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丁咚:俄烏戰爭真正的考驗來了

作者:
最近剛剛到訪莫斯科的奧地利總理內哈默事後在NBC的訪問中說,他認為俄總統普京「相信自己正在贏得這場戰爭」,無論是他的那些唯命是從的手下們出於敬畏向他「謊報軍情」,還是其自身基於政治需要將其在烏克蘭不斷挫敗的戰爭描述成「正在贏」,都深刻凸顯出克里姆林宮無法接受或承受失敗的後果。

俄羅斯軍隊周日向駐守在馬里烏波爾市的烏方軍隊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其在莫斯科時間當天清晨6時內的四小時內,放下武器投降,否則性命不保。

困守亞速鋼鐵廠的烏方剩餘部隊拒絕投降,堅持戰鬥。在俄方設定的投降期限後,烏克蘭總理什米加爾透露,戰略性港口城市馬里烏波爾「沒有淪陷」,保衛該市的部隊將「奮戰到底」。

俄烏在3月下旬完成了一項關鍵談判,烏方以保持中立國地位換取俄軍全面撤離,俄方順勢提出,對基輔地區的軍事進攻進行「降級」,撤離部分軍隊,但隨後俄方撤離了烏北部的全部軍隊和輜重,並自行宣佈「成功」完成了第一階段「特別軍事行動」,把下一階段的任務轉向「解放頓巴斯」。

事實上這意味着俄方在第一階段對烏實施的「閃電戰」和全面攻勢相繼失敗,不得不收縮戰線,戰略退卻,集中主要力量攻打烏東地區,並試圖打通其已控制主權的克里米亞地區和親俄武裝佔據的頓巴斯地區,使其連成一線,形成戰略機動能力。

因此,馬里烏波爾的戰鬥對於俄烏整個戰局發展具有關鍵意義。

正因如此,在萬噸級的「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被烏擊沉後,遭到羞辱的克里姆林宮加強了對馬里烏波爾的軍事進攻,以圖快速取得一項勝利,粉飾日益慘澹的顏面,並為即將進行烏東決戰準備有利條件。

而烏克蘭方面也深知馬里烏波爾市的戰略意義,總統澤連斯基向克里姆林宮作出警告,假如馬里烏波爾的烏軍被消滅,烏方將終止與俄方的停火談判,表現出誓死保住馬里烏波爾的決絕姿態。

無論是對第一階段俄方實質失敗的否認,還是對明顯被烏方導彈攻擊沉沒的「莫斯科號」事件的掩飾,都反映出克里姆林宮的脆弱性——無法承受在烏克蘭戰爭明顯的局部失敗,更毋庸說全面的失敗,其公開顯示出的外交強硬及對目前唯一佔據優勢的馬里烏波爾市志在必得的強攻,都說明其克里姆林宮努力維繫自身姿態的平衡,並急於尋求一項勝利,以沖淡巨大失敗的恥辱,特別是包括「莫斯科號」被擊沉等一些標誌性事態對國內政局的衝擊。

俄羅斯的最高統治者普京需要贏得對烏戰爭,並時刻讓「贏」的光環照耀在他的頭上,以便維繫其絕對權威形象,任何一點冒犯其顏面的瑕疵,都可能動搖其長期在公眾和官僚體系中塑造的神一般的存在。

最近剛剛到訪莫斯科的奧地利總理內哈默事後在NBC的訪問中說,他認為俄總統普京「相信自己正在贏得這場戰爭」,無論是他的那些唯命是從的手下們出於敬畏向他「謊報軍情」,還是其自身基於政治需要將其在烏克蘭不斷挫敗的戰爭描述成「正在贏」,都深刻凸顯出克里姆林宮無法接受或承受失敗的後果。

據稱,普京的一名私人顧問已經抵達基輔與烏當局接洽,尋求結束戰爭的途徑。

正當俄羅斯集中主要兵力於頓巴斯地區,將要發動這場戰爭以來最大的一場攻勢之際,這看上去有點奇怪,但往深層一想,又完全合乎邏輯:

正如前述,克里姆林宮需要「贏」,絕不能「輸」,假如在戰場上得不到的話,那麼即便是在談判桌上也要得到——至於實際是什麼情形,對於對內具有高度信息控制能力的普京當局來說,不是那麼特別重要。

我們此前也曾反覆提及,莫斯科作了兩手準備,戰場上攻勢依舊,同時保留談判渠道,以便在戰場上不能獲勝的情況下,尋求一份「最不壞」的協議,或者至少是一份保存最高顏面的最低程度的協議。

可能正是由於洞悉了克里姆林宮的心理,因此澤連斯基才會向莫斯科發出威脅:假如駐守馬里烏波爾的烏軍被消滅,那麼烏方將終止與俄方的談判。他相信,這一威脅對克里姆林宮具有「殺傷力」。

畢竟戰爭到此階段,克里姆林宮對於談判的需求更為迫切。

在馬里烏波爾一線的強攻進行之時,俄方真正的重點還是頓巴斯方向,除了已經在此地區部署的俄軍和烏東親俄武裝外,克里姆林宮正抓緊轉移在白俄羅斯整訓的部隊輜重——戰鬥和後勤裝備到烏東地區,並繼續對該地區進行炮擊。

澤連斯基認為,俄方在頓巴斯的目的是要徹底摧毀它,強調烏克蘭不會為了結束與俄羅斯的戰爭而放棄東部領土。

一系列情況使得俄烏在頓巴斯地區將要打響的戰役具有決定性意義。

面對明顯強大於自身的莫斯科,基輔為贏得這場戰爭已經窮盡了所有力量和資源,而其能支撐到現在的至關重要條件是獲得了美國、北約和整個西方的強大支持,包括對基輔直接的軍事、物質和財政支持,及對莫斯科有史以來針對單一國家最大規模的制裁行動和全面的限制與孤立。

戰爭已經持續到53天,最殘酷的時刻還未到來,烏東決戰與其說要靠烏克蘭朝野一致努力,倒不如說最關鍵的是美國、北約和西方不僅要一如既往地向基輔提供支持,而且要擴大和升級對烏支持,同時進一步扼住莫斯科的喉嚨,加深制裁,加強限制,加大孤立。

澤連斯基領導朝野在俄烏戰爭中截至目前取得的成就激勵了美國、北約和西方的信心,同時也激發了其以更具戰略性的眼光來看待俄烏戰局,從全局思考和籌劃在俄烏局勢中的立場和政策。

《華盛頓郵報》近日的一篇報道指出,美國及其歐洲盟友正在制定一份針對俄羅斯的新長期戰略,要從國防、金融、貿易、國際外交等所有層面,全力削弱和孤立俄羅斯,而不再嘗試與俄羅斯共存或合作。北約同樣打算制定2010年以來的首份戰略概念文件,北約過去積極尋求與俄羅斯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如今這已非北約選項。

美國、北約和西方圍繞俄烏局勢的相關進展,完全符合此前的研判。它們不僅通過俄對烏髮動的戰爭,徹底認清了俄羅斯,不再對與俄羅斯進行合作,或者改變莫斯科,將其納入西方體系,抱有幻想,甚至不準備繼續「共存」,制裁俄羅斯、限制俄羅斯、孤立俄羅斯、削弱俄羅斯,打擊其發動戰爭和戰略對抗能力,使其局限於地區範疇,無法繼續發揮全球性作用。

從美國拜登當局對戰爭的定性的走勢——從認定為戰爭到認定為「種族滅絕」——看,華盛頓已經捨棄了與普京治下的莫斯科保持實質性關係的意圖。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俄烏戰局發展的最關鍵一環,基輔得到美國、北約和西方更堅定、全面和升級的援助和支持,並使其對莫斯科進行更強有力和嚴格的制裁、限制與孤立,是有望得到保證的。

很大意義上說,烏克蘭在戰爭中的目標與美國、北約和西方在戰爭中的目標高度融合統一到一個共同的方向上——擊敗俄羅斯,並使其一蹶不振,長期失去在全球性舞台上發揮作用的能力及發動戰爭或挑戰的能力。

應該指出的是,這不是一個宿命論的後果。就在不久前,莫斯科仍在超級大國的大國競爭戰略潛在的夥伴「菜單」上,但莫斯科強行對烏開戰並遭遇挫敗,改變了一切,並決定性地將自身推到華盛頓和現有國際體系的對立面。只是在這一過程中,莫斯科才完成了自己身份的「蛻變」。

從歷史到現實,宿命論都站不住腳。基於假設認定華盛頓無可避免地會成為敵人,追求絕對安全,甚至引發安全憂慮的幻覺,發動對烏戰爭並遭遇挫敗,才招致俄與美國、北約和西方關係的無可挽回的惡化。莫斯科的教訓十分深刻。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亞歐視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9/1737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