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俄烏戰世界走向何方?克魯曼:恐讓全球經濟回到1914年

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更貼切的模擬是跟1914年作比較,且有充分理由擔心當年情景可能重現。有些經濟學家聲稱,「第一波全球化」就是斷送於那一年,鐵路、汽船和電報電纜促成的世界貿易擴張期戛然而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18年)前夕,倫敦居民可輕易訂購「整個地球上生產的各式各樣產品,數量隨心所欲,併合理預期貨物早早送到門口」;然而,那段榮景因「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種族和文化對立」作祟而告終。

俄羅斯總統普亭發動侵烏戰爭,可能導致全球化局部倒退。路透

近來許多經濟評論家紛紛警告,1970年代停滯性通膨(stagflation)歷史可能重演。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則認為,模擬1970年代可謂引喻失譬,因為當前的通膨迥異於1979-1980時期,也比較容易終結。

克魯曼在紐約時報專欄撰文指出,更貼切的模擬是跟1914年作比較,且有充分理由擔心當年情景可能重現。有些經濟學家聲稱,「第一波全球化」就是斷送於那一年,鐵路、汽船和電報電纜促成的世界貿易擴張期戛然而止。

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在1919年著作《和平的經濟後果》中,感嘆一個「人類經濟進步非凡時代」落幕。凱因斯在書中提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至1918年)前夕,倫敦居民可輕易訂購「整個地球上生產的各式各樣產品,數量隨心所欲,併合理預期貨物早早送到門口」;然而,那段榮景因「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種族和文化對立」作祟而告終。

在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爆發的今天,這段話讀來格外眼熟。

克魯曼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確實終結了一段「全球經濟」時期。舉個明顯例子,1913年,俄羅斯帝國還是小麥出口大國;但後來過了三個世代,幾個前蘇聯共和國才重拾這個角色。而且,約莫要等到1990年,第二波全球化浪潮才真正興起,這回是因為貨櫃化和電信通信讓供應鏈得以遍及全球各地。

那麼,這世界即將遭遇第二次「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打擊嗎?克魯曼認為,或許是如此。儘管目前這種形式的全球化有重大缺失,但若世界貿易大開倒車,後果可能更嚴重。

何以見得世界貿易會受衝擊?俄羅斯總統普亭發動侵烏戰爭,切斷了烏克蘭小麥出口,或許也斷送俄羅斯許多外銷出路。俄國石油和天然氣出口會受多大影響,目前尚不明朗,但歐盟國家已開始採取行動想終止對俄國能源的依賴。

俄烏戰爭也對汽車生產影響甚大。現代汽車內含許多線路,需要用稱為線束(wire harness)的特殊零件固定,而歐洲車用線束多半是在烏克蘭製造。

不過,整體而言,俄烏之戰本身不足以導致世界貿易劇減。畢竟俄羅斯並未在全球諸多供應鏈中扮演要角,即使俄國變成封閉的經濟體,對全球經濟影響不大。但若換作是中國,就另當別論。

話又說回來,儘管北京並未(尚未?)侵略他國,中國也麻煩纏身。新冠肺炎疫情復熾,堅持用效力較弱的本土疫苗和嚴厲的「清零」抗疫政策,對中國經濟的擾亂日增,也給全球供應鏈製造更多麻煩。

除此之外,普亭悍然侵略烏克蘭,已令世人驚覺在獨裁國家做生意的危險。俄烏戰爆發後,中國出現大規模資本外逃,不是沒有原因。雖說中共當局理應明白,與西方在經濟或軍事上對立是不智之舉,但普亭難道不明白這點?卻還是決定侵略烏克蘭。

企業領導人現在肯定懷疑,把公司的未來押注在一個獨裁者統治的國家是否明智。生產線若搬回篤信法治之國,成本也許會增加幾個百分點,但可換來穩定,還是值得。

假如這世界再度遭遇全球化局部倒退,會帶來什麼影響?富有、先進的經濟體財富可能稍減。在1913年後,儘管世界貿易下滑,英國經濟仍持續成長。但克魯曼擔心,近幾十年經濟進步的國家,像是深深倚賴成衣出口的柬埔寨,一旦斷了銷往全球市場之路,衝擊將十分劇烈。

遺憾的是,世人此刻又重新溫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教訓:全球化雖帶來利益,卻總是受到戰爭和獨裁者恣意妄為威脅。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402/172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