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蘋果這新品才剛發佈,就被罵上了熱搜

蘋果的發佈會剛剛開完,按照常理,大家的關注點應該會在 iPhone SE3、Mac Studio這些新品上。

可沒想到,衝上熱搜的蘋果新品,竟然還有一根線。

機哥看了一下,原來是這麼回事。

蘋果不是剛發佈了全新的 Studio Display顯示器嘛,它只附送了一根1米長的連接線。

實際用起來確實可能有點短,不過蘋果也都考慮到了。

很快,就在官方商店上架了更長的連接線。

1.8米的,售價949元,3米的更是賣到了1169元。

啊這……

這價格四捨五入約等於三分之一台 iPhone SE3,或者是一台紅米 Note11這樣的千元機。

這年頭,買根數據線也要24期分期了嗎?

蘋果,不愧是你啊。

這一波,激起了網友們對蘋果產品定價的討論。

反正機哥看到的,大多數都是罵聲,罵着罵着,話題也就上了熱搜。

有的是直接反問三連,還暗暗嘲諷了一波想買線的蘋果用戶。

也有的從普通用戶的角度出發,質疑高端線需求的合理性。

其它的更多就是編段子、玩梗了。

下面這個網友吐槽的是1.8米線和3米線差價。

明明長度幾乎翻倍,價格卻只提高了23%,大概想說949元的短線智商稅太高。

至於這個,已經不裝了,直接陰陽。

在網友的一片罵聲中,機哥其實想說一說不同的看法。

先給大家一個簡單的結論吧。

蘋果949元起步的連接線貴嗎?

貴,但也沒有那麼貴,因為它的功能確實更強大。

我們先來看看蘋果官方對這根線的規格描述吧。

首先它支持最高的傳輸速率達到了40Gb/s,達到了雷電(雷靂)4協議的上限,也是目前有線傳輸的天花板了。

同時,它還支持 USB3.1、DP視頻輸出和100W的供電功率。

注意這裏的 USB3.1,非常重要,下面要考的。

材質也用上了堅固耐用的編制設計。

從各個方面看,這條線確實挑不出什麼缺點來,除了價格。

網友們可能隨手搜了一下雷電4的數據線,發現也不過百來塊錢,於是就覺得蘋果店大欺客。

這個還真不能這麼比。

雷電接口的數據線實際上有兩種,被動式和主動式。

(左上被動式,右下主動式來源:Terser_)

被動式雷電數據線,就是一根高速率的數據線,和 USB協議完全通用。

但是它有個很大的缺點,信號衰減比較嚴重。

50厘米左右的長度能跑全速40Gb/s,到2米的長度,就只剩下20Gb/s了,直接減半。

所以,想要把雷電4的數據線做長,還要保持滿速傳輸,就需要主動式數據線。

解決方案就是在線的兩端嵌入收發晶片,增強信號。

質量好的晶片還要經過英特爾的認證。

所以成本嘛,大家懂的都懂。

實際上就算是一些性價比品牌,用了認證晶片的主動式雷電4數據線,2米左右的價格也不會便宜。

不過,這條線用在 USB口上,數據只能跑到 USB2.0。而貴了幾百塊的蘋果線,是 USB3.1。

要知道,現在的超長雷電4線,基本都只能跑到 USB2.0。

只有蘋果,全協議滿速。

機哥估計,這裏面的晶片,可能又是蘋果自家定製的。

至於,為啥3米的版本沒有貴太多,也不難理解吧。

畢竟這線的成本,大部分都在晶片上。

但是,機哥要說但是了。

雖說蘋果這線確實貴,機哥也買不起,但也不至於用幾十塊的 USB-C口數據線來對比。

要怪,就怪這些線長得實在太像了。

咱們最常見的 USB-C線,就是手機的充電線和數據線。

自然也會用手機充電線的標準看待,再貴也就是幾十塊的事。

竟然有人把它賣到了1000塊左右,那還不得往死里罵啊。

機哥要捋清楚它們,也是搞得有點頭大。

USB-C的正是名稱是 USB Type-C,因為最早是由 USB開發者論壇制定的,所以一直掛着 USB的名字。

實際上,它單純只代表一種接口形式,甚至都不一定支持 USB協議。

舉個例子,機哥之前買過手電筒,可以用 USB-C口直接充電。

它附送的那根 USB-C線,只能充電,完全沒有數據傳輸的功能。

機哥隨手拿它連手機傳文件,還以為是手機壞了。

這也不能怪廠商,人家也是想統一用一種接口,用起來更方便。

理想情況下,主要一根線,就可以給所有設備充電了。

然而,這種我們夢寐以求的接口「大一統」,卻帶來了更大的混亂。

以前,每一種有線傳輸的功能都對應不同的接口。

就拿傳統的筆記本電腦來說吧。

圓形的口是電源口,3.5mm的是音頻輸出口,HDMI、DP是輸出視頻的,USB-A是連接設備和傳數據的,網線口是上網的。

每一種接口都有對應的功能,也要用不同的線。

麻煩是麻煩了點,但是肯定不會弄錯,只要接口插得上,基本都能正常工作。

(錯誤示範)

可是如果全都統一成 USB-C口,問題就來了。

有的支持雷電協議,有的支持 USB3.1,有的支持 DP顯示輸出,有的只支持 PD充電。

全長得一樣,這誰能分得清啊。

而且這還沒完,它們每種還有細分,雷電有雷電3和雷電4,DP也有1.2、1.4和2.0三種。

USB就更亂了,分480Mbps、5Gbps、10Gbps、20Gbps,甚至40Gbps這麼多種速率。

關鍵是在這些接口上,也就少數會有專門的標識,很多 USB-C的具體功能還得找官方的說明。

更別說,我們還要使用兼容這些不同標準的 USB-C數據線了。

不知道你們暈沒暈,機哥反正是快頂不住了。

如果大家想買到合適的 USB-C數據線,就一定要仔細看產品的宣傳。

常見的說法,比如「全功能」,一般都支持 PD快充、顯示輸出和數據傳輸。

如果是支持「USB3.1」的,速率可以達到10Gbps,能支持到4K60Hz的顯示輸出。

還有標了支持「USB4」,傳輸速率可以達到40Gbps,可以輸出8K60Hz的畫面。

也可以看線兩端的速率標識,更容易分辨。

至於雷電協議的數據線,標準比較清晰,主要還是看長度。

一般來說,1米以內的,挑個知名的牌子買就行,甚至買 USB4的線也完全通用。

1米以上的,被動式的會有衰減,想要更好的傳輸速率,就要買主動式的。

但價格會有一個斷崖式上漲,而且對 USB協議的支持也不太好。

除非擁有鈔能力,直接一步到位買蘋果的線,不然,大家還是量力而行吧。

話說回來,USB-C接口的統一,到底是好是壞?

機哥只能說見仁見智,有人歡喜有人愁。

至少對數碼小白來說,購買線的門檻確實變高了。

因為它打破了只要插得上就能用的邏輯,需要你去了解那些難懂的參數。

可能唯一的好處,就只是讓桌面上的線變少了吧。

畢竟,其它買回來不兼容的 USB-C數據線,都被扔進抽屜里吃灰了。

最後問下大家,有沒有像機哥一樣被 USB-C接口整懵過?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好機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311/1719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