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北京央媒詭異沉默 潛規則少談鄧小平?

—今年潛規則少談鄧小平?官媒集體冷遇南巡講話30年

作者:
鄧小平南巡30年,偌大中國只有《深圳特區報》在B01版發了篇《將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30周年》的署名文章,而掌握媒體話語權的北京央媒集體沉默,這是為什麼?

鄧小平南巡30年,偌大中國只有《深圳特區報》在B01版發了篇《將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紀念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30周年》的署名文章,而掌握媒體話語權的北京央媒集體沉默,這是為什麼?

中共官方曾說,南巡講話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宣言書。2002年,鄧小平南巡十周年時,《解放軍報》發表評論文章《紀念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十周年》。

南巡講話二十周年之際,新華社發表評論員文章《深化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寫在鄧小平南方談話發表20周年之際》。30年後,這個宣言書遍受央媒冷遇,少談鄧小平是否是今年喉舌潛規則?

鄧小平的改革遺產之一是黨和國家領導人限任制,而習近平正摩拳擦掌準備第三任和終身執政,在中央政法委已經喊出護航二十大的情況下,此時再提鄧小平,是不是那壺不開提那壺?

香港榮休中國政協委員劉夢熊表示,中國央媒之所以對鄧小平的南巡隻字不提是因為在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治下的當下中國已不比從前。

他說:「鄧小平南巡講話跟30年後今天中國社會的政治生態有了很大的變化。因為鄧小平南巡講話的基調是中國要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而當今的政局,政治上強調鬥爭精神,經濟上搞國進民退,市場下搞定於一尊、一錘定音,外交上搞戰狼外交,在法律上批判司法獨立,在領導幹部任期制方面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制等等。這些被普遍認為是左傾回潮,開歷史倒車,所以跟鄧小平南巡所講的主要防止左就格格不入了。」

近日有深圳青年上街舉牌「擁鄧倒習」,認為如果改革開放正確路線被否定了,中國就完了。香港榮休中國政協委員劉夢熊分析說,人們抬出鄧小平並非擁鄧倒習,而是矛頭指向習政策與習路線。

他說:「如果現行政策合乎鄧小平改革開放初衷,那我們的國際關係應該搞得很好,我們的朋友遍天下,而不是四面樹敵、四面埋伏。如果我們國家的經濟環境、政治生態搞得好,外資應該是萬馬奔騰到中國來,而不是紛紛撤離。所以人們從實際生活中感受到,由於這樣一個政治上、思想上、外交上一連串的失誤變成了影響到經濟下滑。對比過去改革開放開始的30多年,芝麻開花節節高的好日子、甜日子,他們就覺得有很大的落差。所以產生了對現行政策的不滿,我覺得這是最主要的,而不是說針對誰。對習近平而言,很多老百姓還覺得他反覆抓貪官做得不錯,精準扶貧也做得不錯。但是現在經濟環境這麼殘酷,大家感受到生活的壓力,再加上疫情的影響,很多中小企業在很高的稅務負擔之外,還要受到地方政府因為財政緊缺,你死好過我死了,而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搞得私營企業民不聊生。所以這些壓力下,讓他們對現行政策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所以剛才講的深圳青年就是這種背景下出現的。」

人權組織「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表示,現在官媒儘量少提鄧小平甚至毛澤東,就是要彰顯習的新時代。他也指出,鄧小平改革開放在政治上的唯一或歷史性的進步是廢除了終身制,而習近平恰恰在這一點上倒退了。

他說:「現在習近平還有中共官媒儘量地少提鄧小平,同時也不多提毛澤東,實際上還是要彰顯新時代。鄧小平在中國的政治上有一個最主要的進步,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性的進步,就是廢掉了終身制。這是改革開放在政治上可以說是唯一進步的地方,這一點恰恰是被習近平給倒退了。這實際上是一個關鍵性的事件。西方對華研究學者和對華政策,在那一年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大家看到了習近平要走的路並不是西方人所想像的和中國進行接觸、貿易,使中國產生經濟繁榮、中產階級,然後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民主化、自由化。這條路由於習近平的倒退,大家認為可能暫時走不通了,所以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另外,習近平明顯改掉鄧小平的另外一個東西就是香港的『一國兩制』,這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事件,發生在2020。這個也是改變西方對習近平看法一個非常重要的事件。在其它問題上,我覺得習近平對鄧小平沒有多大改善。」

楊建利也表示,鄧小平其實是一位有着相當爭議的中共領導人,他對中國今天的局面負有一定責任。

他說:「鄧小平是兩面的,今天的局面可以說是鄧小平造成的。他讓中國失去了最好的歷史機會,一個機會就是文革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改掉了毛澤東的全權經濟、計劃經濟,但是延續了毛澤東的政治專制主義。他的政治專制主義造成了今天習近平可以復辟部分的毛政治。另外就是89六四民運,當時中國可以在民主改革方面進步,但鄧小平對這個進步做了最殘酷的阻止和鎮壓。所以鄧小平也是兩面的,大家只談鄧小平是想脫骨改制,就說那個時代還不錯,我們要改一改。一改肯定不會回到鄧,一定是往前走,我覺得這種思潮也是比較複雜的。所以我不完全地認為現在習時代就比鄧時代要差很多,或者比鄧時代要差。我覺得這裏面相當複雜,要做比較細緻的分析和研究。」

(美國之音記者尹暄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8/1701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