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直通過國家機器強力動員,以封區封城和全世界最嚴厲的入境管制控制疫情。中共的宣傳機器,都將中國成功控制疫情,與世界其他地方特別是美國的天文數字病例對比,強調這是中國制度優越性的表現。
但當西方以高科技快速發展出有效預防重症的mRNA疫苗後,中國仍只能用舊技術生產效力低下的疫苗。去年初有中共官方專家公開承認中國疫苗效力低,但很快便被消音。中共官方數字顯示全國已經有超過八成人口完成疫苗接種,但政府仍以嚴厲封城封關的方式對付瘟疫,證明官方自己也清楚自家制的疫苗到底多有效。
當病毒慢慢演化成像傷風感冒一樣的風土病,世界不少國家憑高效疫苗和之前高感染率產生的抗體,抗疫政策逐漸常態化為「與病毒共存」,逐步開放邊境和解除防疫措施,生活重回正常。這一轉變,讓死守「動態清零」的中國陷入被動的兩難。中國若堅持清零,將要繼續閉關,若開放走向「與病毒共存」,則會因為國民只接種了較低效疫苗而導致大量重症和死亡。中國堅持清零政策越久,開放時的代價便越大。形成了死守清零越久越要死守的路徑依賴。
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外資對於特區政府奉行中國大陸的清零政策嚴厲閉關,令它們難作國際招聘,員工無法出差和到外國探望家人,一早已經失去耐性。金融業和各國商會,一直遊說政府開關和改行與病毒共存,並要脅和實際開始撤出香港。這一壓力,令政府對外國入境者的隔離期從21日減到14日。抗疫專家和建制人士中間,也開始出現要與西方社會趨同,轉向與病毒共存的政策。
但「與病毒共存」的聲音一開始出現,《人民日報》在2月7日便刊出《「動態清零」是香港抗疫的科學選擇》一文,將「與病毒共存」的主張攻擊成「躺平」,偏離「我國現階段綜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的科學有效防控策略」,不負責任。根據《華爾街日報》去年的報道,中共高層也曾出現過放棄清零的聲音,但被習近平攻擊成投降主義,之後便再沒有討論餘地。清零還是共存,一早已成為是否擁護習主席的政治問題。
《人民日報》一錘定音之後,2月9日,新香港護法田飛龍,更在建制網媒發表文章,講得更白,將「動態清零」和「與病毒共存」的分別,上綱上線成中國優越社會主義制度與西方資本主義之間兩條路線、兩種價值觀的分別。他攻擊特區官員敷衍執行「作為政治正確的抗疫路線」的「動態清零」,是因為他們暗地裏想「儘快與西方『通關』,反正基本價值觀、生活方式和家庭利益與西方更緊密。」
當特區政府官員在深圳與港澳辦開會後開展更嚴厲的抗疫措施時,田又在中國的《觀察家》網發表長文《抗疫是香港的大政治,事關民生正確和國家政治正確》,進一步警告,有無決心堅持「動態清零」,乃是特區管治團隊能否擺脫「殖民文化背景」,香港有否達到「愛國者治港」標準的政治問題。
在文革時期寧左勿右的政治氛圍下,激進的政治小黃毛,只要能上綱上線,也能鬥垮鬥臭老領導,最後人人都要跟着最左的號角盲沖自保,前面有懸崖也不理。現在田教授吹響了不擇手段不計成本清零的戰鬥號角,適逢特首選舉權貴內鬥在即,溫室小花的香港人,是否已經準備好面對中國式抗疫政治的急風暴雨?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