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華爾街日報:德國能源轉型面臨「三難」 忽略國安部分導致抗俄手段受限

德國盧布明(Lubmin)的北溪天然氣管線接收站。法新社 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網

歐美關注烏克蘭可能遭俄羅斯入侵,同仇敵愾抗俄,德國卻被質疑立場不夠堅定。《華爾街日報》一篇報導指出,德國能源轉型在環境、社會、國安這「三難」當中,疏忽了國安部分,其對於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讓歐洲少了制裁俄羅斯的選項,因為一旦俄羅斯停止供應天然氣,歐洲也會變得相當脆弱。

相關新聞:德國被質疑抗俄立場不堅定布林肯緩頰:毫無疑問與北約同陣線

《華爾街日報》周日(1/23)報導,德國約20年前決心淘汰核電,同時又要減少煤電以顧及控制碳排量,讓德國現在比多數鄰國更依賴俄羅斯天然氣發電。特別是德國今年要關閉最後3座核電廠,2038年要關閉所有燃煤電廠,德國的電費是發達國家中數一數二高的。

由於數十年來,俄羅斯可靠穩定地提供廉價天然氣給德國,美國、卡達提供的液化天然氣則相對昂貴,因此歷屆德國政府也都沒有建立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德國成為俄羅斯天然氣的最大客戶,據歐盟統計局,歐盟天然氣40%為進口,但德國一半以上的天然氣就來自俄羅斯。

梅克爾政府2018年在時任美國總統川普的壓力下,曾同意在德國北海沿岸建設一個大型的液化天然氣接收站,並提供補助,也草擬法案強制天然氣公司要與這個接收站連接。但川普2020年敗選後,這件事情已被捨棄。

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資深研究員史戴岑穆勒(Constanze Stelzenmüller)表示,德國面臨能源「三難」困境,要在環境、社會、國安取得平衡,「我們低估了其中的國安部分。數十年來,一大批德國政策制定者相信俄羅斯是可靠的供應商,不幸的是,現在有很多反面證據。」

德國預定今年底關閉的伊薩核電廠2號機組。翻攝推特/PreussenEl 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網

德國退役將軍、前總理安全顧問瓦德(Erich Vad)表示,雖然俄羅斯近日在對於東歐的政治談判上,利用天然氣作為施壓工具,但俄羅斯從未對德國使用這個手段,成功塑造德國對於「俄羅斯是可靠能源供應商」的想法。這個狀況近來略有改變,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去年第四季減少了對歐洲天然氣的出口,雖仍履行對德國的長期合約,但影響了加購的部分。

與此同時,歐洲天然氣的探鑽狀況停滯,因為對鑽井引發地震的擔憂,荷蘭天然氣產量下降,德國的進口量因此持續減少。由於天然氣短缺,德國能源價格已上升,據德國統計局,與2020年12月相比,德國去年12月能源價格就漲了69%。

德國對可再生能源(也就是所謂綠電)進行大量投資,但從化石燃料的轉型很緩慢;天然氣目前約佔德國能源25%,關閉核電和煤電廠後就會增加。德國最大公共事業公司之一的萊因集團(RWE AG)執行長克雷伯(Markus Krebber)本月指出,「短期內無法找到取代俄羅斯天然氣的能源。」

不難想像,淘汰核電和煤電後,德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只會加深,政治受影響的幾率也提高。兩國之間的北溪天然氣2號管線(Nord stream2)去年已完工,能使俄國進口到德國的天然氣增加1倍,現在只待德國批准啟用。

新任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所屬的社民黨,傳統上與俄羅斯關係密切,不過德國本屆政府是聯合政府,德國政府官員私下表示,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封存北溪2號管線。

德國新任總理蕭茲。美聯社 圖片來源:蘋果新聞網

利用北溪2號管線作為限制的想法,以綠黨籍的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為首,但總理蕭茲從來就沒在公開場合做出這種承諾。蕭茲承繼的是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的說法,天然氣管線是私營商業項目,必須和政治分開討論。

目前俄羅斯輸往歐洲的天然氣,大多要經由穿越烏克蘭的管線。但北溪2號管線直接穿越波羅的海,俄羅斯若要對烏克蘭發動戰爭,更不必擔心輸送天然氣的問題,讓俄國可以一面當能源供應者,一面對烏克蘭做想做的事,至於歐洲也有天然氣可用,只是地緣與安全可能受影響。

德國經濟部在2015年委託專家進行研究發現,如果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突然中斷,德國的天然氣儲存槽必須要有60%儲存量,才能應付需求。據歐洲天然氣基礎建設協會(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19日公佈的數據,德國現在的存量是44%,而距離歐洲天氣轉暖,還有幾個月要度過。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蘋果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4/169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