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親家之間關係再好,也別做這4件事,避免結仇

親家就是親家,就是某些場合,必須坐在一起的人。

兩個原本毫不相干的家庭,因為兒女結婚,變成了親戚,這是命里註定的緣分。

亦舒說過:「唯一比對方親戚更討厭的人,也許就是我們自己家的親戚。」

親家走得太近了,就是一場災難,不管是兒女,還是兒媳和女婿,都會受到牽連,也不管偏袒哪一方,都「兩面不是人」。也許,好端端的婚姻,因此一拍兩散。

要懂得,親家之間關係再好,也不能做這4件事,避免結仇。

02

第一,插手兒女的小家庭。

電視劇《妯娌三國時代》裏,何老太的三個兒子,結婚之後,也沒有真正分家。大事小事,何老太都要管一管,並且她一直偏袒老三何其。

隨着時間的推移,家庭矛盾越來越突出。

劇里有這樣一段台詞,媳婦對婆婆事事都要管,很不滿意,責備了丈夫幾句。

丈夫說,沒有媽,哪有他的今天,他的每一分錢,都和媽媽有關。

媳婦反駁,丈夫能夠掙錢,都是夫妻的共同財產,不是媽媽的財產。

有這樣一句話:「夫妻才是生活的合伙人,父母把你養大,交給了你的愛人,就完成了使命。」

可惜,很多公公婆婆、丈母娘老丈人堅持要奪取「兒女小家庭」的管家權,一開口就說:「還不是為了你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誰都希望兒女過得好,可是成家之後的兒女,需要獨立的空間,擺脫原生家庭的束縛。

培養了「啃老族、媽寶男」,才是父母最大的悲哀。

所有的強行插手,都是破壞兒女的婚姻,放大夫妻之間的矛盾。不管是誰,都偏袒自己的骨肉,把媳婦、女婿當成外人,在處理矛盾的時候,拼命排擠。

兒孫自有兒孫福。老祖宗的話,不能忘。

03

第二,計較金錢方面的得失。

我的小姑姑生了一兒一女,家庭一直很幸福。

前年夏天,小姑姑的兒子結婚了,幸福也隨之消失。

兒子結婚,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兒子買房的事情,卻令人發愁。本來,說好了雙方的父母,各出十萬,可是小姑姑的親家,中途反悔,認為他們養的是女兒,憑什麼出那麼多錢。

親家雙方僵持不下,婚期也拖了兩個月。

其實,親家也是「親人」,只要和諧共處,不管錢在誰家,都是大家庭的,最後都會花在兒女身上。

總有一些父母,因為彩禮錢、買房買車的事情,和親家鬧得不可開交,甚至導致兒女弄丟了婚姻。

要懂得,放下面子,不計較金錢的得失,家庭才會和睦。即便彩禮很少,房子很小,只要兒女的婚姻幸福了,未來就會越來越好。

不管是親家一起做生意、一起照顧孫輩、一起抱團養老,都別計較,以和為貴。

04

第三,過於頻繁的聯繫。

過多的聯繫,其實是以愛的名義,互相綁架。

比方說,婆家遇到了任何事情,都要丈母娘家來幫忙,雖然兩家人聚集在一起,很熱鬧,但是丈母娘不一定樂意。萬一丈母娘另外有安排,她對婆家就會特別反感,覺得自己吃虧了。

還比方說,兒女家買了新房子,親家都趕去幫忙。公公喜歡雪白的牆壁,老丈人喜歡稍微暗一點的顏色,兩個人爭執不下,反而把裝修的事情搞砸了,家庭矛盾也升級了。

老祖宗勸導我們,「物極必衰」。

當親家之間的感情太熱情了,就會走向冷淡,甚至引發仇恨。就像一朵鮮花,開到了極致,就註定要凋謝。

每個人,都有個性。親家不是「血脈相連」的親戚,鬧翻了,個性會變成犟脾氣,沒有人願意低頭。

05

第四,宣揚家庭里的醜事。

俗話說:「家醜不能外揚。」

親家、兒女的小家,累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大家庭。

聰明的人,不管家裏出現什麼問題,都會包容,不會對別人宣揚。

兒女吵架了,有離婚的徵兆。這時候,父母帶着偏袒的心態,到處宣揚女婿或者媳婦的過錯,對兒女離婚,只能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親家的家庭出現了危機,需要幫助,不需要「指指點點、冷眼旁觀」。把「危機」當成談資,就是掐別人的痛處,把感情往外推。

自己家的醜事,不管親家是否知道,都不要在聚會的時候提起,即便要說出來,也是點到為止。你可以管好自己的嘴,但是沒有辦法管好親家的嘴。

口是傷人的利器。當親家之間,宣揚家醜,以後就沒有辦法好好說話了。最可憐的是,兒女夾在中間,左右為難,連一句公道話也說不出來。

06

結束語。

朱光潛先生在《悲劇心理學》中寫道:「近而熟悉的事物往往顯得平常、庸俗甚至醜陋。但把它們放在一定距離之外,以超然的精神看待它們,則可能變得奇特、動人甚至美麗」。

人與人交往,最恰當的距離,就是不遠不近地守望,中間隔着一層薄薄的霧氣,把瑕疵掩蓋起來,把朦朧的美感亮出來。

親家之間的感情,如何處理,需要從這幾個方面着手:提高個人的修養,任何時候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說極端的話;學會主動低頭,不讓矛盾升級;放手兒女,讓他們扛起家庭的「責任」;保持禮尚往來,但不計較禮物是否貴重;接受家庭之間的差異,不強行改變;不和別人的大家庭比較,戒掉攀比心。

親不親,一家人,冤家宜解不宜結。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2/0102/169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