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槍斃二級上將韓復榘

1

1938年1月24日,早晨。

武昌平閱路33號的一幢戒備森嚴的小樓底樓,忽然響起了人聲:

「何應欽部長有請韓主席一見。」

二樓一個房間門開,走出一個被稱為「韓主席」的中年人,扶着樓梯,緩緩而下。

忽然,來相請之人問了一句:

「家裏有沒有事?你寫信我們可以送到。」

聽聞此言,走到樓梯一半的韓主席一愣,忽然說:

「我的鞋小,有點擠腳,我回去換雙鞋。」

當他轉過身的時候,槍聲響了。

「有刺客!」

韓主席大聲驚叫。

但他可能也已知道,向他開槍的,不是刺客。

又是接連數槍響起,韓主席頓時倒在了血泊中,氣絕身亡。

他的名字,叫韓復榘

他當時的身份,是山東省主席,國民革命軍二級上將。

他也是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下令槍決的最高級別將領。

2

1891年1月25日,韓復榘出生在河北省霸州東台山村。

直至今日,互聯網上依舊流傳着不少關於韓復榘「沒文化」的笑話。

這些笑話里調侃的輩分,可以上溯到韓復榘的父親韓世澤。侯寶林先生著名的相聲《關公戰秦瓊》,說的就是山東省主席韓復榘的父親韓世澤做壽,聽戲班子唱山西人關羽做主角不爽,要求和山東人秦瓊打一場。

這個相聲對韓復榘父子的「草包」形象傳播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事實上,韓復榘家族的情況卻並非如此。

韓家雖然不算富裕,但也算個耕讀之家。韓復榘的父親韓世澤從小苦讀詩書,在光緒十二年(1886年)考中秀才,後來一直在本村或鄰村教私塾。雖然秀才只是科舉考試的「入門」,但絕不至於會鬧出「關公戰秦瓊」的笑話。

韓復榘從小就被父親要求熟讀四書五經,背誦唐詩宋詞,苦練書法。韓復榘能寫一手漂亮的楷書,據傳還能雙手同時寫字,當時在村里頗有一些名氣。

14歲的時候,按照家裏的安排,韓復榘迎娶了同鄉女子高藝珍。高藝珍的近族伯父是當時著名的學者高步瀛,韓高兩家是世交。

高步瀛,「桐城學派」吳汝綸的弟子,光緒二十年的舉人,著名學者,對古文的義理、考據、辭章都有很深的功底。從韓世澤與高步瀛能成為至交來看,韓世澤也不可能是《關公戰秦瓊》中的沒文化之人。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貧寒子弟想要靠讀書出人頭地,並非沒有可能,但要付出更大的毅力和代價。和當時不少人一樣,家境並不富裕的韓復榘在19歲那年決定離開老家,去闖了關東。

時值北洋軍第20鎮在新民府(遼寧省西北部)招兵,韓復榘毅然決然地投筆從戎,當了一個大頭兵。

對韓復榘而言,這是一次改變自己人生的選擇。

3

後來被調侃「沒文化」的韓復榘,在軍隊裏快速晉升,靠的恰恰就是「有文化」。

韓復榘入伍,被分配到了第二十鎮四十協八十標三營,三營的營長那年也就28歲——那個名字叫馮玉祥的營長,後來成了韓復榘的貴人。

在當時的部隊裏,有文化的兵其實很少見。韓復榘讀過私塾,又寫得一手好字,立刻被馮玉祥提為營里的司書生(相當於營部的文秘),開始成為馮玉祥的心腹。

韓復榘手跡

辛亥革命爆發後,韓復榘跟隨馮玉祥參加了灤州起義,起義失敗後被迫返回老家。但很快馮玉祥又升任北方革命軍政府的總參謀長,韓復榘又去投奔。一開始,他還是擔任馮玉祥的秘書,但很快再一次「轉型」,下基層去擔任了連長,之後一路升任營長、團長。

1925年,34歲的韓復榘已經是馮玉祥「國民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旅的旅長了。國民軍進攻天津一役,韓復榘作為旅長,率敢死隊打頭陣,一舉攻入天津,由此升任第一軍第一師師長,兼天津警備司令。

此時的韓復榘,已經是馮玉祥的鐵杆心腹,他與孫連仲、石友三等人一起,並稱為馮玉祥西北軍事集團的「十三太保」。

參加「灤州起義」時的韓復榘

但是,韓復榘和馮玉祥的關係,也開始變得慢慢微妙起來。

一方面,韓復榘感激馮玉祥的知遇之恩,但另一方面,他對馮玉祥家長式的「一言堂」管理方式很不滿,認為馮玉祥毫不尊重自己,動輒打罵,並且賞罰不公。

1926年,直奉聯軍聯手進攻西北軍,韓復榘在南口之役失敗後,抱怨馮玉祥指揮不力,直接背叛西北軍,投靠了晉軍的商震,任晉軍第十三師師長。韓復榘的這一舉動大大震動了馮玉祥,但他還是在「五原誓師」後表示對韓復榘既往不咎。韓復榘心存感激,立刻又回歸了西北軍。

此後,韓復榘幫馮玉祥也打了不少勝仗,尤其是1927年率部擊潰直魯聯軍和1928年率部擊潰奉軍攻佔北京南苑,名震一時。

1928年底,一直想有一塊自己地盤的韓復榘終於夢想成真:他被馮玉祥保薦為河南省主席。但此時的馮玉祥對權力欲頗大的韓復榘也開始心生警惕,撤銷了韓復榘第20師師長的軍職。

覺得被剝奪了軍權的韓復榘由此對馮玉祥大為不滿,考慮再三,最終在1929年選擇了「二次叛馮」——脫離西北軍,投靠了蔣介石。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韓復榘堅定地站在蔣介石這一邊,由此贏得了蔣介石的信任。在蔣介石獲得最終戰爭勝利後,韓復榘終於獲得了他夢寐以求的寶座——山東省主席之位。

從參軍開始,韓復榘就一直想有一塊自己的「獨立小王國」。

如今,他終於有了施展自己「治理才能」的機會。

4

韓復榘在山東主政前後八年,留下了一個複雜拼圖。

韓復榘並不能算是一個清官,但他主政山東後,「治吏」卻用了重典:山東全省107個縣,他上任不到一年,就抓了55個有貪腐行為的縣長,輕則判刑,重則槍斃,還撤了158個有瀆職行為的官員——按他規定,公務員貪污500元以上就槍斃。

韓復榘自己也曾沉迷煙酒嫖賭,但在主政山東後,卻打擊妓院,大力禁毒。尤其是禁毒,韓復榘是下了大力氣和大決心的——他下令槍斃的人中,很多都是因為販毒。他的髮妻高藝珍有個乾兒子叫張守仁,作為勤務兵跟隨韓復榘十幾年,後放到濟南一個鄉去做公安局長,公然販毒藏毒。韓復榘下令逮捕張守仁後,不顧眾人包括妻子的再三求情,堅決下令槍斃示眾。

韓復榘痛恨共產黨,在抗戰爆發前,捕殺了很多共產黨員。但他覺得共產黨最痛恨腐敗,所以又允許共產黨人辦的諸如《新亞日報》等媒體在山東暢通無阻,還會頂住蔣介石壓力不予查封——他覺得媒體能夠監督官員,杜絕腐敗。

韓復榘自己投筆從戎,從「槍桿子」里嘗到了甜頭,卻非常重視教育,且尊重文人。他主政山東,用的全是自己從河南帶來的親信,卻唯獨留用國民政府派來的省教育廳廳長、著名學者何思源,且不向教育廳安插任何一個私人親信。

韓復榘初入山東時財政困難,需要各部門削減經費,但他頂住壓力,承諾何思源:

「我絕不欠你的教育經費,你放心吧!」

韓復榘說到做到,每年都足額保證教育經費。不僅如此,他在山東各鄉村設立2000多所短期小學,統統施行「義務教育」,並且把「興辦教育是否積極」列為對各個縣長的主要考核指標。

何思源,著名教育家,後任北平市市長,是1949年北平和平談判的首席代表

山東在當時毒品肆虐,匪患不絕,全國聞名,但在韓復榘主政後,面貌為之一新,確實大為改觀。

但另一方面,韓復榘在山東的治理卻絕非無可挑剔,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一直抱怨馮玉祥「家長式管理」的韓復榘,輪到自己主政的時候,卻也喜歡搞「一言堂」。

比如韓復榘很喜歡親自判案斷案。雖然他痛恨案件積壓,強調有案必判,但自己也經常干預司法,簡單粗暴——有時候一個上午,他就能把上百個案子審判完成。

韓復榘喜歡在省府大堂親自判案,把案犯押上來後,先是聽案情介紹,聽完後會閉目沉思一會,然後做手勢:往左劃是當庭釋放,往右劃是立刻槍斃。此時堂前要麼就是響起「韓青天」的讚譽,要麼就是呼天搶地的悲鳴。

經韓復榘判決後,很少有再審,而且他的個人喜好很明顯:但凡是土匪或販毒的,無論情節輕重,基本上都是一律槍斃。

韓復榘判斷官員有時也很武斷。據說有一次他微服私訪到一個縣政府部門,發現大清早沒人上班,只有一個縣職員來了,他大怒之下立刻提拔那個職員做了縣長——結果那個職員只是打了通宵麻將。

但在韓復榘主政山東的八年期間,無論功過得失,他確實是對山東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在相當程度上,這也是因為他是把山東當作自己得「獨立小王國」來經營的。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引導他走向了一條不歸路。

5

韓復榘一直努力在各方勢力中,保住自己的「山東小王國」。

和在山西的閻錫山一樣,韓復榘在日本人、共產黨和蔣介石之間,一直在「借力打力」,試圖在「三個雞蛋上跳舞」,尤其是利用日本人和共產黨的存在,向蔣介石示威,杜絕一切國民黨中央政府的勢力滲透。

為了讓蔣介石不敢動他,韓復榘甚至把老長官馮玉祥也接到泰山來閒居,造成「韓馮親近」的態勢,讓蔣介石摸不清虛實,只能隱忍不發。

但相對於閻錫山和其他軍閥,韓復榘很多事情做得太草率,也太明顯。

比如他為了清除國民黨在山東的勢力,曾把國民黨霑化縣黨部常委馬丹亭直接裝到麻袋中丟到海里淹死,還先後兩次截留中央稅款,用於擴充自己的軍隊。

韓復榘。他1930年擔任山東省主席的時候,父親韓世澤已經去世了,所以也不可能成為《關公戰秦瓊》裏的主角。

但這些小事,都比不上韓復榘走的一步大臭棋:在「西安事變」中的表現。

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變,扣押了蔣介石。馮玉祥在事發當天就立刻派親信告誡宋哲元和韓復榘:

「小心說話為主。」

韓復榘一開始還能遵從老長官的關照,一直模糊表態,甚至還提出「當務之急是營救蔣委員長脫險」,但到了12月21日,他就忍不住表態了——他擬了一封密碼電報發給張學良。

在這封后來被稱為「馬電」(發電報日為「馬」日)的電報中,韓復榘稱讚張學良等人的行為是「英明壯舉」,並告知張學良,他在山東的部隊「奉命西開,盼兩軍接觸時勿生誤會」。

韓復榘自以為這封電報神不知鬼不覺,其實電報一發出,就被南京方面截獲並破譯。

「馬電」泄密,自知糟糕的韓復榘聯合宋哲元,又在12月23日聯合發表了一封「漾電」,主張要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試圖挽回一些在蔣介石那邊的分數。

然而,這封電報固然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讚賞,但卻又得罪了當時傾向武力討伐的何應欽。

「西安事變」最終和平解決,但韓復榘又反對蔣介石扣押張學良,後來還試圖要去探望張學良,這無疑又在蔣介石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

包括發「馬電」之事在內,獲釋後的蔣介石肯定知道得一清二楚,用韓復榘自己的親信軍長孫桐萱的話來說:

「蔣對韓的這些舉動,也不會不知道,特別是對於韓發電之事最為懷恨,蔣韓之間不可調和之矛盾,實自此始。」

最忌諱「不忠」的蔣介石,此時已經將韓復榘列入了一份特殊的名單。

而不久之後,韓復榘又自己主動把頭放到了砧板上。

6

1937年7月7日,日軍全面侵華,四個月後,兵臨山東。

韓復榘主政的山東省當時被劃入第三戰區,與宋哲元部和石友三部一起,歸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馮玉祥指揮。

然而,韓復榘卻對馮玉祥的各種命令虛與委蛇,因為他一度差點與日軍的土肥原賢二達成一項秘密協定:山東保持中立,不讓中央軍過境,日軍保證不進攻山東。

最終,因為各種原因,以及自己的親信部下明里暗裏都不同意,韓復榘沒有踏上這條路。

1937年11月初,日軍大舉進攻山東的態勢已經昭然若揭,馮玉祥派親信給韓復榘帶去自己的親筆信,鼓勵他學習岳飛

「復榘,復榘,你是好孩子,要做民族英雄,要為抗日而死!」

面對日寇入侵,韓復榘也不是沒有做好拼死抵抗的準備,也一度與日軍血戰數場。德州一戰,韓復榘三個主力師傷亡過半,韓復榘自己也在一場遭遇戰中差點被俘。隨後,韓復榘率軍撤到黃河南岸,炸毀黃河大橋,將家屬送到曹縣後,給髮妻高藝珍修書一封:

「大姐:

我部這次與日寇浴血奮戰,傷亡慘重,為我從軍以來歷次戰鬥所未有。眼見官兵如此傷亡,我心中十分沉重。今後戰鬥必更加嚴重,生死存亡,難以預卜。請大姐再勿為我操心,只要把孩子們照顧好,教育好,我即感激之至。現派人送去伍千元作為今後之家用,望查收。

致安好。向方(韓復榘的字,饅頭注)」

被炸毀的黃河鐵橋

雖然這封看似遺書的家信寫得也頗為悲壯,但在遭受連續挫折後,韓復榘還是動搖了。在他看來,蔣介石命他全力抗日自是不假,但借日軍消耗他的實力,削弱他在山東範圍內的影響力,也是真的。

而就在此時,蔣介石也做了一件釜底抽薪的事:

他原先答應韓復榘要調到黃河南岸幫助防守的炮團遲遲不到,反而還撤走了原本就已經部署在南岸的一些大炮。

這個舉動徹底刺激了韓復榘,也瓦解了他死守山東的決心。

按照原先計劃,韓復榘應該倚仗黃河南岸天險,死守濟南,戰到實在不能戰時,撤入沂蒙山區打游擊,以延緩日軍進攻速度。但這在韓復榘看來完全不可接受:退入山區打游擊毫無意義,他的這些軍隊是他安身立命的本錢。

隨後,韓復榘不顧戰區的再三勸阻,下令不放一槍一彈,撤出濟南,把這座名城拱手讓給日軍。

日軍不費一槍一彈,進入濟南

蔣介石此前曾親自拍電報給韓復榘要求他死守濟南,但韓復榘撤退的速度是如此之快——接到電報的時候已經撤到了泰安。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隨即又電令韓復榘死守泰安,但韓復榘回過去的電報是:

「南京不守,何守泰安?」

等蔣介石再親自拍電報要韓復榘死守泰安的時候,他已經退到濟寧了。

1月7日,日軍進逼濟寧,韓復榘再次棄守,準備一路退入河南,等待時機東山再起。

他不知道的是,行軍路線尚有路可退,但他的個人生涯,已經是無路可退了。

7

1938年1月初,蔣介石下令徐州召開軍事會議,點名韓復榘參加。

此時,蔣介石已經命令戴笠做了相關佈置——他已經動了殺心。

但韓復榘畢竟還是有警惕性的,他知道自己違抗軍令丟了濟南,恐有不測,所以拒不參加,只是派何思源代表自己參加。

很快,又一封電報發到了韓復榘手中:

1月11日,蔣介石要在河南開封召集北方師以上軍官開軍事會議。

韓復榘再次以「軍事吃緊」為由推脫不去。但蔣介石讓李宗仁發去了有45個高級將領參會的名單,讓韓復榘安心。另外,韓復榘派駐開封的代表靳文溪傳來消息,說得到蔣介石親信蔣伯誠帶來的口信:蔣委員長希望能和韓復榘當面一談,有什麼誤會可以解釋清楚,且今後不會再追究。

考慮再三,韓復榘決定帶上一個手槍營,由曹縣乘坐裝甲列車前往開封。

抵達開封后,韓復榘受到了河南省主席劉峙以及白崇禧、李宗仁等人的熱情接待,心下稍寬。

隨後,蔣介石在1月11日下午1點半召開軍事會議。

關於那場會議的現場究竟說了一些什麼話,與會的李宗仁、孫桐萱以及張宣武等人的事後回憶,記述各不相同。有人回憶說蔣介石批評一些高級將領擁兵自立,不聽指揮,但沒有點韓復榘的名字,但也有人回憶,蔣介石點了韓復榘的名字,韓復榘憤怒還擊,說了那句著名的話:

「濟南丟失了我負責任,南京丟失了誰負責任?」

但是,有一點應該是肯定的:在會議結束的當天,韓復榘就被逮捕了。

韓復榘。按通行文章記述,韓復榘是在會後直接被逮捕押送進車的,但據《蔣介石誘殺韓復榘背後的權力之爭》作者邢逸群考證,蔣介石並沒有當場下令逮捕韓復榘,是派人在當晚韓復榘入住的孔祥榕(黃河水利委員會委員長)公寓動手的,當晚韓復榘的手槍營和前來抓捕的戴笠特務還發生過激烈槍戰。

被捕後,韓復榘被關押到了武昌平閱路33號的一幢小樓嚴加看管。

一開始,韓復榘本人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在西北軍的老友孫連仲曾經去探望過他,在二樓聊了半個小時。出來送客時,韓復榘還很輕鬆地對孫連仲說:

「仿魯(孫連仲的字),你放心吧,我頂多就是回家種地去唄,沒什麼了不起的。」

而韓復榘不知道的是,蔣介石已經專門讓張治中去找了馮玉祥,徵求他的意見。

馮玉祥寫了十六個字拜託張治中帶回:

「違抗命令,叛國降敵,軍法從事,絕不姑息。」

馮玉祥。他對韓復榘的感情非常複雜。一方面哀其不幸,但另一方面卻又怒其不戰。對韓復榘放棄濟南,馮玉祥當時曾憤怒地對身邊參謀說:「國家必須有法紀,我如有權力,在濟南的時候,就把韓復榘槍斃了。」

蔣介石還召見了山東省教育廳長何思源,問:「韓復榘扣留你多少教育經費?」又問:「韓復榘是怎樣賣鴉片煙的?」

何思源直言相告:

「韓復榘從未欠過教育經費,也並不賣鴉片。」

但是,蔣介石已經決定殺一儆百。

8

1月23日,最後的結局浮出水面。

當天,國民政府下令免去韓復榘的所有職務,委任沈鴻烈為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的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一職由12軍軍長孫桐萱繼任。隨後,臨時組成的最高軍事法庭會審韓復榘——這是一場缺席審判,被告人被秘密關押,絲毫不知道情況。

軍事法庭最後羅列了韓復榘十大罪狀:

一、違抗命令,擅自撤退;二、按兵不動,擁兵自保;三、勾結日寇,陰謀獨立;四、收繳民槍;五、縱兵殃民;六、派銷鴉片;七、破壞司法獨立;八、擅征和截留國家稅款,破壞稅制;九、侵吞國防經費;十、擾亂金融。

最後宣判韓復榘死刑。

1月24日早晨,本文開頭的一幕發生。

韓復榘身上一共是中了七槍,都打在胸口。

再過一天,就是他的47歲周歲生日。

坊間的一個傳聞是:

蔣介石特地關照不要打頭——畢竟,人家是二級上將。

饅頭說

我從小就知道關於韓復榘的很多「笑話」。

比如他發表演說,說「沒來的請舉手……你們都會七八國的英文」;又比如他看籃球比賽,說「那麼多人搶一個球幹嘛?一人發一個」;還比如說「行人路都靠左走,那右邊的讓給誰走呢?」

還有他寫泰山的詩:「遠看泰山黑乎乎,上邊細來下邊粗。有朝一日倒過來,下邊細來上邊粗。」

後來長大了知道,韓復榘雖然不至於是什麼真正的文化人,但基本的知識素養肯定是沒問題的,且能寫一手好字,很多段子都是「張冠韓戴」——把真正的大老粗、山東軍閥張宗昌的段子嫁接給了韓復榘。更有一些是其他軍閥的段子,或者乾脆是無中生有的。

但再往深想一層:為什麼這些段子老百姓們一直都傳得樂此不疲呢?其中還是有一個根本原因:大家對軍閥都沒有好感。

誠然,中國近代史上的這些大軍閥大多都是窮苦出身,且各有特點,有些也並非一無是處:講義氣,辦教育,且絕大多數都能保住最後的氣節:不投降日本人。

但客觀承認他們這些特點可以,以點概面,只說這些而不說其他,把他們塑造成英雄偉人,就沒意思了——軍閥就是軍閥,如果他們真的一個個那麼天真可愛淳樸善良,怎麼會被老百姓痛恨,最終被一個個打倒呢?

以武力割據,動輒開戰搶地盤;不講法治講人治,崇尚「家天下」;搞壟斷,甚至本質上就想做「土皇帝」,這些都是軍閥共通的特點,而這一切背後都有一個根源,就是他們從來就沒有「國家」的概念,全都是想「割據」。

無論是張作霖還是閻錫山,孫傳芳還是陳炯明,都始終困於這個小格局無法擺脫,韓復榘當然也是這樣。

韓復榘治理山東確實花了心血,但有一個重要原因,他是把這塊地方當成自己「小王國」來經營的:與其說為蒼生,不如說是為自己的基業。也正是因此,他才如此在乎自己東山再起的本錢:有人有槍,才會有地盤。

從這一點來說,拋開別的恩怨情仇,韓復榘違抗軍令一退再退,被蔣介石槍斃也不算冤枉:在國家和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刻,你還在打自己小算盤,並且還因為自己的小算盤給全局造成重大損失,那只能說是自尋死路了。

當然,別的軍閥並非沒有韓復榘那樣的想法,只是沒有或不敢像他那麼「執念」或明目張胆罷了。

前段時間,有個地方發行了一套「大帥幣」交通卡,結果被網友狂噴後下線道歉。這件事也不難理解:

那些舊軍閥,作為個體,客觀展現和敘述他們的各個側面,實事求是,問題不大——說實話,當做茶餘飯後的段子侃侃,問題也不大。

但你要從官方層面正兒八經地紀念和推廣,這不是讓人哭笑不得嗎?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饅頭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6/1700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