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北京冬奧會遭多國外交抵制,中國當局「可能會為面子」作出反制

澳大利亞緊隨美國之後,周三(12月8日)宣佈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英國和加拿大之後也宣佈外交抵制冬奧。有分析稱,隨着有更多國家加入其中,北京會感到失臉面,基於「面子」和國家形象問題,可能從雙邊合作領域和對贊助奧運會的國際企業下手作出反制。

拜登總統上月剛剛與習近平主席舉行視頻會晤,雖然沒有實質性突破,但依然被解讀為是兩國發出信號,試圖緩雙邊關係。而美國等國家對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表明中國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間的競爭和衝突將持續。

美國卡特中心旗下「中美印象」網站主編劉亞偉對BBC中文說,中美兩國已經進入結構性競爭,不僅在經貿方面,在地緣政治和價值觀方面也持續衝突。因此,當中西陣營對於新疆香港等人權問題陷入價值觀框架的討論時,「相互讓步的可能性就更小」。

多米諾效應?

美國白宮發言人周一表示,鑑於中國在新疆的犯下的「種族滅絕和反人類罪行」,將不會在外交層面派代表參與北京冬奧會,但運動員仍將參加比賽。兩天後,澳大利亞也明確表示,出於對中國人權問題的擔憂,將對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

「我這麼做是因為這符合澳大利亞的國家利益;這是正確的做法,就這樣,」莫里森說。

澳大利亞與中國的關係正處於低谷。澳大利亞在新冠病毒溯源、新疆及香港問題上的態度惹怒了其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中國採取了反制措施,對澳大利亞的煤炭、牛肉、葡萄酒等商品徵收了關稅或其他限制。

澳大利亞還在今年9月與美國和英國簽訂了新的安全協議(AUKUS),旨在抗衡中國在印太地區的影響力。根據協議,美國將與澳大利亞分享技術,使其擁有核動力艦隊。

新西蘭證實,將不會派遣政府官員參與奧運會,但主要是基於對新冠疫情的擔憂。

英國首相約翰遜表示,英方不支持杯葛運動,但沒有計劃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實質上實施了外交抵制。早前英國《每日電訊報》稱,英國政府正考慮限制參加冬奧會的政府官員數目,其中一個方案是大臣不出席,改由英國駐華大使吳若蘭代表出席。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也宣佈加入外交抵制北京冬奧,以表達對中國人權的關注,但相信行動不會影響運動員參賽。

中國駐英國和駐加拿大的大使館也先後批評提出抵制的國家。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erman Marshall Fund)的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Bonnie Glaser)周二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表示,除非其他國家加入抵制行動否則「中國侵犯人權是不可接受」的這一信號將被削弱。

「我認為,現在唯一的選擇是爭取儘可能多的國家加入我們的行動」,葛來儀說。

「面子和榮譽問題」

在美國正式宣佈外交抵制北京冬澳會前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都言辭強硬地譴責,並表示「做出堅決反制」。

在8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我們已經表明,美方將為其錯誤行徑付出代價,大家可以拭目以待。」

不過,至於怎樣反制,目前還沒有具體說法。

劉亞偉說,雖然美國的外交抵制對於中國老百姓來說影響大不,但政府層面還是比較在意。

「對中國來說,這是面子和榮譽問題,也是國家形象的問題」,劉亞偉說。

拜登政府主導的世界民主峰會本周晚些時候舉行,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沒有被邀請。中國國務院4日發佈《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稱中國發展的是「全過程人民民主」,被視為與西方國家爭奪話語權。北京近日還召開「中外學者談民主」高端對話會,中共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出席並發表講話,稱民主峰會是「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實」,而中國是「當之無愧的民主國家」。

不過,劉亞偉認為,對於中國來說,實質層面上的反制措施,「可能選擇並不多」。他解釋,在經濟層面上,中美雙方對彼此商品徵收的關稅依然存在;政治層面上,制裁官員的舉措已經多次使用,沒有太大意義。

最多就是在美國此前提出的願意合作的事務上,中方放慢腳步,包括在核武器控制、朝鮮半島、氣候變化等方面正在開展的雙邊對話」,他說。

今年3月,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先後對中國的一些新疆官員進行了制裁。中國也採取反制措施,限制一些西方官員和企業與中國往來。

美國認為中國設立集中營對新疆維吾爾族人實施強制改造等「種族滅絕」的舉措。中國否認這些指控,稱其政策是為了打擊恐怖主義,為維吾爾族人提供再教育培訓。

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分析,近期的事態發展在短期內可能使美中雙方「在工作層面上的接觸變得更加複雜,而通過更高級別的會晤來『重新平衡』關係的前景也將暗淡。」

長期來看,「這些措施不會對中美關係產生重大影響,不過,中國在新疆等地的內部政策會將導致雙邊關係在2022至2026年持續受壓。」

企業贊助或面臨壓力

針對美澳外交抵制北京奧運,經濟學人智庫分析,中國可能在與美商務合作上採取反制措施,比如通過行政延誤來影響產品和投資審批,或者對企業發起環境和工作安全合規方面的調查。

該智庫表示,由於美國在外交抵制中明確強調了人權問題,這「將給國際品牌在中國市場帶來挑戰,尤其是當外交抵制變得多起來。」

贊助北京冬奧會的國際企業也可能聲譽受損,而選擇撤銷贊助的公司或面臨中國的反制威脅,該智庫指出。

「這可能加劇太平洋兩岸企業面臨的政府壓力和其他監管阻力,包括在金融和技術領域。」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亞太學院講師宋文笛(Wen-Ti Sung)此前對BBC中文說,美國的外交抵制一方面有助於美國鞏固以意識形態為導向的價值觀外交,另一方面也與中國全面競爭的主基調吻合。

宋文笛認為,上月兩國領導人視頻會晤確保了「彼此都會在鬥而不破的前提下進行競爭」,而這次美國外交抵制冬奧會正是與中國進行全面競爭的其中一環。

長期來看,美國將與中國進行競爭、對抗、合作三方面的互動。「這三方面互為表裏,相互輔助」,宋文笛說。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BB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10/1681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