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鈎沉 > 正文

百年前的一位英國大兵詮釋了什麼是遵守合約

可終身而守約,不可斯須而失信。  ——唐·張弧《素履子·履信》

百年前,一名叫做羅伯特的大兵,也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這一句話的重要性。

英國戰俘母親病危,向德軍申請回家,獲批後,他的行為讓盟軍頗感意外,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20世紀初期,一戰爆發,戰火迅速成小國家爭取獨立的鬥爭,迅速燃燒到整個歐洲大陸,成為了老牌帝國和新興強權之間的較量。

1914年,在法國巴黎附近,同盟國和協約國展開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攻防戰之一,107萬英法聯軍,以26萬人傷亡的代價,擊退了148萬德軍如同潮水一般的進攻,在這次戰鬥中,新式的機槍大炮悉數登場,人在這些鋼鐵猛獸面前簡直不堪一擊,德國人也付出了22萬慘重的損失。

29歲的羅伯特·坎貝爾,正是英軍的一名陸軍上尉,受傷的他由於未來得及撤退,最終在戰鬥中被德軍俘虜。

好在德國人並沒有違反國際公約,給予了羅伯特應有的保護,將其送到軍醫院進行治療後,隨即又帶到馬格德堡戰俘營進行關押。

軍官的身份,更讓羅伯特得到了禮遇,在戰俘營中,他無需從事太過繁重的體力勞動,甚至還能夠寫信,和家裏進行通訊,然而也正是在1916年,坎貝爾接到了家中的消息,他年邁的母親因為患有癌症,生命垂危,希望能夠在臨終前見到兒子一面。

收到這個消息之後,羅伯特心急如焚,然而身陷囹圄的他對此卻毫無辦法,懷着試一試的態度,羅伯特決定,通過戰俘營侍衛,向德國最高層統帥部寫一封信,說明了自己的情況,希望他們能夠大發慈悲,允許自己回到家中看望母親。

在羅伯特看來,此舉也是泥牛入海,然而沒過幾天,他竟然奇蹟般地接到了回信,上面以極其客氣的口吻,同意了羅伯特的要求,但是上面同樣也列出了條件,那就是這名英軍上尉必須在限期之內,返回戰俘營報到,羅伯特懷着萬分激動的心情,再一看署名,竟然是德皇威廉二世。

就這樣,羅伯特踏上了自己的旅途,他先是轉道西班牙,沿途花費了1個禮拜的路程,才搭乘船隻,返回故鄉的肯特郡。在這裏,羅伯特伴隨母親度過了三個月的時光,一直到她咽下最後一口氣。羅伯特又收拾行囊準備回到馬格德堡。

為此很多親戚好友都在勸他,這麼危險,你還是不要回去了,然而羅伯特卻搖了搖頭,堅持自己的路程,又是一個星期過去,英軍上尉準確的出現在了戰俘營的大門並且報到。

這並不意味着羅伯特喜歡戰俘營的生活,讓人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在回到營地沒有多久,他就和幾名英國戰俘挖了一條地道,連夜逃出,結果在德國荷蘭的邊境,被人逮回。

羅伯特一直到一戰後,才重獲自由,而他也十分長壽,一直到81歲才去世。這多少有些讓盟軍一方感到疑惑:羅伯特明明有獲得自由的絕好機會,在獲得批准後,為何還是要選擇越獄呢?

若干年後,英國歷史學家范埃姆登翻閱外交資料,才找到了這個真實存在的故事,他對其中的騎士精神,感慨不已。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同意的威廉二世,心情應該也不會太好,1916年時,協約國高歌猛進,德國卻顯露出了戰敗的頹勢,而僅僅在兩年之後,他就迫於國內的壓力退位,但威廉二世依然能夠照顧到羅伯特的感情,這多少也讓人有些敬佩。

對契約的遵守,正是一個文明進步的最好體現。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歷史震驚你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hk.aboluowang.com/2021/0928/1652722.html