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被罵慘!上海交大抗疫手記誤用成語引全網圍觀

一提到國內的高校排名,大家都會脫口而出「清北復交」,即中國最好的四所大學就是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雖然浙江大學合併後的近些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很多排名榜單上已經超過復旦和上海交大,但在大家的心目中,上海交大的工科類專業依然在國內高校中處於領先地位。

不過,就是這所讓全國學霸都神往不已的上海交大,卻被網友質疑用詞不嚴謹,鬧了個不大不小的笑話。

4月13日,上海交大自動化系在網絡平台發表了一篇題為《我們的抗疫手記一校友篇》的文章,敘述該系校友在此次抗疫工作中做出的努力和付出,但該文的導語首句就把網友們雷到了,因為這句「全校師生沆瀣一氣」。

沆瀣一氣(拼音:hàng xiè yī qì),相信大家即使不會讀也知道,泛指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妥妥的貶義詞。按照這個意思,上海交大自動化系這篇本來是用來弘揚正能量的文章就走向了另一面,變成上海交大師生臭味相投,一起做「壞事」。

此事在網上引發熱議,網友們紛紛表示,上海交大這麼厲害的985大學,官方文章在遣詞造句上這麼不嚴謹,實在太不應該。

隨着此事在網上發酵,該系已經撤下了該文章。

其實,近幾年中國高校因為用錯詞句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連清華、北大也不能避免。2018年,北大校長在120周年校慶致辭時,將「鴻鵠( hú)」一詞錯讀為「鴻鵠(háo)」;清華大學更是「慣犯」,2019年迎新歡迎橫幅上將「熱烈歡迎」寫成了「熱列歡迎」,校園內「清華大學」的篆刻裝飾雕像將「華」字誤刻為「垂」,2021年6月又將「晴空萬里」的「晴」字寫成「青」字……

但這次,可能上海交大方面會「喊冤」。眾所周知,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很多詞彙的意思都發生了多次變化,「沆瀣一氣」也不例外。

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宋·錢易《南部新書·戊集》裏的一個故事,唐僖宗年間,有一個叫崔沆的官員,一次在京城長安舉行一次規模很大的考試,崔沆擔任主考官。在眾多的考生中,有個人叫崔瀣,很有才學,崔沆在批閱考卷時,看到崔瀣的卷子連聲叫好,於是就把崔瀣列入及第名單。

按照當時的習俗,科舉考試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門生」。所以發榜後,崔瀣就鄭重其事地前去拜謁「恩師」崔沆,因為二人同姓,沆瀣又指夜間的水汽、霧露,當時的人感到很有趣,就編了一句順口溜: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從這個成語的起源來看,沆瀣一氣只是一句玩笑話,並不含貶義,其歷史上崔沆、崔瀣也不存在營私舞弊的情況,它在很長時間裏是中性成語,與「氣味相投」相近,後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就變成了貶義成語。

所以,如果只看成語原本的意思,上海交大用「沆瀣一氣」並沒有錯誤,反而多了一層緣分難得、惺惺相惜的意思,可惜卻沒有考慮到知道「沆瀣一氣」原意的人已經少之又少,它「臭味相投」的貶義意思卻早已深入人心,只能說太不接地氣了。或許,這就是理工科學生特有的一根筋的腦迴路吧。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考林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16/1735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