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一個人高級的修行:心靜如水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這一生,但行好事,諸惡莫作。

子曰:「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唯止能止眾止。」

意思是說,在流動的水裏,人是看不到自己的,只有靜止的水面,才能當成靜止,映照出人的真實模樣,靜止的東西,才能使其它物體靜止。

修行的關鍵,在於修心。心若不動,風又奈何?不管多大年紀,身處何地,遭遇何事,能夠心靜如水,便是大道所成。

02

春秋時期,魯國有一個因受刑而失去腳的人王駘,向他學習的人,有很多,和孔子門下的弟子,數量差不多。

有弟子問,王駘站着的時候不施於教,坐着的時候,也不發表見解,但是學習的人卻滿載而歸,這是什麼樣的人啊?

孔子說,王駘是得道的高人,連孔子都要去請教,此外,除了魯國人之外,孔子要帶着天下的人都去學習。

「生死之類的大事,也不能影響到他;即便是老天掉下來了,也不會讓他消亡。他通曉道理,卻不被外物影響,順應萬物的變化,而執守事物的根本......」

孔子的一番話,讓人醍醐灌頂。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很多時候,不是世界很亂,而是我們的心亂了。不管哪裏有熱鬧的事情發生,都要一探究竟,非得親臨現場不可。

就是窗外的蟬鳴,也能讓人心煩意亂,恨不得把蟬抓起來,狠狠地教訓一番——讓它閉嘴。

真的,不是世界太鬧騰,而是你的修為不夠,你在乎的東西太多了,就像一個巨大的包袱,裏面滿滿當當的,什麼都不捨得扔掉,活活地把自己累壞了。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無為而治」,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什麼,而是克制自己,把想做的事情,緩一緩,或者不去管了。

03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越是美麗的人,越不會認為自己長得有多美,把自己當成普通人;越是善良的人,越覺得自己做的善事不夠多,常常自責。

炫耀自己,是人的本性。今天幫助了誰,拍下來,發個朋友圈,接受大家的點讚。收穫的「贊」越多,越會沾沾自喜。如果一個點讚的人都沒有,心情會很低落,感覺自己的好心,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

很多的人,做了善事,要留下永久的痕跡。比方說,修路的人,要在路口立碑,記錄自己捐款的事跡;或者把路的名字,改成自己的名字,讓所有得益的人,都感恩。

其實,注重留痕的人,是在美的畫面里,做了「畫蛇添足」的事情。一件事做完了,就是圓滿了,如果還要繼續做點什麼,就會令人反感。

就拿修路來說,真正的美好,是過路的人,臉上有笑容,腳步變得輕鬆,而不需要他們記住路是誰修的,花了多少錢,要給修路的人歌功頌德。

要懂得,所有的驚濤駭浪,最後都要歸於平淡,更何況是人的功名呢?一個做了一輩子好事的人,會有幾代人記住他的名字,但不敢保證萬代千秋都能有人記住。

捨去功名,不炫耀自己的美,做任何事情,都會「心安」。

04

有道是,改變別人是笨蛋,改變自己是聰明。

一個木匠,製作了墨斗之類的器具。在木頭上彈出一條直線,然後順着直線削下去,把彎曲的木頭,改成了直挺挺的木頭。他說,這是技藝。

一個馴馬師,在馬的蹄子上加上鐵塊,把馬圈養起來,然後用鞭子抽打馬背,讓馬飛速前行。他說,這是千里馬。

一個愛鳥的人,拿着網兜去山裏捕鳥。然後把鳥養在籠子裏,天天投喂,讓鳥唱歌,還和鳥聊天。他說,這鳥真的很高貴,受到了恩寵。

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什麼是技藝、什麼的速度、什麼是恩寵,他們並不知道,只是強行給別的東西,貼了一個標籤。

想起一句話,畫虎不成反類犬。

一個沒有見過老虎的人,怎麼能夠畫出生動的老虎呢?一個不懂老虎習性的人,又怎麼能夠讓老虎「躍然紙上」?

真正有修為的人,尊重「世界大不同」,讓一切都按照本性去生活,然後加以利用。

比方說,彎道是千轉百回的,可以感悟到「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沙漠是寬闊荒涼的,可以感悟到「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

美,不是千城一面,而是千差萬別。尊重事物之間的差別,你的心就平靜了,眼神就溫柔了。

05

老子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做人如水,把自己變成「無形」。在瓶子裏,就是瓶子的模樣;在大自然里,就繞着大山和城市流動。

不管誰,都能免費喝水,一句謝謝也不要說;不管多髒的東西,用水洗一洗,就乾淨了,水也因此變得渾濁了。水,並不會因此而憤怒,也不會因此就放棄善良,更不會因此變得骯髒。

我們總喜歡用「上善若水」來讚美自己,卻不懂得放棄「讚美」才是最好的品格。

有一個禪師,在圓寂之前,對弟子說:「誰能摘掉我的功名?」

大家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

一個小弟子說:「施主,你叫什麼名字?」

禪師心滿意足,安詳離世。

人這一生,到了蓋棺定論的那一刻,把所有的過往,都忘掉,連名字也抹去,一切化為塵土。這便是頂級的修行。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29/1689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