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攝影師在香港5年拍2萬張貓片: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了來時的路

荷蘭有個名叫馬奕修(Marcel Heijnen)的藝術家,1992年去了一趟香港,從此一遇香港誤終身,隔年就搬到了香港定居。

吸引他的不是香港的繁華、熱鬧的街市、充滿人情味的市井生活,而是香港的貓。

香港的貓有什麼特別的嗎?

那倒也沒有,和其他地方的貓一樣,愛吃飯、睡覺和撒嬌。

唯一例外的是,香港的貓會看鋪和賣貨。

馬奕修驚訝地發現,在香港,幾乎每一家店鋪,都有一隻鋪頭貓。

無論是菜市、大排檔、雜貨店、五金店、藥鋪,貓咪都在履行自己的「看鋪」職責。

即使沒有人監督它們的工作,沒有人給它們制定kpi的考核標準,但它們還是盡職盡責。

哪怕這份工作幹得並不開心。

哪怕已經和老闆相看兩厭,一句話都不想多說。

哪怕盯着你,你也不光顧這家店。

但只要不是困得要死。

只要不是餓得要死。

它們都會努力地瞪大眼睛,看好店鋪。

真的是最盡職的鋪頭貓了。

馬奕修深受感動,決定拿起自己的相機,把這些可愛的鋪頭貓記錄下來,後來拍的越來越多,就創作了攝影集《鋪頭貓》《市場貓》與《車房犬》等作品。

為拍鋪頭貓,馬奕修走過很多香港的街道。

在他心中,那些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摩登的藝術街區並不能代表香港,反而貓咪與傳統的店鋪群落,構成了香港獨特的魅力來源。

「你在這裏,會發現一種神奇的人與動物之間的碰撞與融合。」

你會發現人與貓,姿態、神情越來越像,甚至長得越來越像,而這是他們長久相處的結果。

同樣懶散的人與貓。

同樣發困的人與貓。

同樣姿勢誇張的人與貓。

同樣因為鬧了彆扭而決定一拍兩散的人與貓。

同樣低頭嗅聞某種味道的人與貓。

同樣因為身體虛弱而艱難邁步的人與貓。

同樣胖的人與貓,只不過一個肚子大,一個臉大。

人與貓之間,有一種巧妙的互動和連結。

「香港店鋪大多數場景都是雜亂不堪的,這種情況在上環、西營盤等地十分常見,但當我將貓這一元素引入並融合進這個場景,照片就立刻變得富有活力。」

有一些貓,因為拍攝的緣分,馬奕修甚至和它們熟絡起來。

「這隻貓叫豆丁,它原本是只流浪貓,被店主收留後就一直住這裏。它是個捕鼠能手,有它在的地方,老鼠都躲得遠遠的。」

「這隻貓叫做牛奶,全身雪白雪白的,是店主上大二的女兒在路上撿的,非常乾淨和健康。平時店主工作忙,它就在一邊看鋪,不忙就會過來蹭你的小腿。」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藝非凡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16/1684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