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訪問貴州被指危害國安 華裔女記者遭人肉搜索

馮哲芸曾於今年4月刊登一篇題為《中國脫貧是真是假?》的報道,當中訪問幾名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的居民。

貴州省畢節市日前發出通報,指稱一間境外「反華媒體」遭舉報,持續潛入該市非法採訪報道「脫貧攻堅」領域的負面信息,並在境外炒作。消息惹來中國媒體及網民熱論。有人翻查外媒報道發現,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曾於今年4月,派華裔記者馮哲芸採訪畢節市部分社區。

「你德國的?德國什麼媒體?捉他,扣起來。」今年7月河南發生罕見水災時,德國之聲、《洛杉磯時報》等外媒的駐中國記者在現場採訪期間,遭民眾包圍阻擾。

再早幾個月,曾報道新疆議題的英國廣播公司(BBC)駐中國記者沙磊在今年3月,因出於安全憂慮而離京赴台。西方派駐大陸記者採訪受到干擾,又或是不獲發籤證的事件,近幾年越來越多。

到最近,地方政府亦配合中央的做法。貴州畢節市周六發通報,指該市某機關幹部今年舉報一間境外「反華媒體」持續潛入該市非法採訪報道「脫貧攻堅」領域的負面信息,並在境外炒作。畢節市官方微信公號「畢節發佈」表示,這些情況和線索為國家安全機關偵辦案件,及時消除安全隱患,防範、制止和依法懲治各類危害國家安全的活動提供了有力支持;又說,相關官員受到國家安全部和貴州省國家安全廳表彰和獎勵。

中國媒體:涉事媒體為美國國家公共電台

馮哲芸曾於今年4月刊登一篇題為《中國脫貧是真是假?》的報道,當中訪問幾名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的居民。(美國國家公共電台報道)

消息引起中國媒體及網民熱烈討論。通報雖然沒有披露相關媒體的名稱,但有中國媒體翻查資料後,發現美國國家公共電台(NPR)在今年4月曾派遣華裔記者馮哲芸(Emily Feng)採訪畢節市部分社區。

中國媒體《觀察者網》報道,馮哲芸曾到訪畢節市七星關區的部分社區,訪問了當地幾位居民,並在一篇題為《中國脫貧是真是假?》的報道中稱,雖然七星關的居民能免費分配到新的社區和房子,但就失去了他們曾用於自給自足的農地。她又說,搬到畢節市的居民很難找到高收入的工作;並指,由於貴州工人收入低於浙江沿海,導致「沒有實現真脫貧」。在文末,她表示:「正在尋找提高了畢節居民的收入並防止人們重新陷入貧困的方法,不是中國政府,而是一群經營合作社的小企業家。」

《觀察者網》的報道發佈後,不少網民紛紛人肉搜索馮哲芸,批評她作為一名華裔記者卻是「反華專業戶」,憑藉華裔外貌及懂得說中文等優勢從事這類活動;又說她的報道題材廣泛,從女權爭議、同性戀群體、人口老齡化,再到新疆、西藏等敏感議題,無一不涉及中國負面新聞。不過,亦有網民質疑「報道負面信息就是非法採訪嗎?」;亦有網民慨嘆,「有些傷害百姓利益的行為,尤其是牽扯到公權力,國內有人報道嗎?」

就算外媒記者不是採訪政治事件,工作亦受到限制,並且成為中方抨擊的對象。《環球時報》評論上月點名批評自由亞洲電台附屬的網絡新聞雜誌《歪腦》,斥其聚焦於女權主義、LGBT群體、網絡遊戲等領域,無論從怎樣的話題切入,「歪腦」總能落到「專制在壓制年輕人空間和需求」的結論上,從而挑動年輕人的反社會思想。

分析:報道與官方說法有落差媒體接受美方補助惹爭議

美國政治風險管理顧問方恩格(Ross Feingold)周一(11日)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有外媒在中國遭到官方或網民的批評已非新鮮事。他指出,美國國內不會把美國國家公共電台視為官方媒體,但由於相關媒體接受美國政府補助,或令中方有感媒體與美方關係密切,加上報道「脫貧攻堅」的內容與中方說法有落差,因此成為抨擊的對象。

方恩格:「我覺得重點是在於報道內容,如果是《華爾街日報》、有線電視新聞網、《紐約時報》等世界各大媒體去報道同樣內容的話,可能也會遭批評。當然,不能排除因為涉及美國國家公共電台。有外媒報道(脫貧攻堅),用英文(把消息)傳到全球,去質疑(地方政府的)政績和官方說法有落差,因此引起地方政府的關注及批評。」

方恩格留意到,以往外媒駐京記者不少都是華裔,但中國媒體卻在這次事件中特別強調涉事記者的華裔身份,擔心隸屬外媒的華裔記者日後或特別受到官方「關注」。

資深中國記者:事件可見中美新聞文化差異

馮哲芸個人推特賬號,遭不少網民留言批評。(馮哲芸推特截圖)

熟悉中國時政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周一(11日)對本台說,在中美關係僵化的情況下,民間傾向認為外媒華裔記者背後有外國勢力支持,所撰寫的報道都是抹黑自己民族,將他們視為意識形態發泄的對象。

劉銳紹又說,從這次事件可見看到中美新聞文化的差異。劉銳紹:「官方可以拿到很多扶貧成功的例子,但當這類例子出現時,外國媒體未必覺得是新聞重點。如果官方將這些事情上崗上線變成一個抹黑的話,變相是將官方的一些意圖放在一個具體的新聞上,這存在兩者新聞文化差異的問題。」

中國網絡時事評論員李先生則表示,脫貧攻堅屬一政治任務,「國內媒體根本不敢報道」。他認為,境外媒體的報道令黨及國家很難堪,因而成為抨擊對象。

責任編輯: 李韻  來源:世界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12/1658344.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