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英媒:普京已無退路俄羅斯不會有任何實質勝利

英國防務專家米高·克拉克(Michael Clarke)認為,俄羅斯在紀念勝利日(Victory Day)時,不論普京和克里姆林宮如何進行宣傳,都不會是在慶祝在烏克蘭取得的任何形式的勝利。

這是一場俄羅斯無法取得任何有意義的勝利的戰爭。

2008年以後,普京的涉外軍事行動,都是在以少數精英部隊,僱傭軍和當地武裝團體配合俄羅斯空中力量才取得成功。

這種模式讓俄羅斯得以付出相對較低的成本,介入格魯吉亞、納卡(Nagorno-Karabakh)、敘利亞、利比亞、馬里,以及2014年兩次介入烏克蘭,第一次是非法併吞克里米亞,然後是在烏克蘭建立頓涅茨克(Donetsk)和盧甘斯克(Luhansk)兩個俄羅斯附庸國。

每一次的涉外軍事行動,俄羅斯都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西方國家根本來不及作出反應,只能在事後採取漸進式的制裁措施,但都不足以挽回現實,普京是創造「既成事實」的高手。

2022年2月,他試圖以相同手法對付烏克蘭,要在72小時內在一個有4500萬人口,土地面積歐洲第二大的國家奪取政權,這是一次讓人吃驚不顧後果的賭博,在第一個星期就完全失敗。

普京現在別無選擇,只能繼續下去把這場戰爭搞大,甚至擴大到超過烏克蘭的邊界,目前的局勢隨時有可能進一步升級,歐洲正處於近代歷史中非常危險的時刻。

普京的A計劃是在烏克蘭軍隊,或是國際社會能反應之前就奪取基輔政權,這個計劃失敗之後俄羅斯轉向B計劃,試圖以軍事力量包圍基輔和其他烏克蘭主要城市,消滅烏克蘭軍事抵抗,迫使基輔投降。

這個計劃也失敗了,赫爾松是唯一一個被俄羅斯控制的主要城市,但始終抵抗俄羅斯的管理,俄羅斯軍隊不足以掌控這麼大的國家,出於各種原因俄羅斯軍隊表現差勁,缺乏有效領導,軍事力量四散,沒有整體指揮。

而且他們遭遇到的烏克蘭軍隊不但有保護國土的決心,也熟知如何「以小博大」,採取「動態式防禦」讓敵人的進攻陷入僵局,這種戰術不講究傳統的防線,而是在進攻者最脆弱的地方發動還擊。

在苦無進展的情況下,俄羅斯現在轉為C計劃,先不管基輔和北部地方,集中力量在頓巴斯地區和烏克蘭南部地區,最遠到西南的敖德薩發動主要攻勢,試圖在陸地上封鎖烏克蘭。

這是我們現在在烏克蘭東部地區看到的局勢發展,

俄羅斯的目標是包圍2014年以後在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作戰的烏克蘭聯合部隊(Joint Forces Operation),主要的奪取目標包括斯洛維揚斯克(Slovyansk),以及克拉馬托爾斯克(Kramatorsk),這兩個地方都是控制整個頓巴斯地區的重要戰略據點。

現在戰爭進入了一個不同的階段,在一個更開放的戰場上艱苦進行,天氣轉好,坦克,機械化步兵,還有炮兵都在裝甲部隊進駐之前向對手的防禦線發動攻擊。

但是這個過程並不容易。

俄羅斯的進攻開始的並不順利,在東部地區作戰的烏克蘭聯合部隊(JFO)成功遏制俄羅斯的進攻,讓俄羅斯攻勢進展不如預期,烏克蘭為自己爭取到了一些寶貴時間,雙方開始一場「重金屬賽跑」,趕在戰鬥開始之前調派重型作戰裝備前往作戰,未來幾個星期內我們預期會有如此發展。

但是頓巴斯的局勢發展讓普京的選擇只有失敗。

如果戰爭到秋天仍然呈現膠着狀態,就意味着普京付出了高昂代價卻無法取得成果,如果戰局變化俄羅斯部隊受挫,情況更將不堪。就算俄羅斯拿下整個頓巴斯地區,甚至是整個南部地區,俄軍仍然需要在未來不知有多長的時間裏,在這些領土上維持有效控制,而面對他們的是數百萬充滿敵意的烏克蘭人。

換句話說,俄羅斯軍隊在任何地區取得重大勝利,都可能必須長時間面臨頑強的烏克蘭抵抗力量,普京2月孤注一擲入侵烏克蘭,A計劃失敗後,B計劃、C計劃或任何其他後續計劃都是孤注一擲,需要壓制部分或整個很大的國家,不能保證成功,但賠上的卻是所有一切。

不論如何,俄羅斯在烏克蘭會繼續遭遇抵抗,不管是烏克蘭軍隊或是烏克蘭人民,而且很有可能是兩者同時並行。只要是基輔堅持目前的立場,要求俄羅斯撤退到入侵前的狀態,普京就別無選擇,只能硬着頭皮繼續。

西方國家將會繼續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和融資,而且短時間內也不會解除對俄羅斯強而有力的制裁。歐洲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一旦大幅減緩,俄羅斯就沒有什麼是歐洲真的需要的,美國和歐洲就有能力在不損害自己經濟太大的情況下繼續維持制裁。

而對普京自己而言已經沒有退路,他甚至有可能會因為戰爭罪行而被起訴,他唯一政治上的出路就是把烏克蘭戰爭變成俄羅斯與「納粹」的鬥爭,或是對抗想要趁機搞垮俄羅斯的西方「帝國主義」。

這也就是為什麼普京要搞出一個「偉大的衛國戰爭2.0」(Great Patriotic War2.0)這樣一個危險的想法,在俄羅斯「勝利日」上大做宣傳,向俄羅斯人民宣稱黑暗快要結束,光明就快要來臨。

*米高·克拉克是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國防研究訪問教授。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BBC中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11/1747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