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英國跨黨派議員及學者聯署 促政府停止以國際生學費「懲罰」香港學生

作者:

根據英國現行政策,香港學生在抵英後頭5年必須繳交高昂的國際生學費,才可入讀當地大學,不能以本地生身份及學費入讀。

11名跨黨派英國國會議員聯同大學學者,以及英國公民社會代表發起聯署,促請英國政府容許香港學生以本地生身份入讀當地大學,不要再以高昂的國際生學費來「懲罰」他們,讓香港學生有公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有在英港生歡迎英國議員的倡議,認為做法有助香港學生減輕經濟負擔,得以在英國完成大學課程,日後回饋英國社會。

英國政府去年1月底因應香港局勢,推出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簽證計劃,至今已有超過11萬港人獲批簽證,當中包括不少學生。然而根據現行政策,他們在抵英後頭5年必須繳交高昂的國際生學費,才可入讀當地大學,亦不得申請學生貸款,為不少香港學生帶來沉重經濟負擔,甚至可能因此失學。

現時英國大學國際生學費約為每年2.3萬英鎊(約22.3萬港元),遠高於本地學生的每年9,250英鎊,還未計生活費及住宿費。以3年本科課程計算,單學費已接近7萬英鎊(約67萬港元)。

議員促政府一視同仁對待港青和難民

11名跨黨派英國國會議員,包括7名下議員和4名上議員,聯同一批來自倫敦政治經濟學院(LSE)、倫敦大學學院(UCL)和愛丁堡大學(University of Edinburgh)等知名學府學者,以及多個英國公民團體發起聯署,要求英國政府向BNO簽證持有人授予本地學生身份,讓他們以本地生學費入讀英國大學。這將使持BNO簽證移英的香港學生,與烏克蘭及其他難民享有同等待遇。

聯署信說:政府已同意經烏克蘭簽證計劃抵英的年輕人,應享有本地學生身份,與給予難民的豁免情況一致。我們相信,以類似方式給予BNO年輕人特殊身份,是正確的原則。

發起聯署的獨立智庫「英國的未來」(British Future),總監桑德.卡特瓦拉(Sunder Katwala)表示,英國在歡迎香港新移民上做了正確的事,而和所有人一樣,這些家庭期望在英國重建新生活和事業,並給予下一代最好的一切,促請英國政府不要「懲罰」香港學生。

桑德.卡特瓦拉說:我們不應該以高昂的國際生學費來懲罰香港年輕人,這將使許多人無法上大學。現在這裏是他們的家,他們應該被視作本地學生。

港青歡迎建議冀完成學業回饋英國社會

19歲的香港青年顏希然因政治風險隻身赴英,他將在今年9月入讀卡迪夫大學(Cardiff University),修讀國際關係學士課程,然而父母的經濟能力不足以支付他的國際生學費和生活費。

他歡迎英國議員的倡議,認為無論是給予本地生身份,還是提供學生貸款等資助,都有助香港學生減輕經濟負擔,得以英國完成大學課程,日後回饋英國社會。

19歲港青顏希然歡迎英國國會議員的倡議,認為無論是給予本地生身份,還是提供學生貸款等資助,都有助香港學生在英國完成大學課程,日後回饋英國社會。(顏希然提供)

顏希然說:父母可以給我的資金大約是一年20萬港元,而20萬港元一年的話,我是不足以交國際生學費和生活費的。即使我很努力打工或半工讀,我也未必可以支付所有開銷,這是很大的問題。如果我有本地生身份,或有學生貸款的話,我就可以借錢讀書,或以本地生學費讀書。那麼我生活上的負擔,我的校園生活和學業都會比較理想。

新移英港人的第二代也面對同樣難題

除了像顏希然一樣孤身赴英的香港年輕人,新移英港人的第二代也面對同樣的難題。智庫「英國的未來」引述隨父母移英,現正在英國西南地區讀高中的女生Audrey表示,她的家人努力工作並向英國政府納稅,她卻無法以本地生學費入讀大學。

她擔心高昂的國際生學費會影響她的升學機會,也影響她未來的選擇自由,懇請英國政府給予香港家庭平等待遇和支持。

而另一方面,英國政府今年10月將擴大BNO簽證計劃,容許1997年後出生、父母一方持BNO資格的18歲以上香港年輕人,可以個人身份獨立申請BNO簽證,預計將有更多18至25歲的香港年輕人循此計劃移居英國。

顏希然表示,不少在香港「踢保」的年輕人擔心被當局「秋後算帳」再起訴,考慮離港赴英。如果香港年輕人可以本地生學費入讀英國的大學,或可貸款支付學費,將有助他們在英國完成學業。而本身已在香港完成大學課程的年輕人,也可以在英國攻讀碩士課程再進修,以更好地融入英國社會。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602/1756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