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正文

聲援彭帥 WTA停賽了,那麼國際奧委會呢?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2021年9月8日出席執委會會議(路透社轉發)

國際女子網球協會(WTA)星期三(12月1日)宣佈,立即暫停在中國包括在香港的所有賽事,作為對彭帥事件的回應。相比之下,國際奧委會對彭帥事件的處理卻引發更多質疑和詬病。分析人士批評,國際奧委會為中共當局「滅火」,是人權侵犯的「共謀」。

國際奧委會開口即「好」難平眾怒

國際奧委會高級委員迪克·龐德(Dick Pound)星期二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訪問時表示,國際奧委會官員在與彭帥進行視頻對話後一致認為,彭帥狀況「良好」(fine)。當被問到如何能確定彭帥的公開露面不是中國政府的刻意安排,龐德回應說,「有許多國家都不會讓人輕易離開,我認為這其中有許多都是猜測(speculation)。」

面對國際奧委會的說法,人權組織「體育與人權聯盟」星期三呼籲國際奧委會保護彭帥。該組織要求國際奧委會立即停止配合中國政府的打壓策略,開始以保護運動員為重,履行該會的人權義務。

一天前,歐盟發表聲明,要求中國政府提供可核實的證據,證明彭帥的安全、健康和下落,同時,敦促中共當局對彭帥提出的性侵指控,進行全面、公正和透明的調查。

美國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滕彪對美國之音說:「WTA這次表現非常值得肯定,和奧委會、美國NBA形成鮮明對比,也說明這些機構在關鍵時候,大是大非問題時能夠有非常大的影響力。WTA在彭帥事件上,作用非常大,非常積極正面,為其他機構,不光是體育機構,而是其他國際機構和企業,提供了榜樣,或者說提供了一個可能性。」

圍繞彭帥「震中」,衝擊波勢不可擋

有「中國公主」之稱的網球明星彭帥,在指控中共前常委張高麗性侵引發引發體育界、人權界地震之後,曾被官方數次公佈面帶笑容公開露面的圖片,其中包括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進行的視頻通話圖片。

但是,國際媒體和全球關注者「彭帥在哪裏」的呼聲沒有減弱。相反,由此引發的對彭帥安全的質疑,對中國人權的詬病,對國際奧委會的批評,以及對二月即將舉行的北京冬奧會的抵制聲勢越來越浩大。

紐約時報》稱,中國「想用沉默等待世界時過境遷」;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與彭帥視頻的那張廣泛流傳的圖片,「沒有音頻,也沒有文字」,更「沒有暗示巴赫或者別人問過她關於性侵指控的問題」。時報並引用人權組織「自由之家」的中國研究主管薩拉·庫克的話說,國際奧委會「與中國政府合作壓制人民的權利,是不同於以往任何時候的做法。」

美國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中國人權律師滕彪告訴美國之音:「向國際社會證實彭帥安然無恙,這是國際奧委會幫助中國滅火,是他們幫助北京的做法又上升了一個台階,更加成為共謀,可以說是侵犯人權的共謀。」

美國陶森大學客座講師、健康與運動研究專家孫又揆告訴美國之音:「這樣的處理方式,國際奧委會IOC的角色無法讓人對它有信心。」孫又揆說,彭帥每次被公佈出現時,無論是跟朋友吃飯,還是在公共場合,或者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視頻連線,「都是很開心的樣子,但是,整個發展過程,她的行蹤和動向的消息都由外人代發,不是本人說明;中國國內網絡還是沒法搜尋彭帥;她的性侵害指控到目前都沒有辦法在中國被討論。」

曾任中國奧委會官方網站副總編的張秀萍通過文字對美國之音表示,她「對彭帥事件不太了解。」

國際奧委會與奧林匹克憲章背道而馳

滕彪表示,國際奧委會代表奧林匹克運動,應該遵守奧林匹克憲章;該憲章提到,尊重人的尊嚴,尊重文化的多樣性;奧委會的做法和奧林匹克憲章完全背道而馳。

《奧林匹克憲章》在「奧林匹克主義基本原則」中指出:「奧林匹克主義將體育與文化和教育相結合,力求創造一種對普遍基本倫理原則的尊重的生活方式。」

國際奧委員把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授予北京之後不久,時任「奧林匹克記者協會」執行委員的張秀萍曾對中國英文版的《環球時報》表示,中國自1979年重返國際奧委會之後,一直致力於推進奧林匹克主義。

體育研究學學者孫又揆表示,人權就是普世倫理,但是,這些年,國際奧委會對中國人權始終視而不見;2008年北京奧運之前,西藏問題引發了很強烈的反對聲音,人們希望國際重視中國的人權狀況。

孫又揆說:「那時國際奧委會的說法是,我們讓中國辦奧運,就是希望對中國社會造成正面影響,促進人權,造成正面改進。但是,我們知道,這沒有發生,中國的人權問題一直都存在,而且變得更多了,還增加了新疆和香港。」

「人權觀察」組織出版的《2021年世界人權報告》指出:「願意公開譴責中國在新疆、香港、西藏和其他地方侵犯人權的國家不斷增加,願意為北京說好話的國家則不斷減少……在(去年)6月人權理事會會議中,中國通過了「互利合作」決議案,忽略各國政府維護人權的義務,並儘可能削弱公民社會的作用,(但)該案所獲支持明顯低於中國前一次提出的「雙贏」決議案,足見相關倡議的吸引力已漸消退。」

曾任中國奧委會官網副總編的高級記者張秀萍。(照片由本人提供)

中國奧委會官網前副總編張秀萍對美國之音表示,2008奧運會在北京舉辦之後,「留下了水立方這樣的標誌性體育遺產,鍛煉和培養了國際型體育管理人才,也通過奧運冠軍讓中國年輕人接觸到體育偶像;」獲得2022冬奧主辦權之後,「北京榮幸地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會有史以來的第一座『雙奧』城市。」

歷史之鏡映照未來?

美國駐聯合國前代表尼基·黑莉(Nikki Haley)上星期在推特上稱:「基於中共治下中國的方向,它可能很快變成1940年代的納粹德國……如果當年美國知道納粹德國未來的走向,會參加1936年的柏林夏季奧運會嗎?這不是歷史的馬後炮,而是直接指向明年共產中國冬奧會的答案。」

陶森大學的孫又揆博士說:「1936年納粹德國操辦的奧運,完全是納粹政府的傳聲筒。1960年代的南非種族隔離也是IOC視而不見。如果人權屬於奧林匹克主義,從歷史看,他們(國際奧委會)沒有兌現這點。」

國際奧委會1931年把1936年夏季奧運會主辦權交給德國柏林。兩年後,納粹黨領導人希特拉上台。「猶太人大屠殺百科全書」稱,在1936年8月舉辦夏季奧運會的兩個星期中,希特拉的納粹獨裁「利用奧運會營造出了和平、寬容的形象。由於未能抵制1936年的奧運會,當時一些觀察家斷言:美國及其他一些西方民主國家可能失去了一次制止希特拉和加強抵制納粹暴行的機會。」

滕彪告訴美國之音,去年10月份,100多家人權組織給國際奧委會寫信,要求他們做出表態,「他們迫於壓力,與包括我在內的幾名代表進行會談,但是,很明顯沒有任何向北京施加人權壓力的意思。」

此前,國際奧委員曾經表示,需要「以靜默的方式」對待彭帥事件引發的對中國人權的爭議,遭到輿論的抨擊。滕彪說,按照國際奧委會的說法,不公開批評中國人權,私下關注人權,推動政治犯和良心犯的釋放,或者以外交方式推動中國人權發展是上策,「但實際上也沒有這麼做。」

滕彪說:「這是一個漂亮藉口。另外,他們說要保持中立,或者把體育政治分開談,不要把體育政治化。實際上,中國政府一直把體育政治化。舉辦奧運會並不是因為他們熱愛體育,而是想把奧運當作一個大外宣的機會,獲得合法性。例子很多,金牌數量,乒乓外交,台灣參賽隊的名字,所有這些都被中國政府政治化。」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202/1678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