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北美新聞 > 正文

馬斯克離開加州的真正原因

圖為SpaceX創始人兼行政總裁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於2020年5月27日參加了在佛羅里達州甘迺迪航天中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

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Tesla Inc.)行政總裁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帶廠離開加州後,將省下一大筆錢。

彭博社11月29日發表的一篇題為「伊隆‧馬斯克退出加州可以為他節省20億美元的稅款」、副標題為「這位億萬富翁出售多處房屋是逃離高稅率州的關鍵一步」的文章提到,遷出加州將「使這位特斯拉聯合創始人能夠宣佈,他不再是全美最高富人所得稅州的居民」。畢竟在加州,他需要支付13.3%的最高稅率。

這確實是很大一筆需要省下的錢。但在我寫這篇稿子的時候,馬斯克的身價是2,820億美元,因此,節省的錢還不到他淨資產的1%。這不是他離開溫和宜人的矽谷而搬去炎熱潮濕的奧斯汀的好理由。

雖然馬斯克沒有宣佈,但他離開的真正原因,很可能是他公司所需要的頂級工程人才已經從加州遷到了德州。比如說一個年薪100萬美元的工程師,除氣候因素外,從加州搬到德州、佛州或田納西州這些低稅率的州,其個人的生活質量會提高一倍到兩倍。這也難怪他們陸續從金州搬到孤星州和其它一些州。

這就是為什麼其它高科技公司也在遷出加州。《企業家雜誌》(Entrepreneur Magazine)在7月報導說:「隨着甲骨文、Palantir和慧與科技等大公司永遠地離開矽谷,加州作為美國科技中心的地位可能會受到質疑。向遠程工作的轉型創造了大量新的可能性;科技專業人士正在利用靈活工作的新標準,搬遷到更實惠的地區。」

科技巨頭說,甲骨文公司搬到奧斯汀是因為「不斷增長並願意遠程工作的龐大人才團隊對甲骨文公司來說,意味着一個有利的環境。」

當然還有教育的原因。根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World Report)2021年4月的調查,2019年全美高中生畢業率為88%,而德州是93%,但加州只有85%。

德州還擁有290所畢業率為100%的高中,相比之下,加州只有63所。而且德州的人口僅是加州的四分之三。

根據最新的美國國家教育報告卡(Nation’s Report Card),即全美教育進步評估(NAEP)的統計,四年級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為240分(滿分500分)。分數最高的州是常年領先的明尼蘇達州,為248分;德州為244分,「明顯高於」全美平均水平;加州為235分,「明顯低於」全美平均水平。

這些數學成績優異的孩子長大後將成為工程師、數學家、科學家和會計師。

可加州公立學校現在卻要將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新的、為期一學期的民族研究課程上。除了《大紀元時報》報導的這類課程的爭議性之外,這些時間本應用來學習數學、科學、語言和其它能在未來競爭中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科目。

另一方面,父母傾向於鼓勵孩子從事類似的職業。史蒂夫‧沃茲尼克(Steve Wozniak)是第一代和第二代蘋果電腦背後的天才工程師,他的父親是國防部絕密項目的工程師、一名真正的火箭科學家;而比爾·蓋茨(Bill Gates)的父親雖是西雅圖一位富有的律師,但他鼓勵並培養兒子對計算機的興趣,讓兒子就讀一所私立學校,該校擁有第一批供學生使用的計算機。

因此,工程師搬到德州,意味着更多的工程師子女將在那裏長大,並且更有可能留在當地工作。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22年的公立大學排名中,德州大學的排名目前仍然落後,排在了第38名,落後於排名第一的常春藤盟校、第9的加州理工學院、第20的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第22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第27的南加大、第28的加州大學聖塔巴巴拉分校、第34的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第36名的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以及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排名38,與德州大學並列)。

但這並不像看上去的那麼糟糕。畢竟學生在哪裏就讀高中通常取決於父母住在哪裏,而頂尖人才可以去任何地方上大學,也往往會獲得豐厚的獎學金,畢業後,他們也可以去任何地方工作。

如果把這一切疊加在一起,比起生活在加州的其它反競爭因素,稅負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當然並非全部都是悲觀的。但企業的運作注重邊際利益,他們總是在競爭,需要最好的人才來保持他們的領先地位。馬斯克和其他科技高管只是緊隨人才向西南搬遷到德州。

原文「The Real Reason Elon Musk Is Leaving California」發表在英文大紀元。

作者簡介:作者約翰‧塞勒(John Seiler)是加州一位資深的評論作家。他為The Orange County Register撰寫社論近30年。他也是一名美國陸軍退伍軍人,還曾為加州參議員約翰‧莫拉克(John Moorlach)擔任過新聞秘書。他的博客地址是johnseiler.substack.com。

本文表達的是作者的觀點,不一定反映大紀元的觀點。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英文大紀元專欄作家John Seiler撰文/姜琳達編譯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06/1680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