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無人機奇襲烏克蘭戰場 台將領:台灣應借鑑

無人機應用於俄烏戰役成果斐然,圖為MQ-9B無人機,示意圖。(美國太平洋艦隊Flickr)

無人機應用於俄烏戰役成果斐然,台灣專家與軍方人士分析,無人機就如幽靈飄浮在高空並伺機攻擊,加上雷達截面積小與噪音低,若采群蜂戰術,各國仍無法有效反制,台灣研發技術之餘更應發展反制措施。

據中央社報導,此次烏克蘭俄羅斯戰役,除烏克蘭軍方、人民展現強大抗敵意志重創進犯俄軍外,2014年成立、由專業及業餘無人機玩家組成的Aerorozvidka(空中偵察)先鋒部隊,更透過TB2(Bayraktar TB2,土耳其制無人機)、PD-1等無人機進行偵查與攻擊。

長期研究各國無人機發展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許智翔受訪認為,無人機在俄烏戰爭的戰術應用並未產生巨大變化,只是因為網路傳遞,更容易讓成果顯現在世人眼前。

許智翔指出,無人機有大、小等機型,例如烏克蘭使用的TB2具有良好的情監偵能力,可成功捕捉俄羅斯地面部隊並進行獵殺;這類無人機最大優勢在於,若要對抗它必須具備很完整的多層次防空及良好電戰能力,只要某個地方有缺陷、就易遭無人機滲透。

許智翔舉例,網路上有俄軍9K37 Buk山毛櫸防空飛彈遭TB2獵殺影片,而Buk本身是中短程防空飛彈,因此旁邊必須搭配肩射型防空飛彈的士兵作保護,但Buk卻遭TB2擊毀,顯見俄軍推進時的防空能力不夠完整。

在戰爭時期,即便擁有再精良武器,仍需透過暢通的指管能力才有辦法發揮戰力。許智翔推測,烏克蘭在戰爭前有特別強化無人機指揮管制系統,儘管目前無證據,但美國太空探索科技公司(SpaceX)馬斯克提供的(Starlink)衛星寬頻服務,應有助烏克蘭軍方維持指管。

無人機強大奇襲能力廣為外界討論,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具備防範能力,特別是如何應對例如荷里活電影「全面攻佔3:天使救援」中,反派以蜂群無人機襲擊美國總統的反制能力。

「台灣發展無人機、更應反制無人機」,國防部將領告訴記者,導彈無法滯空數十小時,難以取代無人機優勢,從俄烏戰爭可看見,無人機如幽靈般飄浮在高空並伺機攻擊。

這位將領指出,但這就像把雙面刃,無人機具備奇襲能力,加上雷達截面積小、噪音低,也成為最難偵測與干擾的武器;目前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全面反制,頂多使用激光、電磁等方式局部干擾,尚無法有效應對群蜂戰術。

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表示,雙亞(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戰爭、葉門攻打阿拉伯後,無人機的奇襲、局部空優效果被強國更加重視,台灣擁有眾多科技領先項目、絕非無人機小國,只差在有效整合上。

羅正方認為,整合過程涉及軍方建軍思維,政府也應撥出足夠預算發展無人系統,特別是共軍目前在南海部署許多無人機,如何掌握外島狀態,軍方絕不可忽視。

針對網傳中共將老舊戰機改裝成無人機。軍方人士告訴記者,中共確實有改裝老舊戰機,但根據相關訊息,未見以無人戰機方式現蹤,因此研判是改裝成射後不理的「自殺攻擊機」。

對此,許智翔認為,美國曾以退役戰機改裝成遙控靶機,亦屬無人機的一種應用。亞塞拜然在雙亞戰爭時將老舊AN2雙翼飛機改裝成無人靶機,用以引誘並消耗亞美尼亞防空導彈,「這是很便宜的不對稱戰力改裝」;至於美軍正在研發的「忠誠僚機」無人戰機,恐怕還需要一段時間。

國防安全研究院學者陳柏宏則在國防院專文建議,台灣現役無人機已涵蓋部分未來台澎防衛作戰場景所需,但在運輸型、匿蹤構型、戰術型通訊中繼、誘餌機這4類型無人機上,是可以思考的發展方向。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05/17306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