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三年大饑荒時期為什麼沒有人逃荒?

作者:
為了防止農村人口逃跑,城鄉分割的戶口制度確立了。全國農民又一次像農奴一樣被困在自己的土地上,無法動彈。那個時代沒有身份證,但是有證明,也叫介紹信,生產大隊這一級才可以出具。農民進城,要證明;農民在農閒時外出做工,要證明;農民搭火車,要證明。沒有證明,寸步難行:餐館不賣飯,旅店不讓住,車站不賣票,還會被抓起來遣送回家,回去後就成了反革命。於是,數千萬中國人就活活地困死、餓死在生養他們的土地上。

有年輕網友質疑三年大饑荒:難道人們寧肯餓死,也不去逃荒?電影《焦裕祿》中有這樣一組鏡頭:1961年底的一個風雪之夜,焦裕祿書記到火車站去接逃荒的蘭考群眾。這組鏡頭完全是虛假的,如果「三年困難時期」可以逃荒,全國不會餓死幾千萬人。

1954年,長江發生全流域大水,遠比1998年的洪水要大得多。整個長江北岸一片澤國,但那一年並沒有大面積餓死人,不是水災退得快,而是受災群眾逃荒去了。

我有幸生活在長江南岸,咱們這丘陵地區怕旱不怕水。那一年到我們這裏逃難的群眾一批接一批,當時統稱他們為「江北佬」,條件好的推着一個板車,更多的則挑着籮筐,籮筐上面都放着孩子。幾乎每天都有「江北佬」來討飯,只要有人上門來,大人們總是叫小孩子去打發,有飯添飯,無飯給一筒米,這成了那段時期我們這些小孩子的一大樂事。

洪水退去之後,大多數人回去了,但也有許多人留了下來,越靠近江邊留下的越多,我縣因此還形成了一個成建制的「回民鄉」。——逃難的「江北佬」以魏姓和定姓居多,也多為回民。我們大隊裏也有七、八戶留下來,後來組成了一個生產小隊。那是我們大隊裏的賤民,吃苦的事全歸他們做,直到包田到戶後,局面才得到改觀。由於分外勤勞,如今全村最好的樓房全部在那個隊裏,他們的下一代也特別有出息,其中一戶還成了我們村裏的「首富」。

三年大饑荒,杜甫筆下的「好江南」也不能例外,我們這裏山多水多田多,苟活下去相對不是那麼困難。現在想起來,那三年確實沒有人來逃荒,在我們這個大隊裏,僅且來了一戶人家,推着一部板車,帶着三個孩子,其中一個還成了我的玩伴,大約呆了兩年,最後被生產隊趕走了。

為什麼1954年發大水可以大批逃荒,甚至逃到哪裏可以留到哪裏?幾年後的大饑荒卻幾乎沒有人逃荒了,逃荒出來的也要被趕走?

1954年的時候,人們還有自由遷徙權,土地還分在農民手中,因此可以逃荒,像千百年來中國人遇到災荒一樣,可以四處逃荒,可以逃到農村,也可以逃到城市。到三年大饑荒時,情況出現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1956年中共開始在農村推進集體化運動,分到農民手中的田地被收回去了,為了防止農村人口逃跑,城鄉分割的戶口制度確立了。全國農民又一次像農奴一樣被困在自己的土地上,無法動彈。那個時代沒有身份證,但是有證明,也叫介紹信,生產大隊這一級才可以出具。農民進城,要證明;農民在農閒時外出做工,要證明;農民搭火車,要證明。沒有證明,寸步難行:餐館不賣飯,旅店不讓住,車站不賣票,還會被抓起來遣送回家,回去後就成了反革命。於是,數千萬中國人就活活地困死、餓死在生養他們的土地上。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26/1753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