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各方評判:北頓涅茨克戰役的真相

在俄軍每天數萬發炮彈的轟擊下,已化為一片焦土的利西昌斯克市區。(美軍戰爭研究所衛星圖)

一、倉皇北顧——伊久姆往事

5月9日,是俄羅斯每年的大日子,在這一天,舉世矚目的莫斯科紅場,要舉行莊嚴盛大的衛國戰爭勝利日閱兵式。舉行這個閱兵式有三個目的:

一、強調俄羅斯的二戰戰勝國地位,每年把這塊金字招牌扛出來曬一曬,暗示世界秩序應該由誰來主導。

二、雙頭鷹藉此打壓東方邊境的敵對國家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永遠佔據道德高地。

三、打壓西歐三個主要大國德、法、意,德、意就不用說了,只要俄羅斯人一提二戰,德、意還沒開口就先自矮了一頭。至於法國人,那簡直就是羞辱——我們俄國解放了大半個歐洲,貴國投降前頂了幾天來着?

今年,5月9日前還有10天時間的時候,現任俄軍武裝部隊總參謀長格拉希莫夫大將抵達伊久姆前線督戰,意圖顯而易見——督促部隊加快攻擊進度,從頓巴斯烏軍的後方直接插入,切斷巴爾文科沃——斯拉維揚斯克公路,合圍整個烏克蘭軍隊的主力烏東集群20萬人。

也就是說,力爭在5月9日閱兵式之前打出一些名堂,不說給節日獻禮,起碼得給總統一些說硬話的底氣。

然而,世間萬事,人算不如天算,貴為俄軍統帥的格拉希莫夫大將親自下場後,一時技癢,畢竟自己是從坦克排長一路幹上來的指揮軍官。又是天下聞名的「格拉西莫夫戰術」的專利發明人。所以,當時下到部隊的格拉希莫夫大將,直接撇開前線指揮官,就開始給作戰單位發號施令。

當時,西部軍區第2集團軍的幾個旅新開到伊久姆突出部不久,格拉希莫夫即下到該集團軍指揮所,召集伊久姆前線各部隊長官到該軍指揮所開會。

此時,盟國的偵察單位利用天基、空基、無人機等各種偵察手段已經查明了第2集團軍指揮所位置。且偵知了俄軍總長正在該地的重要情報。

戰情十萬火急,戰機千載難逢。5月6日,烏軍派出1個精銳的BM27火箭炮分隊秘密前出,據後來西方媒體的消息稱,烏軍在當天凌晨到達發射陣地,由於忌憚俄軍反炮兵雷達的監視,6門火箭炮打了一個齊放就立即撤離了戰場。

雖然如此,這個精銳炮兵分隊的射擊卻是十分準確。後來證實的戰果是,俄軍第2集團軍參謀長以下200名左右軍官陣亡,格拉希莫夫大將負輕傷(傳言腿部中了一塊小彈片),該員隨即乘直升機撤離了伊久姆。

這件事情發生後,俄軍在伊久姆的攻勢就此停滯,而這個重大挫折,也直接促使俄軍再次縮小作戰目標:北頓涅茨克小突出部內的1.5萬烏軍。

至於當初傾注了俄國人全部心血的伊久姆突出部,已無人再提——5月10日後幾乎從戰報中消失了。直到2個月後的今天,俄近坦1集、第35集團軍的部隊還在原地摸魚。其一線的5個旅則長期徘徊在狹小的北頓涅茨河登陸場兩側。

而俄軍陣地的對面,正是3月份令俄近坦1集吃癟不輕的烏軍第一王牌機步93旅。

當初傾注了俄國人全部心血的伊久姆突出部,已無人再提——5月10日後幾乎從戰報中消失了。直到2個月後的今天,俄近坦1集、第35集團軍的部隊還在原地摸魚。其一線的5個旅則長期徘徊在狹小的北頓涅茨河登陸場兩側。

二、督戰烏東——俄軍總長再次現身

2個月以來,俄軍總參謀長格拉希莫夫大將似乎已消聲滅跡,在每日連篇累牘的各方戰報中,好多人甚至已經淡忘了他。然而,俄羅斯國防部近日發佈消息,稱總長格拉西莫夫親赴「特別軍事行動「前線視察,這是俄烏開戰以來,格拉西莫夫第二次出現在烏克蘭戰場了。

由於5月份在伊久姆的前車之鑑,所以這次俄方相當謹慎,直到格拉西莫夫返回莫斯科後,俄國防部才放出消息,而且並沒有公佈他的具體行程。

作為俄羅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格拉西莫夫居然在吃過一次血虧之後再度親臨前線,如果不是普京的命令,那就相當勇氣可嘉了。

畢竟,烏軍裝備了海馬斯和凱撒以後,已經在烏東地域多次襲擊俄軍指揮所,這個時候往前線跑,風險極大——在最近的幾天裏,烏軍已經使用海馬斯火箭發射系統以及其他榴彈炮,摧毀了俄軍多個指揮所,至少有五名高階指揮官喪命。

俄羅斯官媒報道稱,格拉西莫夫在前線聽取了各部隊指揮官們的作戰報告,他要求前線指揮官要利用自動作戰控制系統來協調多兵種的相互合作,提高突擊能力。

根據俄方公報簡單的隻言片語,仍可從中分析出一些內涵。從這段話來看,起碼有四個問題可以肯定。

一、各部隊長向其本人報告,說明了這場戰爭中,他是俄軍的最高指揮官,從方案策劃、戰役想定,到具體實施、指揮、以及後來對作戰目標的調整,都是其本人主導的。

二、他強調要求前線指揮官要利用自動作戰控制系統來指揮作戰,說明俄軍不是沒有保密通信系統、先進作戰指揮系統,而是這些裝備漏洞故障頻發,可靠性低,所以才迫使俄軍指揮官不惜冒着巨大風險使用民用通信、傳統人力通信手段。

三、他提到了加強軍兵種協同,說明俄軍的兵種協同能力十分低下,陸、空之間,炮、步之間,裝、步之間,屢屢發生互相爭吵和誤炸誤襲的烏龍事件,而且這些事情有的還不小——總參謀部都被驚動了,總長不得不下到一線親自解決。

四、他說「提高突擊能力」,說明俄軍裝甲、步兵作戰能力的每況愈下,尤其是在俄軍步兵人員越打越少的情況下,受領進攻任務的坦克兵,得不到步兵部隊的有力保護,

所以,筆者判斷,格拉西莫夫本次來到火線的目的,是試圖解決俄軍的協同作戰問題。為下一階段作戰做準備。

從另一個方面看,經過2個月的苦戰,烏東俄軍的確已經傷亡慘重,部隊已經疲憊不堪了。接下來,和俄羅斯國內動員法案持續出台的背景相對應,俄軍恐將進入一個時間不短的休整期。

近日,俄總長再次親臨一線

三、各方評判——北頓涅茨克戰役的真相

近日,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阿雷斯托維奇表示,此前一段時間,烏軍堅守北頓突出部,是為了牽制俄軍主力,從而為南線的反攻創造條件,同時,烏軍在北頓俄軍炮火下的頑強堅守,也是為接下來西方重武器裝備部隊贏得時間。

他說,目前這兩個戰略目標均已達到,因此兩地的守軍先後主動撤離,保存有生力量。

在7月3日結束的利西昌斯克大撤退中,該地守軍成功撤回到了塞弗爾斯克基地,甚至更遠的斯拉維揚斯克——克拉馬托爾斯克核心陣地。

俄軍本可獲得更多——由於在佔領上卡米揚卡後畏首畏尾,在2天的時間裏,第90近衛坦克師像小腳女人一樣裹足不前,終於導致合圍失敗,而烏軍在最後時刻打亂建制,各部隊交替掩護撤出了突出部,15000烏軍精銳全身而退的同時,拉平了戰線。

與此相印證,對利西昌斯克行動的成敗,英、俄、美三方有關人員和烏總統均作出了評判。

英國媒體日前發文,盛讚「利西昌斯克大撤退」,英媒稱之為:21世紀烏克蘭版的「敦刻爾克」。

筆者認為,從整體形勢的相似程度,過程的驚險、俄軍的遲疑、最後撤退的成功來看,這個比喻還是很恰當的。

俄羅斯方面,原頓涅茨克國防部長稱:俄軍在北頓突出部落入了烏軍的陷井,按照烏軍設計好的套路被動作戰,在消耗了俄軍大量有生力量後,烏方達到目的,撤出了戰鬥,躲到了更堅固的新防線後面

美戰爭研究所則對該員以上的評價作注道:他的分析很中肯。

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一番話說明了一切,他在北頓突出部戰役結束後,在社交媒體上發表感嘆稱:感謝偉大的戰術!

目前的新戰線:烏軍全線處於居高臨下,憑險固守的有利態勢。

後記角鬥士們的命運

2個月來,俄國人為了這個所謂的重大勝利,付出了慘重代價——傷亡人員數量超越了此前殘酷的馬里烏波爾戰役。

烏克蘭總統顧問稱,在過去一個多月的北頓涅茨克-利西昌斯克保衛戰中,即使按照最保守的估計,俄軍在這座堅城之下至少陣亡了7000人,據可靠的證據表明,有3個俄軍摩步旅和幾個坦克營被徹底消滅了。

7月4日,普金授予俄羅斯中部軍區司令亞歷山大·拉賓上將、盧甘斯克摩步第2軍軍長埃塞杜拉·阿巴喬夫少將「俄羅斯英雄」稱號,以表彰他們在利西昌斯克戰役中的領導作用。

普金表示,這是一個重大的勝利,參加過利昌斯克戰役的部隊應該休息一下。

的確,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里,這些斯拉夫士兵只不過是鬥獸場的角鬥士,此時此刻,一些筋疲力竭的角鬥士從屠殺同類的遊戲中倖存了下來,而他們的命運,角鬥士的命運,從走進鬥獸場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

此時,那個人誇獎了他們,他命令角鬥士們暫時休息——那不是慈悲,只不過他為了這場遊戲下了重注而已。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歷史文化評論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710/177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