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科技巨頭「大殺器」要來了!美參院投票通過推進重磅反壟斷議案

本周四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投票推進的「美國創新與選擇在線法案」是去年眾院通過的一批反壟斷議案中的核心,它對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的影響尤其大,同時也影響Facebook和TikTok這類大平台。

讓美國科技巨頭極為忌憚的重磅反壟斷法案又向獲得國會通過邁進了一步。

美東時間1月20日周四,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以16票贊成、6票反對的投票結果通過,繼續推進「美國選擇和創新在線法案」。本次投票中,六張反對票均來自共和黨議員,但有五名共和黨議員投了贊成票。雖然該法案還未在參議院舉行全體投票表決,但司法委員會的投票結果體現出,議案得到了兩黨的支持,為參議院全院投票通過奠定了基礎。

去年6月,眾議院公佈了五項反壟斷法案的草案,同月,眾議院司法委員會竭力通過了其中的四項,「美國創新與選擇在線法案」就是其中的核心內容,它旨在禁止大型平台從事有利於自身產品或服務、不利於其他商業用戶或歧視類似處境的商業用戶的行為,例如切斷競爭對手使用平台提供的服務,並禁止主導平台使用在其服務中收集的、不對外公開的數據來助長自營產品和服務等。

當時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分析稱,這些法案堪稱迄今為止國會小組委員會針對少數大型科技公司的「最大立法努力」,如果法案在參眾兩院都獲得通過,亞馬遜、蘋果、Facebook、谷歌四大科技巨頭將不得不徹底變更商業行為,收購更困難,甚至慘被拆分。

參議院投票後,周四美股午盤,早盤一度漲逾2%的蘋果回吐所有漲幅微幅轉跌,早盤曾漲近1.7%的谷歌母公司Alphabet轉跌,午盤稍早已轉跌的亞馬遜跌幅擴大到1%左右,到尾盤,早盤曾漲近2.6%的Facebook母公司Meta也轉跌。截至收盤,亞馬遜跌近3%,Alphabet跌超1.3%,蘋果跌約1%,Meta跌逾0.9%。

本周四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投票前,一些專家評論稱,「美國選擇和創新在線法案」是國會議員對科技巨頭推行重大反壟斷改革立法的最佳機會之一。相比主要局限於蘋果和谷歌這類App商店運營方的另一該委員會待議反壟斷法案「開放應用市場法案」,「美國選擇和創新在線法案」的打擊面更廣,它可能避免亞馬遜這樣的企業在搜索排名中將自有品牌產品置於更有利於第三方競品的地位。

因此,「美國選擇和創新在線法案」的議案推進對科技巨頭絕不是好消息。媒體指出,該法案對亞馬遜、蘋果和谷歌的影響尤其大,目前議案的文本內容顯示,它也適用於Facebook母公司Meta和TikTok這樣的大平台。因為它禁止根據用戶和市場規模衡量的佔主導地位平台歧視依賴其服務的企業。

科技巨頭最近積極遊說拜登政府,試圖阻止該議案通過。本周三,蘋果等科技企業參與的貿易組織Chamber of Progress警告,在政治層面,白宮支持該議案不會受到選民歡迎,可能在今年11月國會中期選舉前傷害民主黨人,因為他們統計的民調數據顯示,那些關鍵州的選民並沒有將科技業監管放在優先位置。美國商會周三也對該議案提出反對,稱它將導致商品漲價、減少美國家庭的選擇,限制小企業的機遇,危害美國經濟。

「反壟斷鬥士」承諾加強監管

值得一提的是,在參議院投票前一天,一直以「反壟斷鬥士」著稱的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新任主席Lina Khan本周三明確表示,在她的領導下,FTC不會再對資源更充足對手的恐嚇或威脅退縮,並特別提到,在關注企業過去違法行為的同時,FTC「預判可以幫助公司積累權力的下一代技術非常重要」。

Khan稱,FTC選擇執法行動會格外考慮對潛在非法行為的威懾作用,尋求真正改變整個市場的動態,在關注企業過去違法行為的同時,預判可以幫助公司積累權力的下一代技術非常重要。該機構還考慮打擊可能涉及「從源頭扼殺競爭」的非法行為。

華爾街見聞此前文章介紹,Khan在去年5月被美國參議院確認為FTC委員,一個月後火速被拜登政府任命為FTC「一把手」。她的上任被外界視為向大型科技公司發出了響亮的監管號角,甚至不乏分拆巨頭的可能。

微軟收購暴雪成反壟斷試金石

Khan講話前一天,微軟本周二剛宣佈斥687億美元巨資收購遊戲巨頭動視暴雪。對於誓言要打擊大科技公司市場權力的美國反壟斷機構來說,微軟這筆史上最大的交易將成為「重點關注對象」,能否順利通關要看美國科技反壟斷的決心有多大。

媒體援引知情者消息稱,微軟和動視暴雪內部都擔心Khan會利用這筆交易來證明自己的決心,她對待大型科技巨頭是認真的,動視暴雪的投資者似乎也表現出同樣的擔憂。

前布魯金斯學會行政總裁、美國司法部反壟斷部門前負責人Bill Baer指出,這次收購是反壟斷機構採取行動的一個理想機會,FTC領導人認為司法部在允許合併方面太過寬容,尤其是科技領域。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21/169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