢下召開的。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與歐盟等西方國家在UN要求所有國家譴責俄羅斯,並多次指名要求中國反對俄羅斯,最後卻引發了新的不結盟運動,形成了多極化格局,BRICKS及OPEC雖然保持中立,但實際偏向俄羅斯。最讓美國受到歐盟諸國腹誹的是因此陷入嚴重的能源短缺與通脹困境,美聯儲官員將這一現象謔稱為「通脹大聯盟」(Inflation major league)。[2]

能源短缺且價格飈升,在歐盟各國引發了一系列政治地震,英國首相約翰遜遭遇本黨逼宮,在相繼有40多位部長級官員宣佈辭職後,「站在懸崖邊上」的約翰遜不得不宣佈辭職務;緊接着是意大利總理步其後塵。兩位辭職的共同理由是能源價格飈升及通脹居高不下,約翰遜還多了一項:選他是因為其保守派立場,沒想到上任以來持續推行左的政策。荷蘭、意大利、德國民眾的大規模抗議,均表達對政府的嚴重不滿。

【觀點】大國博弈是否是南太平洋島國的發展契機?

往年的太平洋島國論壇邀請過夥伴國家,如美國、中國、日本等國在論壇後發言,但今年的峰會為免受地緣政治的影響,取消了這項議程安排。歐盟迅速惡化的政治經濟狀態讓其他國家憂心。7月7日,新西蘭總理傑辛達·阿德恩(Jacinda Ardern)在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Lowy Institute)的演講中說,太平洋島國論壇這樣的區域架構對於解決區域問題至關重要,當地的安全問題應該在當地解決,太平洋國家不願選邊站,「將太平洋地區國家定位為必須『選邊站』的方式,是錯誤的」。據現任太平洋島國論壇主席、斐濟總理姆拜尼馬拉馬(Josaia Voreqe Bainimarama)稱,就是希望太平洋島國領導人更專注於關鍵的內部問題,確保他們有足夠「空間」來解決地區戰略問題並決定關鍵優先事項。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總統帕努埃洛(David Panuelo)說得更直接,這是給太平洋各國領導人在緊張的地緣政治之間一點喘息的空間。

不選邊站隊,廣結友不結仇的外交政策,反映了島國希望與國際社會各方進行全方位合作。可能意識到目前的外交困境,這次哈里斯視頻出席南太平洋島國論壇的姿態比較低調,只表達友好願望提供援助。據白宮資深官員日前在接受VOA採訪時透露,美國將透過G7在該區域進行基礎建設投資;希望各國詳加比較美國與中國在基建項目做法跟品質的不同。這位官員還強調,中國現在對太平洋地區有「濃厚的興趣」,不過美國本次宣佈的諸多政策與項目,並非針對某特定國家,美國在世界各地都不會要求各國選邊站,不會要求各國不與中國建立關係,而是專注在美國與各國的正面接觸,還有美國能夠提供的利益,希望各國能看見差異性。

世界局勢已經發生急劇變化,美國內政陷入困局之時,外交上自然不象以前那樣具備「老大」氣勢。美國蒙莫斯大學7月5日公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88%的受訪者表示美國正走在錯誤的道路上,只有10%的受訪者表示美國正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這是自2013年該民意調查機構開始提出這個問題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3]與此同時,多數國家意識到自身的國家利益需要依靠自己來保護,尤其是小國弱國更是意識到,在大國對峙的緊張局面中,如何平衡關係才是自全之道。相比歐盟各國,南太平洋島國的表現堪稱理性明智。

[1]《看看「一帶一路」上的那些機場》,中國國際空港信息網,2018年10月24日(http://www.iaion.com/jd/97849.html)

[2] Fed official: Inflation『major league disappointment,』 massive rate hike possible, By Thomas Barrabi, New York Post,July14,2022(https://nypost.com/2022/07/14/feds-waller-says-huge-rate-hike-possible-amid-june-inflation/).

[3]88 percent say US is on wrong track: survey, BY ZACH SCHONFELD, The Hill,07/05/22(https://thehill.com/homenews/administration/3546548-88-percent-say-us-is-on-wrong-track-survey/)

作者:何清漣中國經濟學者,現居美國。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SBS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21/1778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