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專門研究性別權利的美國法律學者被香港大學聘為助理教授後,卻在申請赴香港簽證時被拒簽。此事加深了美國法律界人士和學者對香港學術自由的擔憂。
香港:國安法籠罩下的絕望都市
獲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聘任授課的法律學者瑞安·索瑞森(Ryan Thoreson)2月初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他被香港入境處拒簽發赴港簽證,可能因此失去獲得終身教職的機會。
索瑞森告訴美國之音,他去年春天受聘香港大學,秋季開始為香港大學進行遠程線上教學,教授人權歷史、理論和政治。去年9月開始申請赴港簽證,準備今年春天開始到香港大學進行面對面授課。
但10月初,香港入境處發來一系列問題詢問他之前的人權工作。直到上周,他才發現他的簽證被拒。目前他仍在線上為香港大學進行授課,教授國家人權保護,如國家如何利用憲法、國際法和刑法來保護人權。
索瑞森:我的工作不是分裂或政治敏感
索瑞森說:「我知道香港大學是一所非常棒的機構,擁有出色的法學院和非常努力的學生。它顯然是該地區和國際上的學術權威。我很高興能夠在一所擁有非常好的人權項目的學校專注人權法並深入研究國際法。我聽過許多對香港大學教員的溢美之詞,我與他們的互動非常愉快。那裏師資很好。」
索瑞森之前在耶魯大學任教,目前還在人權觀察擔任LGBT權利研究員,該組織曾多次批評中國的人權記錄,包括對香港的鎮壓。索瑞森說,在沒有官方解釋的情況下,很難說香港入境處的決定是否與他在人權觀察的工作有關。
「香港入境處確實詢問了我以前的人權工作和民間社團的關係。我不知道這是否與拒簽有關,但我的研究和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關於LGBT權利和LGBT兒童權利,我不覺得這是特別分裂或政治敏感的工作。所以我不太確定拒簽的動機是什麼。」
曾在香港學習居住並曾被香港政府拘留驅逐過的前美國國防部高級情報分析師丹·蓋瑞特(Dan Garrett)說,索瑞森的簽證被拒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他告訴美國之音:「(可能是)中國對性少數權利倡導者和組織的更廣泛鎮壓,(也可能是)針對人權觀察和其他類似組織,美中關係,以及北京在2020年後繼續在香港特區實施的國家安全規範和做法——不僅是特區當局,還有香港的其他機構,如公立大學。」
蓋瑞特認為,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中國對香港的去西方化。
蓋瑞特說:「顯然,這是習近平正在進行的文化大革命,為整頓香港社會,以便香港去殖民化和去西方化以及「重新啟蒙和重新中國化」,成為「中國城市」的一部分。」
索瑞森說,目前他在繼續網上授課,香港大學正在為他想辦法解決簽證問題。但他說,與此同時,他不得不尋求其它的工作機會。
西方學者擔憂香港學術自由受侵蝕
香港《文匯報》2月4日刊登文章稱索瑞森曾發文煽動「港獨」。該文章引用了索瑞森在2020年6月19日美國總統大選期間發送的推文,要求總統競選人考慮針對中國侵犯人權的行為進行馬格尼茨基法案制裁。該文章稱這些推文顯示索瑞森意圖煽動「港獨」分裂活動。但這些推文中並沒有提及香港。
香港入境處對《文匯報》表示,不評論個別個案,但強調會按照相關法律和政策處理每宗申請。
《文匯報》採訪的兩位香港議員稱,大學聘用教授時應考慮國家安全意識,「不能容許別有用心人士利用教學宣傳『港獨』信息,更不應讓學術自由凌駕於國家安全之上」,「不能引狼入室,以致被西方荼毒,令學生走上歪路。」
霍夫斯特拉大學(Hofstra University)法學教授古舉倫(Julian Ku)表示,這是大學學術自由與香港國安法發生衝突的一個很好例子。他對美國之音說:「大多數大學認為,應該給予學者廣泛的學術研究和意見自由。這被認為是大學理念的核心,如果國安法或香港法律被解釋為禁止這種觀點,那麼香港的大學學術自由就會減少,並且會在國際領域失利。」
《文匯報》的報道還引用了香港工聯會理事長、立法會議員黃國的說法,指人權觀察是「打着人權旗號、本質卻是顛覆國家的組織」。
人權觀察中國辦事處主任索菲·理查森對法新社說,這一拒簽決定是對香港學術自由聲譽的又一次打擊,"香港當局拒絕向學者發放簽證,無異於將學術機構'習近平化'。」
外交政策和國家安全智庫亨利·傑克遜協會的副研究員、美國經濟學家克里斯·鮑威爾丁(Christopher Balding)曾在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教書。
2009年,他被北大辭退後曾舉家遷到深圳,並考慮去香港高校謀職。但他的朋友勸阻了他。
鮑威爾丁對美國之音說:「香港的環境變化非常迅速,非常糟糕。我認為你所看到的基本上是中國高等教育體系進入香港的延伸。而我覺得這很可悲。」
鮑威爾丁說,現在要去香港高校任教的西方人應當清醒認識到,任何言論,無論敏感與否,都可能成為被密切關注的對象並引起爭議。
「我想,你現在必須預期香港在這一點上基本上是另一個中國城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城市。這是一個美麗的城市,香港人很棒。但你絕對必須預期中國已將大學和教授確定為他們將瞄準和密切關注的關鍵人物。」鮑威爾丁對美國之音說。
他補充說:「我認為令我震驚的不僅是香港,也包括中國,不只是我們預計會引起爭議的問題,比如說六四,而是在那些我們永遠不會認為有爭議的言論上,你會遇到多大的麻煩,所以如果你去那裏,你需要了解你所做和所說的一切受到多麼嚴格的控制和密切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