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學者再發人口警報 點出經濟成長路徑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蔡昉近日表示,中國經濟今後需要轉向消費需求來拉動,要更加依靠消費。(圖/取自澎湃新聞)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人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近日表示,去年中國人口的增長率為0.34‰,已經接近零增長,今年完全有可能達到中國人口高峰。中國經濟今後需要轉向消費需求來拉動,要更加依靠消費。

蔡昉18日在以「2022:全球經濟復甦分化」為主題的「財經智庫」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發佈會上表示,今年中國的經濟增速預期,去年的高速增長是補償性增長,將今年的增長目標設在潛在增長率水準,可以保持2020到2023年的平均也能達到潛在增長率水準。

他提到,中國正面臨三大需求側挑戰:第一,經濟增長供給側的驅動因素與需求側拉動因素的配合。他說,之前以為預測的中國潛在增長率已經考慮到了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因素,預期可以實現目標,但人口高峰可能會提前到來,需求因素能否支撐增長潛力成為嶄新的挑戰。

第二,宏觀經濟需求因素的結構轉換。過去「三駕馬車」中,出口、投資發揮主要拉動經濟的作用,今後需要轉向消費需求來拉動,要更加依靠消費。

第三,經濟復甦措施與長期增長政策的相互適應,保市場主體也要與保民生協同銜接,供給側復甦政策和需求側復甦政策應該同時使用。

他還指出,勞動年齡人口負增長在中國不一定代表勞動力的負增長,因為勞動力的核心是從農業生產率較低轉向生產率更高的部門,這就帶來勞動力供給的增加,以及資源的重新配置和生產率的提高,帶來「實實在在」潛在增長率的提高。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20/1723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