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從「惡意返鄉」到「電話祭祖」

昨天晚上,一則關於「電話祭祖「的新聞在網上流傳。

廣西都安縣委宣傳部在一篇微信文章中倡議清明節非必要不返鄉,稱:「緬懷先人,重於心不拘於形,可通過視頻、電話等方式表達對先人的懷念和追思。」

對此,網友紛紛表示緬懷先人怎麼通過視頻和電話,對於一個官方公眾號出現這樣的低級錯誤表示不理解。

我突然由此想到了春節前的一個網絡流行詞:惡意返鄉。

今年1月,河南省周口市鄲城縣官員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說:「我在檢查疫情防控工作時,聽說李樓鄉大宋行政村有6個人現在在高風險地區,要回來,說的話很難聽,說『槍斃也要回來』。我聽說這個事,在前幾天的會上說,凡是不遵守省市縣疫情防控規定,不聽勸阻,惡意返鄉的,只要返回先隔離再拘留。說這個話的目的,是保證群眾安全。」

「惡意返鄉「由此紅遍大江南北。

對此,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春節返鄉實屬人之常情,何來「惡意」?

而今,又一個新詞,姑且稱之為「電話祭祖「,又隱隱然有流行的潛質了。

可能是發現該文引發了爭議,3月17日,當地工作人員回應稱,這是新同事工作的失誤,發現問題後已經刪除了文章。

在我看來,當地之所以刪除該文,也許是覺得文法有問題,表述有歧義——網友的解讀是,怎麼能夠通過視頻、電話和先人對話呢?所以有人留言說,得先燒個手機下去。

而當地官方的意思,我猜測是,你們不必回鄉,可以通過視頻與電話的方式,與老家親友一塊兒緬懷先人。

他們可能覺得自己被冤枉了。

可問題是,清明祭祖這事,是可以通過視頻與電話代替的嗎?

似乎,沒有比它更強調儀式感與在場感的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將同學聚會的日子從春節改到了清明。因為,對很多在外打拼的人來說,春節未必非要回老家,但與此同時,清明則呈現出了越來越大的感召力量,一些人平時不管有多忙,清明一定會回鄉,懷抱一種莊重的心情,回到生養自己的祖居之地,回到一塊又一塊先人的墓碑面前。

也就是說,這樣一個後工業化時代,當春節以及其他許多傳統節日正在逐漸祛魅的時候,清明卻在人們內心不斷擴大版圖。

也許,對已逐漸遠離鄉土的現代人而言,需要藉助清明來對日益機械化、程序化的內心形成某種對沖與調和。

而這一切,如何通過不在場的視頻與電話來完成?

疫情防控當然是頭頂大事,但是,一個人只要符合國家的相關防控政策——事實上,在當前嚴厲的防控措施之下,一個人如果沒有綠碼加持,不具備相關條件,甚至可能連家門都出不了,遑論出遠門——像清明掃墓這樣的事情,不宜一刀切地加以阻撓。

人民日報針對「惡意返鄉」一事發表評論稱;

依法科學精準防控,每一種返鄉的熱望都須體恤,每一位漂泊的遊子都值得被善待。

《半月談》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

層層加碼也反映出一些幹部不想作為、不願擔當的懶政思想。通過層層加碼,將返鄉群眾「踢」出自己職責範圍,或者控制在自己劃定的圈子裏,讓自己少承擔風險和責任,這是懶政,也是治理能力不足。

這,也同樣適用於「電話祭祖「。

當地沒挑明的話是,視頻或電話祭祖可以,回來,就是惡意祭祖了。

據財聯社報道,最近的一次重要會議上,有這麼一段話:要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統籌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採取更加有效措施,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這段話說得太好了。

請再逐字逐句念一遍: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

聽明白了嗎?

層層加碼的防控,不只是對經濟社會造成了影響,已經給無數普通人的生活造成了傷害,對社會人心造成了不必要的磨損。

清明已近,希望各地在加強疫情防控的同時,對於回鄉祭祖這事,不要不問青紅皂白、一刀切式地加以阻撓了。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對個人而言,「祀」不也是一件應當被尊重的大事麼?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常識流通處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21/1723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