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楊貴妃替人背鍋?武惠妃才是禍亂大唐的盛世紅顏

楊貴妃(影視劇照)

從喜妹到褒姒,再到西施,趙飛燕,中國王朝興衰的往事,都不乏一些絕代佳人穿梭其中,夾雜這一些艷聞秘事,更讓紅顏禍水一說,廣為流傳,那麼盛世大唐的自安史之亂後的衰落呢?如果非要找一個紅顏背鍋俠,估計所有的人都會脫口而出—楊貴妃。特別是在《長恨歌》等文學作品廣為流傳之後,這口鍋,楊貴妃似乎是背定了,誰讓你天生麗質,導致君王不早朝,誰讓你禍亂朝政,連楊國忠這樣的小人,也能登堂入室當宰相!誰讓你惹安祿山垂涎三尺,間接性引發安史之亂?

男人們犯下的彌天大錯,為何都要一股腦兒推到女人身上去?楊貴妃真是太冤枉了!典型的有諸如晚唐詩人羅隱,在看到晚唐時唐僖宗再步玄宗後塵,逃竄至成都後,寫了一首諷刺詩《題馬嵬驛》,在詩中,她更大聲地質問,「馬嵬煙柳正依依,重見鑾輿幸蜀歸。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只可惜,作為詩人,羅隱看到了問題所在,卻沒有解釋清楚,為何楊貴妃只是背鍋俠?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唐之興衰,安史之亂,若說真有,那也不是楊貴妃,而是另有其人。

平心而論,楊貴妃真沒怎麼幹預朝政,一直都久居深宮,幹啥呢?跟骨灰級音樂和舞蹈發燒友—唐明皇一起,除忙着享受生活,就是排練舞蹈,混音錄製,出音樂專輯。就連在馬嵬坡,遭將士們逼供,唐明皇也是這麼說的,貴妃真是無辜的!哪怕後來,唐肅宗繼位,玄宗返回長安,沒有剝奪楊玉環貴妃的封號,更沒有禁止唐玄宗各種花式尋找,思念和紀念。

可這個女人卻不同,她叫武惠妃,沒錯!不但姓武,絳州刺史武攸止的女兒,武則天嫡親的侄孫女,她父親早逝,自幼小就被武則天帶在身邊,深得武則天庇蔭,在唐隆政變之中,就連上官婉兒都被殺,這位武惠妃,不但沒坐冷板凳,反而得以保全。可唐肅宗李亨即位後,已死了多年的武惠妃,被廢除皇后祠享,後來有着「古之賢君,未之有也」的唐代宗,再次下詔,廢除她的皇后地位。

武貴妃(影視劇照)

大唐的王室,劫後餘生,反思當下,該是有多恨這位亂世紅顏武惠妃。

大家都知道,唐明皇和楊貴妃既然是忘年交,也是老少配。可那個懷春的少女不喜歡風度翩翩的少年郎呢?說來難以令人啟齒,楊玉環起初是十八郎壽王李瑁的王妃。誰萬里挑一地挑中了楊玉環呢?還是這位武惠妃,給自己的兒子挑的王妃,人與性格一樣溫婉,大方,未來皇后的好苗子。

可十八郎畢竟是排行第十八啊,前面不但有太子,還有那麼多年長的皇子,咋辦呢?武則天嫡傳的武家精英,哪一個都不是胸大無腦的,他們既有野心,更通權謀。她的策略是,老娘先當上皇后,然後想辦法一步步將我兒子扶正,於是乎,隱藏在武惠妃身上的精明、陰狠也慢慢地展現了出來,她第一個對準的是出身太原王氏的王皇后。

武惠妃前後為玄宗生了兩兒兩女,估計是權謀用多了,遭遇天譴,這四個都前後夭折了。這讓頗受玄宗寵愛,又遭到此變故的武惠妃,賺到了太多的同情和眼淚,與當初的杭州保姆縱火案中的林生斌一樣,賺取了太多的眼淚和同情,那時,她一直哭哭啼啼地說,宮中的風水不好,有鬼怪作亂,玄宗安慰她,順便再播下一顆愛的種子,待到種子生根發芽後,她以此為藉口,堅決拒絕將這個孩子放宮裏養。自己帶到宮外,遠離某個「鬼怪」,防止她作祟帶走這個孩子。

蹊蹺的是,武惠妃離開一段時間,她完全不在場的情況下,王皇后的寢宮裏,突然間被人發現,王皇后在玩「巫術」,針扎小木人詛咒,此事已經發生,立刻上了大唐宮廷熱搜,幾位嬪妃聲討。此時,武惠妃站了出來,添了幾把眼淚後,哭哭啼啼地說,我就說呢,我兩子兩女慘死,一定有鬼,沒想到,沒想到。

武貴妃(影視劇照)

王皇后在眾人的一致聲討中被廢,眾人矚意武惠妃為皇后,可竟然非常地高風亮節,堅決推辭,並強調自己舐犢情深,希望繼續靜養,好好撫養這個孩子。

有更長遠的目標的人,既能隱忍,更能放棄眼前的利益,武惠妃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太子等人還沒有清除呢?自己的兒子十八郎,離王位還有這十萬八千里,還得送他一個勁鬥雲,送太子他們上西天。怎麼辦呢?他看上了口蜜腹劍的李林甫,與他勾搭在了一起。很簡單,眼看着唐明皇一天天昏聵下去,任用李林甫這樣的小人,好搞出一出所謂「野無遺賢」的鬧劇,心直氣正的太子李瑛等人,心裏賊不爽,錯肯定不能是爹爹的,但李林甫,他卻嫉恨在了心裏,壞事做盡的李林甫,自然也是知道的,太子要是上位了,哪怕大唐疆域一千萬平方公里,他也無葬身之地,面對武惠妃拋過來的誘餌,他立刻就一嘴咬了過去。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兄弟突然間接到緊急敕令,說宮中有盜賊出沒,來的太監操着娘娘腔,強調盜賊不一般。這還得了,李瑛的太子地位,本來就一直受到各方勢力的強烈衝擊,於是,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兄弟與親信薛鏽立刻入宮,並且是披甲帶兵入宮。可氣沖沖地殺到皇宮後,卻發現玄宗正在怒氣沖沖地等着他,原來,玄宗也接到緊急情報,太子三兄弟兵變,已經殺入皇宮。

要知道,老李家的皇子們,發動政變,那是光榮傳統,太宗的玄武門之變,他的太子李干承也政變,後來,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也政變,明皇自己也是唐隆政變上台的。

太子等人已經披甲帶兵來宮,歷史和現實在交錯彷徨,他不得不信。於是,在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一起被廢為庶人並被賜死。太子一直為人正直,這麼一搞,大唐朝堂之上,充斥着各種魑魅魍魎之徒。搞掉了三個,三座大山,也只搬開了第一座,還有一座,那就是玄宗第二任皇后元氏所生的李亨,被立為太子了!看到武惠妃等人,想起前任太子的遭遇,李亨的危機和焦慮感,也秘密展開各種行動,一時間,大唐的朝廷內外,烏煙瘴氣。

武惠妃終於將壽王李瑁和楊玉環引薦唐明皇了,可事情居然起了轉機,唐玄宗一看楊玉環,就被楊玉環的姿色所迷住了。李瑁還沒看不出來,可人家武惠妃一眼就看出來了。給!捨不得老婆套不着皇位,於是經過一番運作,原本是兒媳婦的楊玉環,先去做了女道士,後面又以所謂「感零」,入宮來「興旺」大唐。

如何安撫壽王呢?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鬱悶和唐玄宗的尷尬!壽王自己,又該如何說服自己呢!

壽王只知道,他離大位,越來越近了。

李亨還在步步驚心地策劃着政變,可武惠妃,也不知道是虧心事做多了,還是咋了,竟然在這個節骨眼上,一命嗚呼了,從此,唐明皇和楊玉環徹底放飛了,夜夜笙歌,從此君王不早朝,而壽王失去了主心骨,只能暗吃啞巴虧,賠了夫人又折兵。而大唐王朝,經過他們這麼輪番的折騰,表面的繁華背後早已經是危機四伏,就差一個點燃的導火索,結果,大唐第一胖—安祿山,趁機發動了叛亂,玄宗倉促之間,帶着楊貴妃,壽王等人,逃亡四川,這給了李亨機會,趁機鼓動禁軍將領發動政變,自己在靈武擅自稱帝,長舒了一口氣。

李亨繼位後,他恨的不是楊貴妃,他恨的是武惠妃,咬牙切齒的那種。一等地位穩固之後,哪怕已經早早死去的武惠妃,其所作所為,也被重新調查,並昭告天下,將其移除皇氏墓地,這還不夠,後來代宗繼位,為進一步示意大唐在拔亂反正,剝奪其一切封號。

可憐楊玉環,由於知名度太高,本是武惠妃的鍋,卻一直由她背負着。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歷史春秋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1003/1654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