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韓國「複製」了一座湖北城市,地名、風俗完全照搬,連節慶都相似

如果打開韓國的地圖,你會驚訝地發現許多中國地名,比如廣州、河南、延安、麗水、泰安、揚州等。這種中韓兩地撞地名的情況,尤其集中在我國湖北省,其中又以襄陽最具代表性。湖北有襄陽市,韓國有襄陽郡,兩地如同一對「雙胞胎」。那麼,這對「雙胞胎」的形成,真的是「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嗎?

襄陽郡是韓國江原道轄下的一個郡級行政區,一個面向日本海的多山地區。此地古名東濊,六百多年前,朝鮮半島新羅國翼嶺縣改升為襄陽府,二十年後又被改為襄陽郡。湖北襄陽與韓國襄陽之間的相似,其實得到過當地官方的「蓋章」:「襄陽本是中國湖北省漢水沿岸城市之名,它的美麗自然景色和地理環境、人們的稟性以及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態度和士大夫精神、習俗等都和我們襄陽相似。」

兩地除了地形風光相似,其中相似最多的,無疑是地名。湖北襄陽的漢江、襄陽古城、鹿門寺、峴山、太平樓、習家池、石橋等山水名勝或地標建築,在韓國的襄陽郡竟然也都能找到一模一樣的(當然還有襄陽機場)。在那麼多「複製黏貼」的地名中,最絕的當屬峴山。

湖北襄陽城外有座峴山,山上名勝古蹟遍佈,比如羊祜的墮淚碑。羊祜是三國至西晉時期襄陽當地的名人,他是曹魏的統帥,在戰爭前線休養生息,鼓勵生產,加之為人謙和;深受君王賞識以及當地百姓的愛戴。他去世後,百姓痛哭流涕之餘在他生前最愛去的峴山上立了一塊墮淚碑。巧合的是,韓國襄陽郡不僅有峴山公園,當地的峴山上也有一塊墮淚碑;是當地人為了紀念戰死的李朝抗倭名將李舜臣而建,一定程度上呈現了一種模仿色彩。

更巧的是兩地民俗、節慶方面的相似。湖北襄陽一直在打造宣傳峴山文化,而韓國襄陽郡從1416年便有了「峴山文化祭」。每年春天峴山上櫻花盛開,景色優美,一年一度的峴山文化祭也在此地舉行。韓國人在文化祭上也會吃粽子、賽龍舟、儺戲、巫祭等,其中紀念羊祜是峴山文化祭的重要內容。

另外,韓國襄陽郡還保留了拔河這項傳統項目,作為祈願豐收的一種農耕遊戲廣泛流行,還在2015年申報了非遺。其實,拔河的起源地正是湖北襄陽。韓國當地的《江原道襄陽郡邑志》中這樣寫道:「(襄陽郡)喜游宴,業農業,恤喪葬,信巫鬼。」這與我國襄陽歷史風俗幾乎一模一樣。

至於兩地有諸多相似的原因,還得追溯到700多年前。宋元之交,襄陽淪陷,襄陽的宋軍被蒙軍俘虜。而當時高麗國王請求忽必烈派兵在高麗駐軍,於是這隻被俘的宋軍就被派到了高麗。背井離鄉的襄陽俘虜們思鄉心切,又覺得此地風貌與故鄉極為相似,於是他們把故鄉的地名、習俗、節日都搬到了這個千里之外的新地方。

歷史是最神奇的劇目,時光在沉默中帶動了風雲變化;也在兩個看似毫無關係的地方,催生了諸多奇妙的巧合。襄陽市和襄陽郡就像一面鏡子,映射着中韓兩國的文化聯結。除了襄陽郡,整個韓國的傳統文化中有許多都來源於中國;而韓國人對於繼承發揚傳統文化所作出的努力,也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部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Shirley雪梨醬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23/1766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