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最罕見姓氏:身份證識別不出 家族被迫改姓

《通志》記載:「三代以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妊人稱姓」。妊人即指女子,故姓最早誕生於母系社會,最早的姓中都帶有一個「女」字。故而「姓」和「氏」在先秦時期都是彼此獨立誕生存在的,而「姓」也是繼承於母而非父,只有「氏」是繼承來自於父。

所以那些最早的上古先秦的姓都是以「女」字作為偏旁部首,這也說明了自母系社會開始,「姓」是早於「氏」誕生的。

中國較為著名的關於漢字姓氏的作品莫過於《百家姓》,「趙錢孫李周吳鄭王」人們更是能娓娓道來,在《百家姓》的諸多姓中,就有不少極為複雜和罕見的姓。

其中有個別姓罕見到農身份證明時的技術都無法識別,導致家族都要改姓,而「爨」(cuàn),就是這其中極為罕見的姓之一。「爨」字在古代是指燒火下廚,同時它還有「灶台」的意思,因此它在古代曾用來代指廚房。

隨着字體的不斷演化,「爨」除了保留了原本燒火下廚和代指廚房的意思外,它開始作為一個「姓」存在。「爨」姓作為中原的姓之一,隨着時間的推移,「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姓以及一個龐大的民族,他們大部分人都輾轉至了雲南。久而久之在雲南就形成了獨特的「爨文化」,魏晉南北朝時期,「爨」已經是一個在巴蜀雲南地區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姓。

三國的蜀漢丞相諸葛亮平南中時,封「爨」為「領軍」,於是就有了「爨地」,其所統之地亦稱為「爨」。隨着「三國歸晉」,晉朝到後期的統治越來越崩壞,南中由於各種原因最後只剩下「爨」姓一家,而這一期間出現的各種中原王朝對於南中也僅有名義上的統治。

晉宋至隋唐時,爨氏分成了東西兩部分,元代分為黑爨和白爨,明代以後,爨專指羅羅。爨姓出過書法家,名叫爨道慶,為南朝宋人,留有「爨龍顏碑」,另一個姓爨的是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寶子,以爨寶子碑著名。

明清以後,隨着「爨」姓的落寞,有不少人開始選擇和中原文化或是其他少數民族進行融合,其中就有一部分在文化融合的過程中同化為了「白族」。除了選擇改姓和別族進行融合外,還有些則是不願改姓進而遠走他鄉,於是曾盛極一時的「爨」姓族人寥寥無幾。

如今還仍然知道這個姓的人已經很少見了,變成了一個平常幾乎見不到的姓。在北京門頭溝齋堂鎮以西的小北溝內,109國道路北6公里處,有個爨底下村,在2006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明代這裏是「爨里安口」,村名「爨底下」因明代軍事隘口而得,爨、川諧音,後人去繁從簡變為「川底下」。此處地勢險要,從北京到河北懷來的古道從這裏通過,因此就形成了險關隘口,遼代時名為「南暗口」,由「山後八軍」中的青白軍駐守,遼代時期,宋朝與金國聯合攻遼,在攻打燕京(今北京)時,金國大將粘罕率兵從礬山小盆地出發,翻越黃草梁,從南暗口出奇兵,走西山大道,迅速攻到了燕京城下,一舉攻克燕京,成為古代有名的戰例。

明代時,在此設立爨里安口,派兵戍守。因此村位於爨里安口之下方,故名為「爨底下」

雖然「爨」作為姓不常見了,生活在雲南一代的爨姓人一直保持着家族的傳統文化。不過,在日常生活中,他們也曾因姓氏遇到一個很尷尬的局面,這就是涉及到證明身份的身份證。

二十多年前,計算機上的輸入法也不夠完善,這就導致這一地區姓「爨」的人去申請身份證時會產生很多麻煩。因為計算機上各種輸入法均找不到「爨」字,導致他們無法擁有身份證,出行都受到很大影響。

人們為了能讓這個字被錄入計算機的輸入法裏,讓更多人能在互聯網上看到,也想了很多方法,但都很難完成,於是這些姓「爨」的人不得不被迫改姓。這些人在改姓之後才成功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身份證,不過即便是為了身份證而不得已改姓,在日常交流時他們依舊使用「爨」。

如今,隨着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的日益發展,「爨」字也可以出現在計算機輸入法里了,再也不用擔心在申請身份證的時候會出現因為姓而無法申請的情況了,也不用擔心會出現被迫改姓的情況了。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夜讀文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11/168199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