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吳越王篤信佛法與杭州數百年繁華

作者:

清·王原祁《西湖十景圖卷》(局部)

唐朝滅亡後的五代十國中,有一個佔據兩浙的小國,居然在夾縫中生存發展了近百年,直至順應天意,歸順大宋王朝。在這個小國家中,不僅百姓安居樂業,而且因為這一地區戰爭很少,所以生產發達,經濟繁榮,其都城杭州更是發展成為東南地區繁榮的大都市,史稱「富兼華夷」、「百事繁庶」,有「地上天宮」之稱。這個小國就是吳越國。

吳越國的開國者可追溯到唐朝末年轄有浙東、浙西十一州之地的鎮海、鎮東兩鎮節度使錢鏐。他902年被唐政府封為越王,904年被封為吳王。907年,朱溫篡權滅唐,建立「後梁」,封錢鏐為吳越王,建都杭州。

錢鏐是一個心繫百姓亦懂得如何治理國家的君王。考慮到吳越國國小孱弱,無法對抗中原王朝和周圍強敵,他採取了「保境安民」的政策,一方面對外向中原王朝進貢以求得庇護,一方面對內發展經濟,鼓勵農民擴大田地,並在太湖流域加固堤壩來阻擋洪水的襲擊。著名的錢塘江海棠塘也興建於此時。此外,錢鏐還組織人力擴建杭州城,疏通西湖,並擴建了靈隱寺。

吳越國的經濟繁榮,使百姓富足安樂,整個國家祥和安定。兩浙百姓還給錢鏐起了個「海龍王」的稱號,以表達對其的尊敬。而杭州在吳越建都後的幾十年中的發展,為一百多年後南宋在此建都奠定了基礎。

深謀遠慮的錢鏐臨終時還告誡子孫「要度德量力而識時務,如遇真主宜速歸附」,就是說,在中國出現統一的形勢時應迅速放棄割據。錢鏐去世後,他最出色的兒子錢元瓘繼位,其曾在吳越國開疆拓土中立下戰功。但是繼位九年後,他卻在一次宮室大火中受到驚嚇而死,其14歲的兒子錢弘佐繼位,卻執政不到八年也因病離世。錢弘佐的弟弟錢弘倧繼任吳越王。因個性急躁、為人嚴厲,很快被權臣胡進思發動政變廢黜。錢元瓘的第八子錢弘俶(亦稱錢俶)被推上了王位。

錢俶自幼向佛,曾在天台山修行。即位後,他與父親和兩個哥哥一樣,秉承爺爺錢鏐的遺訓,始終沒有稱皇稱帝,而是一直向中原的朝廷稱臣納貢,以換取吳越國的和平。

建造四萬八千座阿育王塔

古印度摩揭陀王國孔雀王朝有一個國王叫阿育王,他繼位後不斷征戰。在公元前261年,阿育王率軍征服了南印度的羯陵伽國,獲俘虜15萬餘人,殺死了10萬餘人。深感罪孽深重的阿育王飽受折磨,在高僧的引導下,他其後放棄了武力征服的方式,並皈依佛教,廣泛宣揚佛法,以佛法治國。他還把佛舍利分別裝入84,000個寶函內,分散到各地,同時在各地興建了許多舍利塔,供奉佛舍利,供人頂禮膜拜。今天西安的法門寺供奉的佛舍利據說就是其中之一。阿育王本人也被後世尊為護法大王。

一心向佛的錢俶王也決心向阿育王學習,在位期間,他亦以金、銀、精鋼等鑄造了各種形式的阿育王塔48,000座,修建了數百座佛寺,並廣傳佛法。根據日本僧人的記載,錢俶之所以這麼做,是感念征戰殺伐過多,心中不安,當時他重病纏身,經高僧指點後下令造佛塔,以積功德,並達到保境安民的目的。

吳越阿育王塔的大小不一,塔身方形,每面刻半圓形,盒內刻佛像,從塔中銘文可知,這些佛塔分兩次集中製造,其中相隔十年。其建造的阿育王塔實物,多出土於浙江、上海、福建、河南、河北等地五代至元明時期的佛塔地宮、塔頂及塔身中。清乾隆時期,吳越王錢俶的二十八世孫著有一本《金塗銅塔考》,梳理了傳世的阿育王塔和歷代文獻中記載過的阿育王塔。

手足情深

對於自己的哥哥、廢王錢弘倧,錢俶手足情深,沒有聽從胡進思將其殺掉的建議,而是將其「徙越州(今紹興),資給豐厚」,並派自己的貼身親將薛溫護衛,使其免遭胡進思派來的殺手的毒手。此事敗露後,胡進思因憂懼出背疽而死。

不僅如此,錢俶還給哥哥「築宮室,治園圃,花卉山石,池塘亭苑,奉廢王日娛悅之,歲時供饋甚厚」。一次,錢弘倧在山亭上擊鼓,聲聞於外,守衛者報告給了錢俶,錢俶回應道:「吾兄以閒適為懷,非鼓樂不歡。」於是「命裝金魚水鼓四面奉之」。吳越人聽說後,為吳越王對兄弟的友愛而感動。在錢俶的庇護下,他的這位個性張狂的王兄瀟灑了二十多年後才因病離世。

對百姓仁愛之至

錢俶不僅對兄弟友愛,對治下的百姓也是施行仁政。《吳越備史》記載,在他歸宋前,「時王募民墾荒田,勿取其租稅,由是境內並無棄田。或有請糾遺丁以增賦,王命杖之國門。民皆大悅。」大意是他招募農民開墾荒田,不收取租稅,這樣使得國內沒有一處荒蕪的田地。有官員請示說,要找出那些不在冊的勞動力,增加他們的賦稅,錢俶即下令將其帶到城門口施以杖刑。老百姓們都很高興。

此外,在國內大旱期間,當錢俶聽說有邊民在賣兒賣女後,馬上叫人用糧食去贖回來,還給那父母,並命令那裏的官員開倉濟貧,幫助百姓渡過難關。

這樣愛護百姓的吳越王,自然得到了百姓的真心擁護。顯然,其對手足和百姓的仁愛之心亦與其修佛密切相關。

為人儉樸禮數周全

儘管在對待兄長、百姓方面,錢俶王不吝惜錢財,但他自己生活得卻很儉樸。《宋史》記載,他「甚儉素,自奉尤薄,常服大帛之衣,幃帳茵褥皆用紫絁,食不重味」。絁,是一種粗布之類的織品。意思是他的吃穿用度都很簡單,並不奢華。

篤信佛法的錢俶王「性謙和,未嘗忤物」。每當中原的使者到來,他接待禮數周全。對於皇上所賜予的乘輿、服物、器玩,都羅列在庭院裏,焚香祭拜,非常恭敬。

保俶塔的由來

963年,北宋首先出兵滅掉了荊南,接着陸續滅掉了後蜀、南漢。974年九月,宋太祖趙匡胤派兵攻打南唐。南唐李後主曾致書向錢俶求援,稱:「今日無我,明日豈有君。」對唇亡齒寒並不陌生的錢俶,卻明了天意,能夠審時度勢,為了百姓的安危,沒有援助南唐,而是遵從宋太祖的命令與宋軍配合夾擊南唐。

南唐滅亡後,宋太祖並未派軍攻打吳越國,而是繼續維持其從屬地位。976年二月,錢俶與夫人孫氏、子惟浚奉命入朝,隨行帶了不少禮物,包括白金三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乳香五萬斤,另有金玉寶器五千件、美酒數千瓶等。

據明代張岱的《保俶塔》記述,錢俶在臨行前,因擔心一家人被扣,就在佛前許願:如能平安歸來,一定造塔還願。

到了京城,宋太祖以禮相待,同樣給予豐厚的賞賜,還賞賜他宅子,並給予其兩個曠古少有的恩典,一是賜錢俶「劍履上殿,詔書不名」,二是封錢俶夫人為王妃、王女為郡主。兩個月後,就讓他們回杭州了。走前,宋太祖賜給他一個封存得很密實的黃皮書卷,讓他在路上秘密地看。在回程的路上,錢俶打開一看,全是大臣們勸皇帝把錢俶留在京城的奏章。錢俶感動萬分,宋太祖的胸襟由此可見一斑。

回到杭州後的錢俶,遂造塔還願。

順天意歸附大宋

在大宋結束五代十國戰亂,基本完成統一後,牢記先祖遺言的錢俶於978年五月,為「保族全民」,將「三千里錦繡山川」和十一萬帶甲將士,悉數獻納給中央政權,實現了和平統一,吳越國軍民無一人死傷,也無絲毫的財產損失。

業已即位的宋太宗趙光義曾當面稱譽錢俶說:「卿能保一方以歸於我,不致血刃,深可嘉也」,並賜予其高官。與受到戰爭波及而殘破的長安、洛陽、揚州、金陵等盛唐時最繁榮的大都市不同,免遭戰火的吳越國的都城杭州從此進入了長達數百年的空前繁榮時期。北宋詞人柳永在詞作《望海潮》中生動地描述了杭州「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羌管弄晴,菱歌泛夜」的繁華景象。

歸宋後低調生活

歸宋後,雖然受到優待,但錢俶為避免引起猜忌,生活得小心翼翼。《宋史》載:「四月,從征太原,俶小心謹恪,每晨趨行闕,人未有至者,必先至,假寐以待旦。上知之,謂俶曰:『卿已中年,宜避風冷,自今入謁不須太早也。』」大意是:錢俶跟宋太宗去攻打太原的劉繼元,途中,錢俶每天早上去行宮覲見太宗,別人未到時,他已先到了,在一旁打盹兒等到天亮。這樣勤勉,連太宗也看不下去了,勸他說:「你已到中年,宜避風寒,不需要太早來。」

983年十二月,錢俶第三次上表請求解除自己的兵馬大元帥、國王、尚書令、太師等官職,宋太宗最後才詔令取消他的兵馬大元帥職務。987年二月,宋太宗任命漢南國王錢俶為武勝軍節度使,改封為南陽國王。錢俶長期生病,詔免入辭。錢俶第四次上表請求解除國王之職,皇上只同意改封許王,加食邑一萬戶、實封一千戶,改賜安時鎮國崇文耀武宣德守道功臣。

988年二月,錢俶又被改封為鄧王,食邑九萬七千戶、實封一萬六千九百戶,賜劍履上殿、詔書不名。

同年八月,錢俶因疾病突發(亦有說法是吃了別人送來的藥),半夜猝死,終年60歲。宋太宗聽說後,哀痛不已,下令停朝七日,命相關官員送其靈柩到京城。後歸葬河南洛陽縣邙山賢相里之陶公原,「大臣素服送三十里」。

結語

錢俶的墓志銘說其「體貌肅如,神氣穆若,語默存道,動靜求仁,靡尚豫游,頗遵儉素,愛人善愈於己能,聞人過率以情恕,推誠於下,擢才不疑,儒雅自勤」。而其相信佛法,秉承先王遺言,是吳越國免於戰亂的主因,這也是他身為國王最大的功績。

北宋時曾任杭州知州的蘇軾同樣盛讚錢氏給吳越居民帶來的福祉:「其民至於老死,不識兵革,四時嬉遊,歌鼓之聲相聞,至今不廢,其有德於斯民甚厚。」明代的朱國禎更加明快地指出,錢氏「完國歸朝,不殺一人,則其功德大矣」。誠如斯言。

參考資料:

1.《宋史》

2.《吳越備史》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29/1653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