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朱元璋的自信與不信

作者:

01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

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這位底層出身的皇帝留下的遺詔頗有參透生死,豁達自信的氣度。

既沒有諱言自己的「苦出身」,還坦言自己「文化水平不高」;面對死亡非常超脫,認為是「萬物自然之理」;為避免擾民,還要求天下臣民,只需哀悼三天,就可以正常嫁娶了。

在中國皇帝中,真正出自布衣的唯劉邦、朱元璋二人。「亭長」劉邦好歹算基層幹部,還能在鄉里吆五喝六,貪酒好色。朱元璋徹底來自社會最底層,三代貧農,父母雙亡,一貧如洗都不足以形容其悲慘出身。

朱元璋的父親以及祖上都是貧農,為生存而苦苦掙扎。其父叫「朱五四」,給他起名「朱重八」可見真草根。

17歲那年,旱災蝗災流行,朱元璋父母、大哥都去世了,窮得連棺材錢和墓地都沒有。為了生存,他進入皇覺寺當和尚,但寺廟也困難。朱和尚被迫外出化緣,其實就是四處流浪的乞丐。

這三年的流浪經歷,朱元璋嘗盡了人情冷暖,體驗了底層社會的殘酷與黑暗。

他在口述自傳體的《御製皇陵碑》中回憶說:「朝突炊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趍蹌。仰窮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佒佯。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飄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沸湯。」

青少年時期往往是對一個人性格影響最大時期,這些底層社會的經歷促成了朱元璋鮮明既堅毅、豪爽與務實,深諳民間疾苦;又冷酷、殘忍與敏感,反覆無常的多面性格。

清代著名史學家趙翼曾謂:「蓋明祖一人,聖賢、豪傑、盜賊之性,實兼而有之。」

在元末群雄並起的亂世中,底層出身的朱元璋最終奪得了天下,說明其能力是超群的。但這種能力是在「社會大學」與戰火硝煙中歷練出來的,與知識改變命運無關。

因身處亂世,朱重八同志從小沒有讀過書,即使後來參加革命不斷惡補學習,文化水平還是不高,留下的大量白話聖旨可見一斑。

對於這一點,朱元璋卻從不諱言,顯得很自信。

02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亂,為眾所推……」

「朕淮右布衣,因天下亂,率眾渡江,保民圖治……」

「江左布衣,起自田畝……」

在朱元璋的詔書中,這樣的用語比比皆是。不僅不諱言出身低微,反而不斷強調,大講特講。

這可以算一種自信,一種打江山的自信——赤手空拳開創一個王朝的自信。

一個當過放牛娃、和尚、乞丐的窮小子,25歲才加入紅巾軍鬧革命,逐漸從基層士兵成長為一方諸侯,剪滅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諸多競爭對手,並「驅逐胡虜,恢復中華」,推翻蒙元統治,最終統一中國,開創大明276年的基業。

不僅如此,其精心構建的政治制度、社會模式影響深遠,清朝基本延續了明代的體制。康熙因此評價朱元璋「治隆唐宋」,意思其治國超越了唐朝宋朝。雖然有收買漢族人心的意圖,但也包含着對朱重八同志的佩服。

所以,打江山、坐天下的朱元璋有自信的資本,從來不標榜自己讀過多少四書五經,多麼熟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程頤、朱熹……

但在朱重八的內心,其實是蔑視甚至仇視文化和文化人的。治國水平與文化水平不一定成正比,像南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都是才華橫溢的人物,卻都是亡國昏君。俺老朱是個大老粗,還不是奪得了天下?宋濂、劉基、高啟、章溢、葉琛等「明初詩文三大家」「浙東四先生」夠有文化了吧,還不是匍匐在我腳下,為我所用。

朱元璋在《明史·刑法志》用一條法規表明了態度:「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大夫不為君用,是自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

03

如果換個角度看,自信的朱元璋其實是不信,強烈的自信背後是文化上的自卑。

如同一些成功者讚美苦難,把人生苦難當作輝煌,這其實是一種病。

在各種詔書中不斷強調自己出身寒微和文化水平低,不斷絮叨自己如何赤手空拳,一無所有地打出天下來,實質是強烈自卑一反而表現出的自尊。

因此,思想是可怕的,文化人是不可靠的,文化必須成為馴服的工具。統一大明王朝的思想,朱元璋主要用了兩手:

一個是親自修定太學生的教科書,不僅圈定了教材的範圍,而且對教材的具體內容也逐一審核。

當他發現《孟子》中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君之視臣為草芥,則臣視君如寇讎」等大量抨擊皇權的言論時,惱羞成怒,竟然下令將孟子牌位逐出孔廟。後來迫於輿論壓力,才不得不恢復。

此後,耿耿於懷的朱元璋組織人對《孟子》進行了大量刪節,編成《孟子節文》,作為各級學生的教科書。又專門規定,科舉考試不得以被刪的條文命題,「課士不以命題,科舉不以取士」。

另一個就是人所盡知的「文字獄」,製造出一種恐怖的思想氛圍。

對於自己當過和尚、乞丐和紅巾軍的歷史,朱元璋自己可以把苦難當輝煌說,卻不允許別人說。一旦沾到與和尚有關或者能產生聯想的「光」「禿」「僧」「發」等,沾到與紅巾軍有關或者能產生聯想的「賊」「寇」,或者與「賊」形音相像的「則」字,都要人頭落地,很多人因為拍馬屁反而丟了性命。

明朝時期,每逢過節或者皇家有喜慶,各地官員都要上表祝賀,這些表箋都是歌功頌德的陳詞濫調。但朱元璋卻看得十分「認真」,基層官吏用詞一不小心就觸犯禁忌。祥符縣學教諭賈翥為本縣作《正旦賀表》的「取法象魏」中的「取法」兩次,被朱元璋讀作「去發」,於是就悲劇了。

由於朱元璋的想像力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拍馬屁被殺的事不斷發生,地方官員嚇得只好要求皇帝欽定一道表式,使天下臣民在進賀時依葫蘆畫瓢,以免誤逆龍鱗。

04

朱元璋的後世子孫總想給祖宗增加光環,尤其想補一補文化的「短板」,於是不斷神化朱重八同志的文化水平。

據說一次,小朱和尚在廟裏搗亂,方丈罰他睡在戶外。沒想到小朱和尚半夜竟然做了一首詩,大聲念道:

天為帳幕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間不敢長伸腳,恐踏山河社稷穿。

其氣魄之大,眼界之高,非常人可比,無非想證明朱重八同志從小就非凡人。其實那個時候的,小朱和尚還是大字不識的文盲,是不可能作詩的。

在記載明朝正德以前史事的《皇明紀略》中,記錄了一首朱元璋當皇帝後御製的《皇帝詩》,應該代表了他的真實水平,而且極可能還經御用文人潤了色:

皇帝一十八年冬,百官筵宴正陽宮。

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春融融。

我覺得,翻譯成現代漢語就一句話:「今天天氣哈哈哈。」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遊歷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19/1661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