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俄烏戰促歐盟和印日密集合作 疏離中共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共與俄羅斯合作「無上限」、「不是盟友,勝似盟友」,中俄結盟挑戰美國和基於規則的全球秩序,已經一目了然。近期歐美首腦密集訪問印太地區,不斷地表明立場,發出明確信號,經濟不再是第一重要的了,維護民主價值觀,並以此為基礎開展經濟技術的深度合作,抵制不良行為者的影響力,才是第一要務。

喬‧拜登總統於2022年3月25日在波蘭熱舒夫會見了波蘭總統安傑伊‧杜達。

紐約時報》4月15日報導,榮鼎諮詢駐柏林的分析師諾亞‧巴爾金(Noah Barkin)表示,「雖然歐洲北京的態度逐漸變得強硬已有五六年了,但我認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新階段。歐洲人意識到,中國(中共)也許不再是合作夥伴,它可能正在越來越多地被視為威脅。」

甚至在商業領域,也興起對中共的強硬言論,西方公司與俄羅斯「脫鈎」,讓中國商界擔憂不已。根據路透社4月7日的獨家消息,中共政府呼籲企業謹慎行事,中共國有煉油企業也在避免簽訂新的俄羅斯石油採購合同,但將履行現有的俄羅斯石油合同。

中國德國商會(Germ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3月底公佈一項針對391名商會成員的調查,結果發現,俄烏戰爭導致的危機已影響了大多數德國企業(57%)的對華戰略。

報告說,三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將擱置計劃中的業務或投資,46%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市場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約10%的人說,現有的業務可能會從中國轉移出去;27%的人說,他們預計亞洲市場多元化會加速發展。

中國歐盟商會主席伍德克(JörgWuttke)說,調查「清楚地表明」,德國企業將準備把「一切都擱置起來」。他們說,哦!俄羅斯被制裁,中國會不會發生同樣情況?

俄烏戰持續之際,德國大眾和寶馬等汽車製造商紛紛停止通過鐵路運輸向中國發送車輛。

中俄為何抱團?

中共聲稱的在俄烏戰爭中保持中立,屬於一捅即破的謊言,因為中共不但拒絕批評俄羅斯入侵,還指責是美國和北約挑動起戰爭。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歐中峰會上,中共甚至不願意觸及俄烏戰爭,而是想談論「積極」的事情。中俄合作「無上限」,中共駐美大使秦剛解釋說,是受《聯合國憲章》約束的,但《聯合國憲章》明確禁止除自衛之外使用武力。

中俄在地緣上互相競爭,在歷史上俄羅斯又佔領了中國的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為何不與給中國帶來富裕與和平的美國結盟,而要和俄羅斯結盟?

翻看舊聞,不難看出其中的邏輯。2013年,中共內部一份秘密的「9號文件」流出,文件顯示,中共認為當前最大的危險,並不是太多數正常國家所關心的經濟不發展、社會不穩定,而是人類智慧的精華「西方憲政民主」、「普世價值」、媒體獨立和公民社會等等。2021年7月,中共外長王毅在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舍曼時,給美國劃三條紅線,第一條就是「美國不得挑戰、詆毀甚至試圖顛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制度」。中共目前所堅持的「清零」政策,目的也是要證明「中國(中共)模式」的優越性。

美國的自由、繁榮和強大,吸引力了全世界人的目光,因此,儘管中共已經享受了自由世界所帶來的一切物質利益好處,這種「保黨」「保政權」邏輯貫徹始終,為此目的,還要建立起一個百年計劃,展開與美國的全面競爭,重塑國際秩序,取代美國的主導地位。

5月3日,前美國國安顧問博明明言,北京和莫斯科在2月初共同發表的聯合聲明等同於「冷戰宣言」,「那不是他們關係的開始,而是十年來努力推動的累積結果,習近平試圖將普京納入北京的世界觀、習近平的世界觀,也就是要重塑全球治理的世界觀,徹底背離二戰後時代(的世界秩序)。」

2022年2月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京與習近平會面。

與俄羅斯結盟,中共也看中了俄羅斯手裏的重要資產。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研究員漢斯‧W‧摩爾(Hanns W. Maull)最近發表一篇題為「中國為何不放棄與俄羅斯結盟?」(Why China Isn’t Backing Away From Alignment With Russia)的文章,文章中寫道:支撐中俄夥伴關係的最重要的共同目標,是希望削弱美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並改變由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而俄羅斯在這方面擁有重要的資產:擁有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席位和否決權、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軍備技術、利用網絡空間進行顛覆的技能,以及其外交影響力和經驗。

但西方對入侵烏克蘭的憤怒,反而起到了反作用。摩爾寫道:在政治上,對普京在烏克蘭的戰爭的憤怒,使北約在美國的領導下團結起來,加速了其對「中國(中共)挑戰」和印太地區的關注,並進一步推動了西方民主國家與專制(或極權)中俄的新冷戰。華盛頓遏制中共擴張野心的運動,因此蓄勢待發,加強了與歐洲和亞太地區傳統盟友的聯繫。

摩爾寫道,另一方面,習近平追求的是中國崛起的長期戰略,需要國內和國際穩定,需要一個有效的全球秩序。普京的極端民族主義和帝國主義,核心是俄羅斯的使命和戰爭崇拜,與中共領導的意識形態議程截然不同。這很容易與中國的利益發生衝突,特別是在中亞地區,北京希望並需要政治穩定。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記者宋唐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508/174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