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證交所,習近平的試驗田 只許勝不許敗?【阿波羅網報道】

阿波羅網唐寧報道,中國第三個證券交易所15日在北京開市。北交所交易時間與上交所、深交所一樣。不過,北交所漲跌幅限制為30%,但個股上市交易首日、退市整理期首日等,漲跌幅不設限制。據北交所通告,截至12日,累計有210萬戶投資者預約開通北交所合格投資者許可權,有112家券商取得北交所的正式會員。預計開市後可參與北交所交易的投資者超過400萬戶。

江澤民時代起,江派勢力幾乎壟斷中國金融市場。台灣總體經濟學家吳嘉隆對新唐人表示,習近平設立北京證交所是在搞地域平衡,避免經濟、金融、科技、貿易大部分都往南方集中、靠攏。所以它這裏面就有黨內權力鬥爭、黨內權力再平衡的考慮因素在裏面。

阿波羅網發表署名伍則銘的評論文章指出,自2019年6月,設立創業板開市,拉開了「註冊制」的序幕。在創業板上北交所選中的「精選層」,一片歡騰。精選層掛牌公司68家,都是萬里挑一挑出來的公司;而投資者的門檻是50萬元,而投資能力低於50萬元的,沒有在北交所申請開戶的資格。這是一道保險,又加了一道保險,「雙保險」。

因為北交所背負太沉重的行政壓力:這是中共「新時代」領導人的試驗田,只許勝不許敗。起碼從11月15日,到明年的二十大之前,這個上了好幾道保險的北交所,大概率是捷報頻傳。

中共為什麼要推行「註冊制」,因為「審批制」走不下去了。我們知道,中共的經濟體已經累積了天量的債務,據國際金融協會(IIF)的數據,中共的總體債務規模已經達到了GDP的3倍之多,這背後是巨大的金融風險。

「註冊制」讓企業從市場直接融資,把對一個公司的良莠,交給市場、用戶、投資者評判,而不是由證監會、掌握權力的結構充當守夜人。這對於降低企業的槓桿率是有益的,在一個新的市場機制中,讓健康的公司獲得機會,讓經濟良性循環。

北交所本來是承擔「註冊制」試點的推行,但是,從目前北交所公佈的公開發行並上市、上市公司融資併購業務規則來看,基本上還是延續了證監會之前的監管理念。

最新的消息顯示,北交所的交易費為萬分之五,而滬市為二點五,整整高了一倍,這是為中小企業服務的姿態嗎?

北美資深投資人Mike Sun接受香港大紀元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就中國的資本市場而言,從今年底到明年中,北交所都是一個熱點,因為其它市場的行情並不好,包括香港市場。所以,當局需要有一個市場製造「賺錢效應」,起到帶動投資者和資金進入中國資本市場的作用。但是,根據過去幾十年的經驗,相信不少資金會在北交所短炒一把,賺錢就走,而後續進入市場的投資者,被套的風險會相對高一些。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阿波羅網唐寧報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116/167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