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媒:中共盛行「羞恥文化」,鳳眼模特與偷渡犯成受害人

資料照:一名中國模特在北京舉行的汽車展上為奔馳汽車做廣告。

中國互聯網近期爆發兩起犯眾怒的爭議事件,一是德國汽車品牌奔馳(Mercedes-Benz)和中國零食商三隻松鼠分別推出「眯眯眼」造型的廣告,引發中國網民怒轟「辱華」,並痛斥女性模特兒「媚外」。另一起則是組織偷渡犯的蛇頭落網後,在廣西遭到遊街示眾的對待。學者分析,兩起看似關連不大的爭議,實則都是中國在「羞恥文化」(Shame culture)盛行下,無辜當事人動輒成為網絡霸凌下的受害者。

近期一則微博視頻引發熱議,四名身穿白色防護服、戴口罩的犯人,12月29日在廣西公安的押解下遊街示眾,他們脖子上還掛有公開自己照片和姓名的牌子,沿途引發大批群眾圍觀。

偷渡犯遭遊街示眾引爆微博人權論戰

面對媒體詢問,廣西省靖西市公安回應稱,這是當地針對走私、偷渡等罪犯的「現場懲戒警示活動」,四名犯人都是組織越南偷渡客入境廣西的蛇頭,之所以將他們遊街示眾,依據的是當地防疫部門發佈的「十個一律」懲戒措施,包括「一律公開曝光」嫌疑人的照片、姓名、年齡及家庭住址等資料。

視頻登上微博後,網民議論紛紛,看法兩極。部分網民因為擔心偷渡客成為防疫破口而支持這類嚴格的懲戒,大讚警方「幹得漂亮」,或痛斥犯人「活該」。但大多數法律人士則持反對意見,包括江蘇律師藍天彬等多人都具名指出,「十個一律」中根本沒有遊街的規定,而且此懲戒行為侵犯人權,中國早就禁止過去對死刑犯才用到的「遊街示眾」等侮辱人格行為,更遑論偷渡相關之嫌犯。

以羞辱作為處罰學者:暴露執法者無知

對此爭議,位於台北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認為,華人社會至今仍盛行用羞辱的方式來懲罰犯錯者,但反映出的是執法者本身對法律與是非對錯的無知。

賴祥蔚告訴美國之音:「其實這種行為在現在的華人社會還普遍存在啊!有一個名詞叫作洗門風,就是常常用羞辱對方的方式來展現出自己以為的正義感,但是不是能夠真正發揮效果?恐怕這就是兩件事了。」

除了將嫌犯遊街示眾的爭議,近期包括迪奧(Dior)和奔馳(Benz)等多家國外大廠,因為在廣告中啟用細小鳳眼的女性模特,而遭中國網民與媒體指控「辱華」,因為長久以來,用手指將眼角拉出「眯眯眼」的表情,一直在中國被視為是西方人嘲弄亞洲人五官特徵的歧視行為。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06/169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