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倪樂雄:普京究竟何時會扔原子彈?向誰扔?

作者:
跨越常規戰爭的紅線也是一個逼近核戰爭的指標,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給普京劃下一條紅線:如果俄軍攻擊烏克蘭補給線上的北約車隊,視同與北約開戰。這也是有無膽量動用核武器的試金石之一。按理俄軍應毫不猶豫切斷烏克蘭武器供應補給線,那是給自己大放血的刀子。但戰事延續快兩個月,俄軍嚴重受挫,普京卻至今沒敢攻擊北約車隊,可見他離扔原子彈還早着呢!

 

 

 

一、常規武力弱勢方首先發出核威懾

俄羅斯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之前,俄方先進行一次核戰爭演習。很明顯,這是普京總統擔心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直接軍事干預而使用的核威懾手段。到目前為止,拜登總統一再表示美國不會直接同俄軍交戰,支持也僅限於武器支援,甚至當時連戰鬥機都不敢給烏克蘭,看來普京的核威懾是有效果的。不過,在普京強硬的外表下裹藏着虛弱和膽怯。

當兩個核武國家發生軍事衝突時,常規軍事力量弱勢一方首先發出核威脅是冷戰開始至今的一個帶有規律性的現象。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初朝鮮戰爭爆發,中國出兵連續擊敗美軍,杜魯門總統便威脅要使用核武器。1958年中國大陸炮擊金門時,美國又考慮使用核武器。因為面對當時強大的社會主義陣營,美國明顯感覺自己處於下風。2002年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因克什米爾地區武裝組織殺害印度教徒而發生軍事危機,巴基斯坦駐聯合國代表鄭重聲明:在常規戰爭嚴重受挫情況下很難保證不會使用核武器。至於朝鮮的金正恩不知多少次向美日韓亮相核武半成品。2021年6月6日,美國三位國會議員搭乘C-17戰略運輸機抵達台灣,這是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政府首次以議員訪台方式對大陸政府的挑釁。帶有官方色彩的《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為此撰文道:中國必須把核彈頭從幾百枚提升到一千枚。

縱觀世界進入核武時代以來,核武國家之間發生軍事危機時,都是常規軍力弱勢一方首先想到、或揮舞核大棒。正因為普京明白俄羅斯常規軍力不是美國的對手,擔心美國直接軍事介入,便首先發出了核威脅。

此外,朝鮮研製核武器的故事還告訴人們,只要核大國心理上連一、二顆原子彈都不能承受,那麼只要擁有少量核彈頭並能發射到位,不但能消解掉核大國常規軍力的優勢、還能平衡掉核大國幾千枚核彈頭的優勢,做到「四兩撥千斤」。

二、常規戰爭失敗情況下使用核武器的衝動

常規作戰慘敗後就考慮使用核武器,許多國家是含而不露的,美國卻與眾不同地公開明示。2002年3月9日,路透社援引《洛杉磯時報》披露小布殊政府國防部機密文件《核形勢評估》(Nuclear Posture Review)內容,美國在三種緊急情況下可能使用核武器,其中之一是「出人意料的軍事形勢發展」,這是常規戰爭遭到重大失敗的委婉說法。

核武國家在常規戰爭失敗時動用核武器,驗證了克勞塞維茨關於暴力使用具有無限趨勢的觀點。美國在太平洋戰爭逐島進攻慘勝情況下,因不堪忍受重大傷亡也使用核武器,何況慘敗?

因此,不僅僅是美國,所有核武國家在常規戰爭遭受重大挫敗情況下,都會自然而然地生發使用核武器的強烈衝動。一手拿着核武器,一手簽署割地賠款的投降書,沒有這樣的國家。普京入侵前的核威懾思路和美國一樣,只不過提前告知。

常規戰爭失敗激發動用核武器的行為邏輯紮根於人類社會生活,「文革」世道混亂、不良青少年打架鬥毆一度成風,有不良子弟暗藏菜刀約架,剛開打時還有所節制,怕出人命只是動拳腳,鬥到狠時,被打急打疼後吃了大虧,便不顧一切抽出老菜刀亂砍起來。人鬥毆吃虧了、打疼了要動菜刀,如果意識到要被打死更要動刀。人如此,核武國家亦如此。

三、商業理性時代與核武器

我們所處的時代也許是「核威懾」最見效果得時代,市場經濟與世俗生活本質是商業性質,成本投入與收益產出作為日常最強大的支配性意識控制着着現實生活和工作的每一項內容,甚至作為個人和社會的潛意識支配着人們。這就是所謂的商業理性,根據哲學家康德的說法:商業理性是戰爭的天敵。

商業理性視野下,戰爭是一項最重要、最複雜的成本與產出的計算。在常規戰爭時代,戰爭的收益大於成本的機會比比皆是,而在核武器時代,引發核戰爭的任何一種具體利益,都不值得用國家的毀滅去交換。這樁「買賣」虧本一目了然,於是便放棄。而在無核時代,戰前無法判斷或誤判成本與收益比,頻頻發生戰爭。所以在一個商業理性的時代,核威懾往往有效,冷戰世界多少次衝突在走近核武器時停止了腳步?前巴基斯坦總統穆沙拉夫說過:「正是巴基斯坦的擁有的核能力阻止了印度發動一場對巴的全面戰爭。」

四、普京動用核武器的時刻

現在可以探討普京在什麼條件下使用核武器的問題了。前面已經提過,普京是作為弱者對強大的北約首先發出核威脅,而不是對烏克蘭。戰前人們一直認為俄國對烏克蘭具有壓倒的常規軍力優勢,不料戰局充滿了戲劇性,烏克蘭出人意料地粉碎了俄軍閃擊計劃,世界第二軍事強國被不入流的烏克蘭軍隊在第一回合中,打得丟盔棄甲倉皇敗退。隨着美、英澳先進武器源源不斷送到烏軍手中,俄軍有可能進一步遭受嚴重受挫。由於美國為首的北約向烏軍提供了衛星通訊、監控、戰場信息實時傳輸和攻擊目標標定,打個比喻,這是一場北約瞄準、烏克蘭扣動扳機的戰爭。這給普京出了難題,北約算不算參戰?他應該向誰扔原子彈?

根據社會學意義上的鬥毆規律,在兩種情況下,原本理性的鬥毆者才會抽菜刀:一是吃虧打疼時,二是感到要被打死時。我們需要分析,俄國人敗到什麼地步,普京才感覺到被打疼了、吃虧了、要被打死了?因為這些都是刺激普京扔原子彈的動力。

俄軍目前在烏克蘭戰場只是嚴重受挫,正在發起第二階段攻勢,因此遠未到打疼程度。如果烏克蘭軍擊潰俄軍、收復盧甘斯克、頓尼茨克、克里米亞,把俄軍趕出國境,算不算打疼呢?應該算,但是談不上吃虧,因為這三個地方本來就屬於烏克蘭領土。只有俄軍主力徹底崩潰、且烏軍、或北約軍攻入俄羅斯本土,進軍莫斯科時,普京不僅感到被打疼了,而且會感到自己和國家將陷滅頂之災,這時他才可能使用核武器。

經驗告訴我們,大國入侵他國遭到挫敗,一般不會動用核武器。美國被趕出越南、前蘇聯和美國被趕出阿富汗。儘管當初入侵計劃完全失敗了,狼狽且丟人,但卻不會為「面子」動用核武器。

上述分析如果成立,那麼作為普京的對手們,如果此戰獲勝,要保住到手戰果及不想同歸於盡,切勿對勝利做無限制的擴張,而應將勝利終止於某個節點,這個終止節點也許是烏克蘭收復全部領土。

每個核武國家除了考慮核武威懾下利益的獲得,也一定、也必須經常考慮不動用核武器前提下的利益喪失問題,以及明確這種喪失的底線。有理由推測,普京一旦戰敗被趕出烏克蘭,他不會動用核武器。也許拜登、馬克龍約翰遜也深知普京離扔原子彈的火候還遠着呢!於是紛紛出動核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陪普京一塊玩核威懾。只有當形勢發展到要同時取他和國家性命時,普京才會下扔原子彈的決心。這和性命交關時,街頭鬥毆者才會拔出老菜刀是同樣的道理。

五、同歸於盡的個人因素

國家與個人行為有時遵循相同的原則,有時卻不同。這就使問題變得難以捉摸。個人同歸於盡的現象比較多見也容易實現,而國家則非常難。因為國家意志必須通過個人環節來實現,這個執行過程中就會產生個人拒絕和不願執行兩種可能,如希佩爾拒絕執行希特拉的命令,如薩達姆等貪生怕死。

感覺這一百多年來大國領袖人物里,有個人一定敢扔原子彈與對手同歸於盡的,他就是希特拉。在柏林即將淪陷,他在自殺前給生產部長希佩爾下了著名的「焦土命令」,要求全體德國人一塊殉國。希特拉的冷酷可謂百年一見。他自命為實現某種使命來到世上、超凡脫俗、不要家庭、不要後代、不要金錢、雖有情婦但不好女色,總之不食人間煙火。可以推測,這麼一個沒有任何個人顧忌的狠角色,真敢拿着核武器跟對手同歸於盡。

但是,絕大多數國家領袖都是凡夫俗子,窮盡心血一生奮鬥,登臨國家權力頂峰,享受着億萬人之上的榮華富貴,難道就為了或捨得與人同歸於盡?普京有妻兒老小、有情婦、有私生女、國內外有豪華別墅、巨額存款,他失敗時有無希特拉的勇氣實在值得懷疑。

在土匪行業中有個現象,一個亡命之徒幹了幾十年後,積累了相當財富就會「金盆洗手」,到城裏安家置產去過富人生活了。此時,當初的亡命精神還剩幾許?誠然,人們不懷疑薩達姆、卡扎菲這類人物年輕時敢於奮鬥、用於獻身,但這些政壇好漢經過至高無上權力帶來的榮華富貴薰陶、催化,早年銳氣盡失,從血性男兒蛻變成貪生怕死之輩。何況普京早年只是個秘密警察,連革命家的經歷都沒有,又有家室兒女、萬貫家產之不舍之戀,他對拜登、澤連斯基的恨能否超過對自己、兒女、別墅、巨款的愛?在自己身家性命並無威脅的情況下選擇同歸於盡?

跨越常規戰爭的紅線也是一個逼近核戰爭的指標,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給普京劃下一條紅線:如果俄軍攻擊烏克蘭補給線上的北約車隊,視同與北約開戰。這也是有無膽量動用核武器的試金石之一。按理俄軍應毫不猶豫切斷烏克蘭武器供應補給線,那是給自己大放血的刀子。但戰事延續快兩個月,俄軍嚴重受挫,普京卻至今沒敢攻擊北約車隊,可見他離扔原子彈還早着呢!

常規戰升級為核戰爭是交戰雙方互動過程,既取決於普京,也取決於拜登等北約的領袖們,他們必須聽懂普京似乎說過的話:「沒有俄羅斯還要這個世界幹嘛?」它的真實涵義是否是「沒有普京還要這個世界幹嘛?」不同的理解就有不同的對付方案,按前者理解,拜登們可制定保障俄羅斯安全只取普京項上人頭的對策。如果人家的不是字面意思,也不會學石達開一死救全軍,豈不逼人扔原子彈?所以,普京扔不扔原子彈,還取決於對手們對獲勝程度的精確把握,切勿在核時代規定的有限戰爭中尋求徹底的勝利。

作者為上海政法學院政治學系教授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5/1739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