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民生 > 正文

上海居民互助抗疫:來自鄰里的溫暖

疫情下上海的一個居委會向居民發放蔬菜

上海疫情嚴峻,許多陽性患者被拉走隔離的同時,嚴厲的社區封閉措施更導致居民生活物資匱乏。面對困境,民眾相幫互助,甚至不求回報,呈現出鄰裏間的溫暖善良。

近日,一首名為《上海灘菜之歌》的粵語歌曲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這首歌曲由香港電視劇《上海灘》的主題曲改編而成,歌詞唱道「姜蔥鹽、米麵油,關鍵時刻靠鄰居幫手」、「憑可樂、換煙酒,怎比羊排換咖啡豆」,描述在當局的嚴厲防疫政策下,上海市民之間相互支持、幫助的情景。

志願者:我能理解他們的困難

上海嚴厲的疫情防控措施,讓擁有兩千五百萬人口的這座超大型城市的許多居民陷入困境,日常生活紛紛受到影響。許多人臨時被隔離,急需日常物資、醫療資源;也有被隔離者的寵物需要上門餵養,但卻無法從當地政府得到有效幫助,反而是上海的民間志願者們在第一時刻伸出援手。

居住在上海靜安區的一名快遞業者就告訴本台,由於職業的特殊性,他可以幫忙代買跑腿、上門餵養寵物,愛貓的他也十分理解寵物主人的焦慮:「他們有需要幫忙,我理解他們養寵物,但是人不在家……。如果我是需要幫助的人,我也很希望有些人可以幫我,在我困難的時候,幫我處理一下寵物的問題。」

這位從事快遞業的人士告訴本台,現在快遞已經不再派發,他的工作改為物資配送。而通過本台此前報導的《上海寵物求助信息登記匯總》線上文檔,他能夠替許多寵物加糧、加水。他告訴記者,近日許多藥店開門之後,他也得到許多購買藥品的求助信息。

「現在特殊時期嘛,大家都是互相幫助。他們既然需要的話,如果認可(信任)我們,我們會去幫他處理、解決困難。」他說。

馮正虎所在的上海仁和苑是封控區,每個樓門口都拉起了警戒線。(馮正虎日記截圖)

志願者發起互助平台讓求救信息浮出水面

四月初,一個名為「我們來幫你·上海抗疫互助」的平台上線,幫助求助的上海居民與志願者團隊對接,主要包括缺乏醫療用品、生活物資,以及需要車輛轉運或接送。例如,有年長的腦中風患者家中的阿司匹林吃完了,亟需買到新藥來預防血凝的風險;一位七十一歲的無症狀確診老人患有糖尿病急需注射胰島素;七十多歲的老婦人眼睛出血十多天,需要車輛接送就醫,等等。

團隊負責人告訴央廣網:「最開始的時候是想要救人,因為我樓下有個老太太……疫情一來,我們這些普通人的生活一下子難起來了。那麼像這個老太太這樣的人怎麼辦?所以我就去幫助她,慢慢就變成這個網站了。」

記者發現,截至當地時間4月20日24時,該平台上已有近六千條求助訊息,幾乎一半是「已解決」。平台創辦人雖然婉拒了記者的採訪邀請,但根據中國媒體披露,該平台與志願者團隊連續「996」運轉,只希望幫助到更多的上海市民。

單獨隔離的高中生:樓上阿姨天天給我送湯

除了互聯網平台和志願者團隊以外,上海抗疫互助的溫暖更多是來自鄰里之間。

住在上海市寶山區的一名高三生與母親同住,她的母親前幾天被帶至方艙隔離,家裏只剩下她一人。她接到本台詢問電話時說,母親的朋友在群里提到了她的情況,希望同小區鄰居們可以多多照顧這位單獨在家隔離的高中生。她沒想到是,這些「照顧」蜂擁而來。

「我是密接(密集接觸者)嘛,他們不讓我出門。」這位高三生說,媽媽的朋友在群里傳了信息之後,「就有很多(小區的)姐姐、阿姨、哥哥、叔叔送吃的過來,爭相按我的門鈴,後來我已經塞得滿滿的,還有人要送給我,都給拒絕了……。樓上的阿姨還天天給我送湯,做好湯連鍋送下來,然後昨天晚上還是她(給我送菜)。」

她細數來自小區鄰居送的物資,一共有五六袋,包含自己做的湯、菜、雞胗以及方便麵、小籠包、橘子等。在上海市的物資困難的情況下,當中有些人仍然不求回報:「還有很多人就是按了我的門鈴,打開人都沒有,我都不知道是誰送的;還有我問他幾鄰、住在哪?他不告訴我,只說住在前面,然後就走了,是誰我都不認識,就是不需要回報的。」

她告訴記者,面對小區里熱心的鄰居和物資,「感動是一定有的,但我不想被幫助,我更想幫助別人。」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21/1737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