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染紅傳媒:港新聞機構屢起用親建制人士任高層 批評港府聲音逐漸「失聲」?

學者杜耀明指,現時香港傳媒環境令人擔憂,似乎連電子媒體都容不下反對聲音,新聞機構高層人事變動,都是一面倒向港府及北京

香港近年多間傳媒機構逐漸被「染紅」,包括《無線新聞》前高層、親中人士陳鐵彪空降《Now新聞》任主管後,近日更有建制派KOL、親中媒體總編輯空降《Now新聞》任高層,並以記者身份做現場直播,專業水平受到業內人士質疑。分析認為,情況反映現時香港的傳媒生態以「顏色為重、專業為副」。

再有前親中媒體總編輯空降《Now新聞》高層

近日《Now新聞》一條影片受網民熱議,在新聞節目《時事全方位》中,一段長逾3分鐘的現場直播片段,記者的風格、語速、用字等「別具風格」,與日常電視新聞直播有所不同。

記者:我現在就身處旺角一間茶樓,見到現場的情況生意不錯,我剛才我與幾位食客傾過,他們都說放寬社交距離措施後,可以4人一台,約朋友都放(鬆了),輕鬆了,容易了,人的心情都開心了。

這名進行直播的記者是林芸生,消息指兩個月前空降《Now新聞》任助理副總裁,他曾經是親建制KOL、親中媒體《HKG報》前總編輯等。業內消息指,因記者不足,林芸生周四(21日)自告奮勇首次出鏡進行直播,惟專業水平受到傳媒人士質疑。

杜耀明:香港傳媒生態以顏色為重、專業為副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前助理教授杜耀明對本台指,現時傳媒生態以「顏色為重,專業為副」在職位與政治立場掛鈎下,有預設政治立場的人被委以重任,專業為重的記者卻受其支使,工作上易因意見不合被問責,因此導致記者流失。從原主持人轉為記者親自上陣一事可見一斑。

杜耀明說:主持人可以去做stand up,本身不是問題,不過今次招惹了一些人的非議,在於這個林芸生,或他的主管,可以在這些位置,是政治立場的考慮,可以直接植入這些位置去擔當這些職位,令人覺得有點問題,為甚麼不是較注重專業?一些以專業為重的記者,有得選擇會選其他,而不願意為政治立場鮮明的人工作。因為可能動輒得咎,形成一個現象,沒有記者就要自己做,可能之後也要自己做。

《立場》、《蘋果》倒閉後香港媒體立場單一倒向北京

除了《Now新聞》,在過去兩年,《有線電視》、《香港電台》等都有高層人事變動。杜耀明指,電視新聞機構出現關鍵人物的轉變,一些位高權重的人可以直接控制新聞部,由親北京人士主管新聞工作,可以令北京放心,但同時犧牲了新聞專業,對新聞行業是一個打擊。

而隨著《立場新聞》、《蘋果日報》、《眾新聞》等敢於針砭時弊的媒體相繼倒閉,香港媒體立場變得單一。杜耀明指,現時傳媒環境令人擔憂,過往報業擁有者可以決定報社的立場,但現時似乎連電子媒體都容不下反對聲音,新聞機構高層人事變動,都是一面倒向港府及北京。

陳鐵彪空降《Now新聞》後親中編採方針受爭議

事件主角林芸生周五就事件以書面形式回應本台訪問,為其直播採訪進行辯護。他指因防疫需求,錄影當日採用全程獨白直播方式,當中所講每一句都是嚴格遵守新聞專業標準,內容客觀反映了市民及飲食業者的心情。回應中,林芸生又突然提到「中國不完美但她一直都在進步,我與絕大多數炎黃子孫都以做中國人為榮。」

自《無線新聞》前高層、親中人士陳鐵彪空降《Now新聞》主管後,其親中的編採方針受到不少爭議,多個部門亦「大換血」。過去兩個月,兩名原本負責《時事全方位》的主管級人物,分別自行離職及因「架構重整」被辭退,由林芸生全權負責該節目。

另外,陳鐵彪亦曾計劃邀請民建聯主席李慧瓊主持時事節目《大鳴大放》,受傳媒甚至親中派人士批評,質疑為民建聯在選舉中鋪路。

此外,早前香港深陷疫情,港府安排大陸醫護援港,市民關注倘若發生醫療事故,是否有完善的投訴機制。《Now新聞台》女記者3月於港府記者會上追問有關問題,隨即遭親中媒體《大公報》批評是惹起公憤,建制團體「香港政研會」更發起聯署,質疑記者涉散播仇恨言論,或觸犯《港區國安法》。事後,《Now新聞台》就事件發道歉聲明,陳鐵彪在內部會議更指事件是「犯眾怒」。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3/173885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