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一大批外國電影來到中國 可是美國電影消失了

2021,是美國大片在中國的超級歉收年。

不但漫威系電影全面失蹤,其他幾大荷里活製片廠的出品,也是少得可憐。

說起來,有敏感事件敏感人物接二連三的突發狀況,也有大疫之年諸業蕭條的大前提,但不能不提的是,上峰的宏觀調控也在發威:一批「安全」的動畫片、純爆米花片也被攔在了進口大閘之外。

當然,在疫情反反覆覆、影院時關時開的背景下,針對這個產值不大的小行業,衙門裏主要考量的無非是「不出事」,而就在身邊的國內片商大抵還能撒撒嬌、耍耍賴,搶搶檔口,但一貫又傲又慢的美帝——誰還管得了你的死活?

更何況,當下主流觀眾也漸漸不那麼熱衷於「進口大片」了。

或許,偶然中的必然已經浮出水面:美國大片在華的20多年好日子,就快要到頭了。——槍稿主編徐元

韓、印、俄、巴批片接連空降,替代不了荷里活

文:坦克

「誰說進口片被叫停了?又造謠!」

的確,雖然自從11月12日《叢林奇航》之後,已經整整一個月沒有荷里活分賬片公映,距離下一部明年1月14日的《黑客帝國4》也還有一個月的空窗期。但另一邊,保加利亞影片《榮耀時刻》、波蘭買斷批片《盲琴師》、俄羅斯批片《反恐特戰隊:清盤行動》、巴基斯坦動畫《奇幻森林之獸語小子》接連空降定檔,6年沒有被引進的韓國電影和2年沒有被引進的印度電影,也都突然解禁獲得了公映機會。

波蘭電影《盲琴師》12月10日登陸大陸院線。

表面看,市場上百花齊放。實際上,12月進口片累計票房僅為3400萬,這其中絕大多數還是密鑰延期的《007:無暇赴死》《沙丘》以及美國買斷批片《銀行家》的成績,幾部小國別批片累計票房不足500萬,對市場的貢獻微乎其微。

顯然,在引進片國別方面,中國大陸影市又迎來了一個新的變局。

中美電影交流42年,地緣政治下的電影引進困局

雖然說電影不應被政治影響,但作為文化宣傳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從1949年至今,中國的電影進口一直深受外交政策影響。雖然經過了1978年改革開放、1993年深化電影機制改革,以及兩次對美電影談判,中國對外電影的引進愈加開放,但是中國與鄰國外交政策、地緣政治,也一直深深地影響着大陸電影引進。

如果說「技術問題」是阻礙國產電影上映的最大難題,那「政治問題」則一直是懸在進口電影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都有被一刀切叫停的可能性。

電影《怪物獵人》開畫僅一天就因辱華原因緊急下映。

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之間,為了意識形態的控制,中國大陸沒有引進任何一部荷里活以及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產出的電影。直到42年前的1979年,中美建交後,兩國就簽訂了《中美文化交流協定》,但是美國電影並沒有成規模的向中國大陸引進,而僅僅是以所謂的技術交流為突破口,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等城市進行試點放映。

之後,美方提出可以由美國出資,在北京、上海建立現代化的影院,由中方挑選影片,買斷放映並進行票房分賬,但最終雙方妥協為僅採取買斷放映、不進行票房分賬的方法進行荷里活電影引入,因而在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中國一線城市出現了大量荷里活電影,但這些電影多是國內通過低價購買或者接受贈予的方式引進的西方已過檔期的電影。

直到1993年,這種狀況才被改變。1993年1月5日「三號文件」《關於當前深化電影行業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正式公佈開始實行。首部引進分賬片《亡命天涯》以2600萬的票房成績,刷新大陸影史票房記錄。

由哈里森·福特主演的電影《亡命天涯》是中國大陸第一部與外商採用票房分賬形式發行的影片。

經過28年的發展,以荷里活六大分賬片為代表的美國電影,早已成為大陸影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部分年份,美國電影佔據着中國大陸進口片票房的80%以上,13部曾經刷新大陸影史票房記錄的電影,8部都來自於美國。

而在20多年前,中國也曾經短暫禁止了美國電影的引進。1999年5月7日,美國B-2轟炸機發射的精確制導炸彈擊中了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當場炸死三名中國記者,炸傷數十人,造成大使館建築的嚴重損毀。事件發生後,中國民眾群情激憤,全國多地爆發大規模反美示威活動。同樣,此次時間也重擊了荷里活分賬片在大陸的表現。中影毅然決然的停映了所有進口大片,堅決地表明了姿態,並且在長達半年的時間內沒有上映一部分賬片。5月在北美上映的《星戰前傳1》,被拖到了11月才在大陸上映。

《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在中國大陸上映的時間比美國晚了近半年。

根據中國電影2000年鑑顯示,1999年的引進片票房,較1998年下降了71%。由於當時分賬片在整個電影市場結構中,一直佔有半壁江山,因此,停映帶來的經濟效益受損是難免的。這重重一擊,着實讓不少影院,尤其是一線城市的影院受損嚴重。

1999年後,雖然中美關係起起伏伏,但是荷里活電影因為佔據着影市大盤的命脈,因此仍然能夠較為順利的放映。

然而到了今年下半年,美國分賬片卻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局。從今年6月底到12月,進口分賬片被連續三次叫停,這種現象也讓全行業匪夷所思。

中美貿易戰自2018年3月22日打響並持續至今。

2018年,中美貿易戰打響。這期間中美關係不斷惡化,在2020年也達到了高潮,但是其實並沒有阻止分賬片的引進公映,反倒是2018-2019年的分賬片,相比幾年前獲得了更好的檔期待遇,甚至其中多部享受到了「全球最早」的待遇。

在外界看來,中美關係最惡劣的2020年,包括《信條》《花木蘭》《瘋狂原始人2》《神奇女俠1984》《心靈奇旅》等片也都獲得了正常引進。另外今年3月,中美安克雷奇會晤。會談結果在外界看來,並不算樂觀,但這依舊沒有阻礙之後的《哥斯拉大戰金剛》《速度與激情9》等影片公映。

2016年,韓國部署薩德,韓國批片全面叫停;去年6月底開始,中印加勒萬河谷摩擦,印度批片全面叫停。每一個地緣政治信號,都對引進片能夠造成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目前有關部門對於荷里活分賬片的到底是什麼態度,尚不清晰。

可以說在目前情況下,中美在貿易、政治等多個問題上,依舊存在着不少摩擦。但縱向對比過去,這些摩擦也一直存在,並不比過去嚴重太多,在這個階段,全面叫(拖)停(慢)進口分賬的引進,也讓外界無法對其進行過深的解讀。

票房大盤持續探底,小國別批片替代不了荷里活

唯一清晰的是,12月中旬了,票房大盤卻持續在冰點徘徊。

影院怨聲載道,院線電影產業瀕臨存亡之秋。就在這個時候,進口分賬再次被按下暫停鍵,一次又一次地給行業內澆了一盆冷水。

如果荷里活分賬片暫緩,而其他小國別批片加速引進,就會有好的市場效果嗎?

答案並不樂觀。截止目前,今年共有48部進口批片公映,總計票房報收17.1億,占今年到目前為止大盤的不到4%。

近兩年,整個批片市場簡直可以用「慘澹」二字來形容。疫情的影響當然是最直接的,但另一個角度來看,2017年的盛況的確是很難複製了。大多數批片都是一些小眾國家的非英語影片,對於國內觀眾來說同樣也有一定的門檻。

黎巴嫩電影《何以為家》創下了3.76億的小國別批片票房佳績。

自從2019年五一檔的《何以為家》之後,小國別批片已經近三年沒有出現爆款了。在此之後,就再也沒有美日之外的批片取得破億的票房成績。批片市場確實也越來越不景氣。

不可否認,韓國和印度批片解禁,對於近兩年持續萎靡的批片市場是一個好消息,如果絕大多數韓國和印度的賣座電影能夠在明年獲得引進機會,兩國累計取得20億+的票房表現並不困難,但對於進口片市場的彌補也並不明顯,要知道這也僅僅是疫情爆發前2-3部超級英雄大片的票房量級。往年能有200億量級票房貢獻的荷里活分賬片,在短期內,無論是國產片還是小國別買斷批片,都沒有替代的可能性。

韓國電影《哦!文姬》和印度電影《最初的夢想》相繼定檔。

中美電影之間,需要一場戰略級的對話

不可否認,中美電影正在全速脫鈎。

雖然2020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並且這一桂冠將在2021年繼續衛冕。

但電影的定義,也早就已經不同於以往。如果加上荷里活流媒體電影的收入與產值,美國將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的地位,並且十年內也不會動搖。

荷里活只是在中國賺不到錢了,但這並不意味着荷里活不行了。作為現在世界最大的兩個電影市場,中國和美國幾乎佔據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其中包括了電影產量和票房輸出,這兩個國家在疫情後能否都儘快恢復活力對於整個世界的電影市場都有深遠意義。

中美兩國肯定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差異和區別,在這兩個國家內部這種差異和區別有更容易通過電影來展現,同時電影作為一種既是文化產品,又是純粹的商業流水線商品,對於溝通兩個國家在政治、經濟和文化方面,會起到其他渠道難以匹敵的作用。中美電影備忘錄已經到期了近五年,至今還是沒有達成新的協議。也許,在中美電影之間,也需要一場戰略級的對話。確立新平台,建立長久的對話機制,無論對於中國還是美國,都是雙贏的結果。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一起拍電影、槍稿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18/1684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